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依唐律,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否?
书院前院,已是乱作一团。
长安府尹上官扬羽,刑部员外郎孙旬,五城兵马司东城指挥使颜肃安,大理寺少卿吴忱。
身着官袍,其中刑部侍郎,手持大唐律例,走在长安府尹左后方。
今日之事,已然涉及书院,可主事之人,却是这位其貌不扬,甚至是不怎么好看的长安府尹上官扬羽。
五城兵马司的军卒明火执杖,天枢处的文书,腰悬宝剑怒气腾腾。
苦主家属亦是抬着棺材,放置于书院门牌楼外,披麻戴孝者众多,却不曾入书院半分。
有着大理寺、刑部,长安府尹的公文,又有刑部侍郎,持大唐律例而行。
上护军、龙武军、金吾卫,皆是放行,唯有羽林军,将其拦下!
羽林军明火执杖,长安府衙内的三班衙役,自然是被吓得不轻。
上官扬羽那双三角眼内精光不断,早已是做了决断,他这个长安府尹,做得实属窝囊。
亲王府、四公主府、镇北大将军,颜瑟大师,皆来威压,他已然是避无可避。
“陛下有令,闲杂人等,今日不得入书院!”
羽林军校尉常思威,一挥手拦住了,正欲前往书院内的一行人。
横刀出鞘,羽箭上弦,俨然是待发之状,一个不好他们都要被射成刺猬。
上官扬羽嘿嘿一笑,说道:“敢问校尉,依唐律,天子犯法,可与庶民同罪乎?”
他豁出去了,一昧的退避,只能是被人逼到绝路上。
他出身贫寒,千里做官,亦只为求财,那今日于此盛事,他便求一个名!
太史令就在那座大山之下,史笔如钩的太史令,王焉敢杀之。
身披甲胄的羽林军校尉常思威,神色如常道:“依唐律,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可今日书院后山之下,皆是我唐国文武、诸国使节、书院弟子、修行宗派的修行者,何来案犯?
上官大人如此兴师动众,冲击羽林军,难道就不怕丢了官吗?”
长安府尹也算是,这长安城中一笑料了,平日里素来爱惜羽毛,却又吝啬贪财。
只是不知今日,为何敢于如此蛮横,举重冲击羽林军!
上官扬羽冷哼道:“常思威,常三,鱼龙帮老三,春风亭一事,羽林军没把你清退出去,算是给足了朝小树的面子。”
“今查书院弟子宁缺,涉及铁匠陈子贤、督察院御史张贻琦、临湖小筑茶师颜肃卿三人之死。”
“另有户部员外郎,涉及雁鸣湖畔,雁鸣别院,刺杀书院学子一事。”
“长安府尹上官扬羽,携刑部员外郎孙旬,大理寺少卿吴忱,前来书院捉拿案犯,依唐律而行,常三你最好想清楚再作回答。”
幼年给豪强家中放牛,便觉得读书苦读,应有一番大抱负。
可真正坐在这个位子上,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皆是掣肘,何以施为。
今日当死则死,亦可留名于青史,若能不死自是最好,流放岭南郡观山赏水罢了。
铁心护卫在上官扬羽身侧,眉眼间的忧虑,自大人出门的时候,就没有散过。
长安城的百姓,或是官员,皆言他们这位府尹大人,比卤水点的豆腐还要软。
今日居然硬气了一回,可来书院拿人,只怕他们这位府尹大人,也得去长安府的大牢走上一遭,说不定还得去,菜市口走一遭,人头满地打滚,才算完事。
“奉陛下,令!”
“羽林军,放行!”
侍卫统领,自书院前院走来,解了今日这一场僵局。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入了书院,直奔大山脚下而去。
长安府的三班衙役挺直了胸膛,今朝来书院拿人,日后在旁人面前,可有得吹嘘了。
待到一行人离去后,羽林郡偏将曹宁,一脸冷笑的走了过来,说道:“奉,平远侯,羽林军大将军令,今查羽林军校尉常思威。”
“七年入羽林军时,贿赂考官,蒙蔽圣听,念其恪尽职守,功过相抵,逐出羽林军,今生不得录用。”
“你的事发了,朝小树都走了,伱还能留在羽林军。”
“为国羽翼,如林之盛,吾先祖追随陛下先祖,方才有吾之职位,汝无祖辈功勋,何德何能当得此校尉之职。”
羽林军校尉常思威,冷哼一声,言道:“若朝二哥在,汝等安敢如此!”
已经远去的曹宁,冷冷的说道:“可春风亭老朝,自不量力,去了剑阁与柳白论剑,已经是死树一颗了。”
残阳如血,书院门牌楼外,哭声一片,引得书院弟子,驻足观望。
手持扫帚的老妇人,挥动扫帚落叶飞舞间,亦是无人躲避,依旧是哭声不止。
那位御史夫人,已经是哭晕了过去,督察院的御史,虽然是清贵衙门。
可有风闻奏事之权,故人情往来颇多,堪称是给个朱紫都不换啊!
大山之下,看台之上!
长安府尹上官扬羽,走在最前面,将身后众人,远远地甩在后面。
两件案子,压了许久,唯唯诺诺十余年,愧对长安父老多矣!
“启禀陛下,今查书院学子宁缺,于长安城中杀三人,证据确凿。”
“有大理寺少卿,刑部员外郎,查有实证,因宁缺为书院学子。”
“微臣不敢妄下定论,伏唯陛下,圣裁!”
而后上官扬羽,去下那官帽,褪去了那一身禽服,交于铁心之手。
“伏唯陛下,圣裁!”
“伏唯陛下,圣裁!”
跟随而来的大理寺少卿,刑部员外郎,亦是跪倒在地。
看台之上,众人神色各异,李青山脸上,更是显露怒色,终究是南门,逼迫得紧了些。
如今这位府尹,已然是跳了墙,掀翻了桌子。
那边看台上的唐国朱紫们,也是整理衣裳,依照品级走下了看台。
铁匠死了没人关心,茶师死了更没有人关系,可一个御史不明不白的死了。
今日死的是御史,那么明日死的该是侍郎,还是尚书呢?
天启元年的旧事,谁敢说自己,没有掺和进去呢?
那些诸国使臣,亦是来了兴致,唐律严苛,曾言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如今夫子亲传弟子犯法,可与庶民,同罪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