中午回驻地的路上,陈一鸣没有乘自己的车,而是上了灯光组的车。
10月份要拍的这两场戏,虽然都是外景,但是因为浓雾的环境,灯光利用的反而特别多,因此分给灯光组的车,有两大一中足足三辆。
两辆大车装载几十个大箱子,里面是各种灯具、电机和缆线,中巴车给王老爷和他手下的十几个助手。
陈一鸣上车的时候,王礼荥已经在车上了,正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
老爷子快七十的人了,这几天都是3点起床4点到场指挥布光,连着四五天折腾下来,非常辛苦。
这还是陈一鸣特意关照过,让大壮从魔影厂专门拉了十几号的助理灯光师,务必做到让王老爷只动口不动手。
看见导演上车,之前还在低声聊的灯光助理纷纷住了口,隔着走道坐在王老爷并排位置的小哥很有眼力见,麻利地起身往后走。
陈一鸣一屁股坐下,旁边的王老爷似无所觉,陈一鸣也没有开口,随着汽车摇摇晃晃地启动上路,他也缓缓阖上了眼睛。
等到陈一鸣被司机叫醒睁开眼睛时,发现中巴车已经停到了食堂门口,环顾四周车里已经没人了。
这老顽童,气性还挺大。
陈一鸣无奈一笑,歇了跟王老爷聊聊的心思,起身下车去吃饭。
两个小演员的“初亮相”镜头磨出来,关键是张子风的状态出来之后,胡杨林的这场戏才算是正式上路。
陈一鸣也不着急,每天上午7点半到10点,只拍2个半小时。
小木兰和小武的对手戏一共六个镜头,陈一鸣拍了一个礼拜的时间。
随后又费一天补拍了几个过渡镜头,陶奕西正式杀青,张子风也完成了在皇城镇的戏份。
在此期间,吴军在营帐区也整整排练了一个礼拜。
他一点儿也不当自己是个一线明星,天天穿着称重的盔甲与一众群演呆在一起,上午练习套招,下午练习走位。
跟他对打的东突厥可汗,是武元荣的一个武行徒弟,就只有这一场戏,陈一鸣也懒得专门邀请大牌来客串。
直接用武行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演对手戏的吴军边练边学,练习效果更好。
胡杨林的戏份拖长了一个礼拜,相当于吴军多练了一个礼拜,单从效果上来看确实更好。
坏处也不是没有,这一周皇城镇上肉眼可见地多出很多人,除了寻着味儿过来的记者之外,从山丹军马场顺路过来的吃瓜群众也多了不少。
到吴军的戏份正式开拍那一天,虽然是晚上8点的黑夜时分,但营帐区外围的高丘之上,依然站满了人。
如果只是看热闹也还好,关键是还有记者和胆子大的吃瓜群众,趁着夜色绕开保安摸进大营里。
这就很要命了,毕竟拍摄时会封烟放火,万一让溜进来的看客受了伤,《木兰》和陈一鸣就可以欢天喜地地收下一轮负面了。
无奈之下,陈一鸣只好让小美在镇上又雇了几十个当地人充当安保,在营地外围拉出一条十米一人的“警戒线”。
其实也只是图个心理作用,黑灯瞎火的还有烟雾遮蔽,想溜进营地一点儿也不困难。
这场戏完全顺拍,因为演员身上的铠甲随着突袭深入会逐渐脏污破碎,顺着拍可以给道具省上不少事。
10月21日晚上,木兰爹带队突袭东突厥可汗大营的戏份正式开拍。
原本只是空架子的大营此时已经变了模样,拒马密布刁斗森严,一片静谧肃杀之气。
与胡杨林那场戏不同,这场戏的雾气只在开战之前比较明显,用以暗示木兰爹的突袭占有天时之利。
至于开打之后,人喊马嘶加上四处的火头儿,雾气会自然而然地变淡直至消失,罗宝河也就不必再补烟了。
陈一鸣的老规矩,大场面拍摄,实拍之前必要先走一遍戏。
营地外的部分,一遍走下来十分流畅,吴军这些天与群演们朝夕相处,彼此的默契度已经相当高。
他本人是个认真的性子,凡是与他同框的群演,他都会不厌其烦地教导纠正他们的动作,以至于到了后来,吴军与崔放心照不宣地达成了调教群演的分工。
吴军身边的群演由他自己料理,崔放则集中精力安排背景群演的动作与走位。
一个礼拜的时间练下来,群演的走位已经十分熟练,动作方面比不上横城的老油条,但也算水准之上,起码不会让观众出戏。
