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印记十一:狼人杀

“陶兄,你说什么……”南音也走到了门口,“请进来说吧。”

将陶渊明让进了屋子,雨林给他倒了一杯茶。

“我说,如今的梁山伯并不是真正的梁山伯。”陶渊明也不客气,坐下就喝了一口茶,“我初到会稽时便认识了梁兄,那时我们只有十岁。”

“十五岁分别,直到去年我来了丰西书院,又见到梁兄,却发现他不是真正的梁山伯了。”陶渊明说道。

“你说不是他了,指的是……”南音一下很难理解陶渊明所说的话。

“你能听到吗?”陶渊明脸色忽然变得很古怪,语气激动,抓住南音的胳膊问道。

“啥,听到什么?”南音被吓了一跳,挣脱开来。

“你听到我刚才说的话了吗?”陶渊明自知失态了,坐回椅子上,又问了一遍。

“你问我能不能听到,还说……梁兄不是真正的梁山伯?”南音有点不确定陶渊明指的是哪一句话,觉得他太古怪了。

“对,就是梁山伯……你真的能听见!”陶渊明面露惊喜之色,“别人根本听不到我说这些话。”

“陶兄,我有点不太懂你在说什么……”南音叹了一口气道,“你说的梁兄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说他换了一个人,并不是同名同姓,我看过他的入册登记信息,无论是父母还是地址,都是梁山伯的,可人却不是了。无论长相,性格,或是与他谈起昔年往事,我都能确定他不是,这个人是冒了梁兄的名来书院的。”陶渊明解释道。

“那……院士知道吗,或是他家人难道没有发现吗?”南音觉得此事有些难以置信,梁山伯在丰西书院已经三年了。

“哼……此事最古怪之处,便是其他人都没发现有问题,只有我发现了。而每当我想要对别人说起此事,他们都好像听不见一样。”陶渊明眨着眼睛道。

“可是我们听到了呀。”雨林惊奇的说道。

“所以我刚才只是想来试一试,没想到你们竟然能听到,一下子太激动了……”陶渊明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拿起杯子又喝了一口茶。

南音和雨林对望了一眼,不知能不能相信陶渊明的话,这太离奇了。如果是梁山伯确实换了人,那倒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所有人都没有发现这一点就很奇怪了,只有一个人发现,他还不能对别人说出来,只有南音二人能听见。如果不是他在发癔症,那这事完全不能以常理度之。

“那……陶兄,你知道现在这个梁山伯是谁吗,他有什么目的?”南音问道。

“我不知道,只是昨日见面觉得和你很投缘,又看到他似乎与你接触很多,想来提醒一下……其实这么长时间以来,除了他换了个人以外,其他的也没什么异常,我也就是一直不甘心不能对别人说出这件事。”陶渊明摇头道,看他的表情似乎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多谢提醒……对了陶兄,刚才在讲堂,你与院士真的没有见到梁兄吗?”南音问道。

“真的没有呀,我有事与院士说,没有注意到。”陶渊明答道,很自然,没有一点心虚的感觉。

“那你不去文比……”南音还是有些疑惑。

“我不想走那么远的路,太累了,不如好好睡觉呢,哈哈哈。”陶渊明很开心的笑道。

“陶兄,你可知道院士为什么这一次文比如此匆忙,还要离开书院举行呢?”南音继续问道。

“哎呀,你才来,院士他老人家的脾气可不知道……别人都说他自视甚高,目中无人。其实只是院士想法比较天马行空,旁人不理解罢了,这很正常。”陶渊明说道。

“那之前你说这两晚风凉……”南音看陶渊明的实在不像在撒谎。

“祝贤弟你身体不适,这两晚确实凉呀,春捂秋冻,这是养生的讲究……所以提醒你一下嘛!”陶渊明想都没想就答道,“打扰了你这么久,就好好休息吧,如果那个梁山伯……如果有什么事儿,可以随时来找我。”

觉得再问不出什么了,看陶渊明的样子似乎当真对泰阿剑之事全不知情,便没有留他,让他离开了。

“师父,这一把是狼人杀吗,咱们现在……还能相信谁?”雨林将陶渊明送出门,回到房中。

“不管信谁都好,不要忘了咱们最初的目的,是寻找学士印记,目前来看,印记最有可能就是泰阿剑,所以取剑是最要紧的。”南音道。

“可你是假的祝英台,如果陶渊明说的都是真的,梁山伯也是假的,那取个啥子剑嘛……”雨林摊了摊手,“还是说印记根本不是泰阿剑?不然咱们可给被那刘子玄坑死了。”

“不是泰阿剑么……唉对了,前面咱们说到哪了,被陶渊明打断了,唉脑子乱了。”南音晃了晃脑袋道。

“主人,主人,说到那座楼的脚印!”排骨蹦了出来拼着字。

“对了,说是有来个人进去了,却只有一个人离开……而且梁山伯失踪了,那进去了的人八成就是他,出来的人又是谁呢?”南音皱着眉道。

“看来不会是陶渊明了,他不太可能和现在的梁山伯一起,但是马文才也没有理由和梁山伯混到一块儿去吧……而且如果梁山伯换人了,那他怎么能知道梁祝两家守剑的秘密?”雨林觉得自己cpu要烧了。

“……唉,你这是提醒我了,泰阿剑之事,也都是听梁山伯说的,并无其他实证,如果他说的都是假话呢?”南音抬起头道,“是我一直陷入死胡同了,我总觉得泰阿剑之事最重要,其实你说的才对,咱们现在就像在玩狼人杀。”

“姑娘,灵的气息又出现了,……”玉娘的身影浮现在房间中,“他在哭……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