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住到星星上去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才抬头看向剩下的叶青云。

此时叶青云却是紧紧皱眉,似是对鲁修和郑志华的说法也有意见。

“你呢?”

朱元璋轻声问道。

叶青云先是拱手,然后才道:“臣以为,他们说的虽然也有道理,但王朝兴替的根本还是在于人口,天下土地是固定的,每亩田能产出的粮食也是有数的,当天下人口超过了天下田亩所能养活的人口时,便会有人吃不上饭,再加上他们二人说的这些原因,更是加剧了这种现象,到时便是王朝末世,惟有经历灾荒战乱,人口锐减,重新回到天下田亩所能养活的数量范围内,才会开启新的盛世!”

朱元璋听到他这些话,更是大受震撼!

叶青云这简单的几句话,却道出了王朝生死轮回的根本,按照他的这种说法,无论王朝的君主再怎么贤明,臣子再怎么忠正,都不可能摆脱这种轮回!

这就仿佛是上天给人间戴上了锁链,无论凡人如何挣扎也挣不脱,只能在这锁链允许的范围内兜兜转转,重复着生灭轮回!

不但是他,周围静静听着的群臣也震惊莫名,这种说法太骇人听闻,但细想之下又无法否认这个残酷的事实。

大殿之上一时陷入沉寂,朱无璋沉默了许久,才再次将目光落在他们身上,沉声问道:

“既然你们看到了这些问题,那又该如何解决呢?”

他们三人提出的这几个观点,不论哪一个都是极难解决的。

像鲁修的天气变化,那是天道伟力,人力如此能改?至于叶青云提的人口极限的说法,更是无解的魔咒!

惟一有希望解决的,也就是郑志华说的贫富分划的问题,但这个解决起来也是无比艰难,他身为帝王,对此深有体会。

立国以来,他屠杀了这么多贪官污吏奸商劣绅,但依旧难改这种现象,上位者欺凌剥削下位者是永恒不变的事实,甚至连他这个皇帝……

想到最后,朱元璋也不禁变了脸色。

“陛下,其实天灾也并非无法应对,比如水旱之灾,可以沿江大量修建水库,雨季蓄水防涝,旱季放水灌溉,至于北方,可以疏通运河南,水北调解决水的问题,至于冰寒,老师曾讲过一种大棚种植的方式……”

还是鲁修先开口说了起来,他父亲是军器局的鲁提,虽然军器局只是个外设机构,但也属于工部管理,平常鲁提教育他时也经常会提到工部事务,再加上李伟教的那些知识,他对这些事务驾轻就熟,虽然没实操过,但理论却是张口就来。

古代的天气变化带来的天灾主要是水旱,其他的要么危害有限,要么都是水旱造成的连带结果,像是蝗灾就是因为干旱造成大面积土地抛荒,地表没有植被覆盖,才满足了蝗虫繁衍的条件,若是植被繁茂,蝗虫是无法产卵繁衍的。

朱元璋本来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毕竟这些问题确实极难解决,但令他没想到的是眼前这个年纪轻轻的少年,竟还真就给出了答案,而且听起来可行性也颇高。

不过鲁修说的这些有的是能立即实现的,有些却还需要攻克难关,像大棚,光一个塑料就够研究好长时间的了。归根结底,科技才是一切的根本。

但即便如此,朱元璋听到他这些话也已经非常惊喜了。

“好好好!你叫鲁修是吧?”

朱元璋听完连连称赞,笑着问道。

“是的陛下。”鲁手拱手。

朱元璋点了点头,暗暗记下了这个人才的名字,随后又看向叶青云和郑志华两人。

叶青云眉头紧皱,他提的观点最难以解决,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而郑志华所说的则相对容易一些,等鲁修说完后便紧跟着开口:

“陛下,要想控制贫富之差,办法有很多,但其中最有效的方式,便是改革税制!”

郑志华一张口便直指要害,群臣听了都纷纷动容。

历朝历代税赋都是国之大事,轻易不可妄动,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支援国家根基。

提到税制,朱元璋脸色也严肃了起来:“怎么改?”

“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郑志华拱手轻声道。

他的声音很轻,但话音一落,却如水滴掉进了油锅里,群臣也顾不得朝堂礼仪,一片哗然。

“一派胡言!陛下,税赋之制仍是国之大事,切不可听信小儿妄言,损毁江山社稷!”

赵瑁率先出言打断,郑志华这一言简直是胆大包天,摊丁入亩也就罢了,还士绅一体纳粮,这就是在跟全天下的士人作对。虽然他是礼部尚书,税制不归他管,但也不得不站出来驳斥。

赵瑁是礼部尚书同时也是这场殿试的提调官,见他出声了,其他人也忍不住了,跟着出来劝谏。

“是啊陛下,税制关乎国家存亡,切不可轻动,还是应遵循古制才稳妥。”

宋讷也跟着奏道。

作为国子监祭酒,他也被选作这次殿试的读卷官。

“是啊陛下,税制关乎国本,切不可妄动!”