王威拿起话筒喊停,接下来就是
实拍的时候就复杂多了,因为涉及到布光、运镜和收音,场景内多了众多不出镜的幕后人员。
营地外的戏份,看成片的时候一气呵成,但拍摄的时候其实是拆成两部分拍的。
这里的难点在于,中景拍摄其实是一段长镜头,镜头取景范围更大,这就意味着会影响到摄影机和收音杆的运动。
更难办的则是布光。
因为是实景夜拍,自然光肯定无法满足清晰度的要求,必须补光。
又因为是室外,灯光的实际效果损失特别大,也无法像棚内拍摄那样稳定可控。
因此这场戏开头的雾气不仅仅是还原真实历史,更是源于拍摄条件的限制,陈一鸣不得不引入浓雾,否则布光就搞不定。
过去半个月,灯光组同样非常辛苦,上午胡杨林场景的拍摄结束后,下午补个觉,晚上又要出外景,与摄影组一起做实验。
先要设计出在雾气里不暴露光源的前提下,中景拍摄的补光方案。
简单讲就是在吴军小队行进路线的两侧架设灯具,然后通过增减遮光板的方式实现整体提亮的效果。
当然,调整的时候必须要跟摄影机一起,同步调整和记录摄影机的滤镜和参数。
两个变量之外,还有后期调色这个
这才是真正考验摄影师、灯光师能力与经验的地方,徒弟们只能瞎猫逮死耗子地乱撞乱试,齐郁、崔放和王礼荥则肚里有货胸有成算。
他们对照着后期返回来的样片,上两三天时间就可以给出恰到好处的拍摄方案。
中景拍摄的要求满足之后,
那就是近景与特写拍摄,与中景样片的亮度,要进行二次平衡。
因为是直接怼脸拍,为了让观众看清楚演员的表演细节,整体亮度必须提上来。
然而前后亮度不一致,后期剪辑的时候特写插入就会显得突兀。
解决方法就是运用技术手段,把过高的亮度压下去,让两类拍摄最终呈现的效果达到近似或者完全一致。
前两个难点解决之后,还有
盔甲的光泽度,演员脸上的底妆,同样是关联整体亮度的变量。
于是后半个礼拜,路平和毛卫平也成了夜班一族。
陈一鸣这个导演全程都是一个局外人,具体细节一点儿也插不上嘴,更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为了这短短1分钟的戏,王老爷画了三十多张布光图,崔放的运镜方案前前后后改了十五六套,吴军的妆容同样调整了十几次,魔影厂的调色师分成两组二十四小时值班。
跟陈一鸣一样清闲的,只有负责制作盔甲的道具师,考虑到前后剧情的一致性,定妆之后盔甲不宜变动,陈一鸣拿掉了这个变量。
陈一鸣打出手势,王威拿起大喇叭喊道,“各部门注意,清场。”
5分钟过后,王威再次喊话,“烟火组,封烟。”
空旷的草原上,烟雾扩散的速度特别快,因此烟雾稍一混合,王威就打板开拍。
“《木兰》
监视器内一片白茫茫的雾气,监听耳机里却传来沙沙的脚步声。
突然,一个全副武装的将军急行至取景框中间一停一蹲,露出紧绷的侧脸。
很快,在他身后,更多相似装扮的军士模仿他的动作,一停一蹲,填满了他两侧的取景框。
将军右手抬起向前一挥,两个军士起身向前快步出框,稍一停顿之后,将军举着的右手猛地落下。
将军起身一马当先向前猛扑,两侧的军士几个大步向前,把将军护在身后。
队伍接近拒马区域,横队两侧的军士快步向前,流畅地变为纵队,通过拒马的空隙,越过两具穿着羊皮袄子的尸体。
队伍越过拒马再度转为横队,在浓雾中继续向前突进。
“叮!”耳机里传来轻微的铃声,随后监视器中一个军士胸前中箭猛地向前扑倒。
“敌袭!”,伴随着半空中的尖叫声,又一支箭矢射在将军的头盔上弹飞出去。
中箭军士旁边的军士单膝跪地,举起手弩“绷”地一声击发。
“敌袭”声戛然而止。
横队牵引着取景框继续向前,镜头边缘,不时有军士中箭倒地或是落入陷坑。
透过雾气,前方显露出星星点点的火光,将军一马当先率领队伍冲至营门前。
地上躺着4具尸体,其中两具穿铁甲的尸体一个脖子中箭一个腹部插枪,另外两具则是身穿皮甲的突厥兵。
将军右手拔刀高高举起,大喝一声向下一劈,两侧军士向前拉开营门。
将军高声喊道,“建功立业就在今日,随我杀进去生擒颉利!”
军士们高声附和,“生擒颉利!”
“咔!”
一遍戏走完,陈一鸣和林萧逐帧检查素材,王威无需吩咐,就指挥各部门和演员们复位,准备
显然,除了懵懂的群演,剧组里的每个人都心里有数,刚才那一条肯定不合格。
这是一个一分钟的长镜头,大角度的运镜变化多达7次。
开场是九十度侧拍,吴军起身之后平移跟镜,队伍横队变纵队时,摄影机提速绕前,横切到队伍正前方,从与队伍平行变成与队伍垂直。
拒马区域内,队伍之字形前进,镜头也相应地曲折变化,始终将居中的吴军置于取景框的中央。
这里障碍众多人员密集,摄影机和推机员需要与群演密切配合,让队伍行进与镜头运动始终流畅如一。
刚才那一次拍摄,就在这里出现了瑕疵,摄影机与群演十字交叉的时候卡了一下。
再往前的开阔地,需要吴军与中箭、射弩、落坑的几个群演默契走位,让围绕着吴军运动的镜头,不早不晚地“抢”到相应的瞬间。
陈一鸣在设计这个片段的时候,借鉴了前世成龙大哥打群架的经验。
成龙的打戏镜头里,永远不会有站着不动的群演,哪怕是一对三一对四的群殴场面,也会通过运镜和走位给观众带去“每个人都在忙活”的沉浸感。
具体到这场戏,吴军脚下不停一直前冲,但是镜头并非始终保持一个角度不变,而是环绕着吴军做半圆周运动。
以此类推,接下来是
“出事”的军士像是接力赛一样,此起彼伏地出现在取景框内,“护送”着吴军一路冲到营门跟前。
这样,镜头下只是五六个群演“中招”,却可以在观众心目中模拟出成百上千人顶着伤亡大举进攻的壮阔场景。
每一个有特写的群演,其作出动作的位置都是固定的,只要到达指定的位置,作出规定的动作即可。
真正经受走位精准度考验的,是吴军。
他的步速和微动作必须卡得严丝合缝,这样才能引导摄影机在恰当的时机抓到恰当的群演。
刚才那一次拍摄,吴军与推机员有过两次轻微的碰撞,该取的景是取到了,但是精准方面还是有些欠缺。
至于刀劈营门和高呼酣战的镜头,对于吴军这个老戏骨来说毫无困难。
半个小时之后,场景复原,吴军没有立刻示意开拍,而是拉上特写群演和摄影组,在拒马之后的区域又走了两遍。
确认无误之后,罗宝河封烟,
这次刚一开始就出了错,不过不是群演的问题,而是推机员的问题,黑灯瞎火地脚下拌蒜,镜头运动没到位。
咔掉重来,
陈一鸣叫停拍摄,招呼大家伙儿回到营地里吃宵夜。
这批群演都是当地人,不是横城的熟练工,连续出错之后身体僵硬心态崩溃都是难免的,所以必须停下来修整。
将近11点半,众人重新来到营地外围,进行当晚的最后一次拍摄。
吃饱喝足之后,群演们放松了很多,效果立竿见影。
好吧,他们到底是外行人,不知道“咔”不是“过”,这条只是马马虎虎能当个备份素材来用,距离达到陈一鸣心目中的标准,还远得很。
陈一鸣站起身来到营门处,两侧的火把映照出门前吴军的影子,可以清晰地看见,后者脸上的苦笑。
陈一鸣同样摇头不已,此时他不由得有些后悔,不该为了图省事在当地招群演,至少那几个大特,完全应该找专业演员。
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