“臣附议,此子竟敢如此胡言,请陛下将他治罪!”

宋讷出言后,国子监的杜敩、翰林院的修撰周子谏、赵锐等等也纷纷进言,甚至不少还将叫嚷着要治郑志华的罪。

鲁修那些言论也就罢了,反正那些想法再好,朝廷一句没钱就能给他堵得死死的,但郑志华这个威力就太大了,万一陛下听信了他的话,那不但是他们自身,整个士绅阶层的利益都被受到巨大打击。

朱元璋看着这些群情激奋的大臣,眼中闪过精光,随后笑了笑道:“士子献策,百无禁忌,咱也只是听言纳谏,不会轻易改变税制的,诸位爱卿尽可放心。”

群臣听到朱元璋这番话,这才安静下来,恭声行礼退回两侧,但他们看向郑志华的目光依旧很是不善。

郑志华心里此时也有些忐忑,他也没料到轻轻一句话会得罪这么多人,毕竟他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老师说什么他就学什么,至于会带来什么后果,却没考虑这么多。

其实像摊丁入亩这种良策,李伟自然是早就知道的,但他就从没跟朱元璋提过,因为知道提了也没用,还平白得罪人。

朱元璋确实不会采纳这个税制,毕竟如今天下初定,天下田亩还没开垦完呢,还不到均贫富的时候。

而且这种政策要实施下去其阻力惩治贪官屠戮勋贵还要大得多,毕竟官员勋贵还是少,而且可以分而化之,但天下士绅可就多了去了。

“你还有什么别的想法,尽管说出来!”

朱元璋面带微笑的向郑志华鼓励道。

郑志华有些不安的看了看群臣,迟疑了一下才嚅嚅的说道:“还有……富者多征税,贫者少征或免征,另外朝廷还应投入大量钱粮为百姓提供医疗保障,若逢灾年,还应提供货款帮百姓渡过艰难,免得有人趁机低下收购百姓的土地……”

他把一些从李伟学到的办法一一说了出来,群臣听得脸色更是愈发难看,一副恨不得冲来将到当廷打死的样子。

郑志华也感觉到了群臣和士子们凶狠的目光,说到最后他的声音越来越低,但总算在朱元璋的鼓励下把话说完了。

朱元璋满意的颔首笑道:“呵呵呵,好,好啊!你这些建议非常好,这些也都是李伟那小子教给你们的吗?”

“是……是的,是李老师教的。”郑志华也没有隐瞒,直接答道。

群臣听到郑志华的回答,纷纷变了脸色。

是李伟,原来是李伟这个奸佞!

难怪!

过去李伟刚入朝时他们这些文臣就视其为奸佞,如今数年过去,李伟的权势越来越大,许多趋炎附势的官员纷纷投靠,大家都下意识的忽略了他这个奸佞的本质。

再加上最近两年李伟的行事收敛了许多,让他们几乎忘了这个家伙跟他们根本不是一路人。

而现在,听到郑志华的回答,他们终于意识到,奸佞不管过多久,本质上依旧还是奸佞。

曾经在朝堂上跟李伟站在一起怼吏部的赵瑁,对他的印象直线下降,直接由还不错变成了敌视状态。

至于宋讷杜敩等人更是如此,他们本来就对李伟和方孝孺的那什么明黄理学极为反对,此时更是大恨。

“陛下,邗国公这是误人子弟,以臣之见,应当下旨命其关闭书院,休要再传播这些歪理邪说!”

赵瑁再次出班打断道。

“臣附议,陛下,邗国公已经位极人臣,实不该再让他如此任性妄为!”

杜敩也跟着出班道。

众臣你一言我一语,虽然没敢像从前那样直呼奸佞,但话里话外也都是指责李伟的不是。

朱元璋嘴角微动,脸上闪过一丝笑意,随后才作出为难之色:“也不能这么说,邗国公也是为国培养人才,我看眼前这三人就很不错嘛。”

赵瑁脸色微变,就要继续进言,朱元璋却是抬手制止,道:“好了,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咱也希望大明能重现古时百家争鸣的盛景。”

听到这话,连宋讷也忍不住了,赶紧出言道:“陛下,诸子百家乃乱世之景,自唐宋以来,皆以儒学取士,方得天下安宁,陛下也当遵循旧时为妥。”

“哼,是吗?唐也就罢了,宋真的安宁吗?”朱元璋冷声道。

“这……”

宋讷一时语塞,唐朝盛世无可辩驳,但宋朝早早的就丢了半壁江山,虽然苟延残喘了三百余年,但与北境战事不断,绝算不得安宁,直到大明将北元赶走,华夏才算是真正的光复了全境。

“好了,你们也不必多言,有本事你们就把人家比下去,对此事咱不会插手。”朱元璋摆手道。

赵瑁宋讷等人闻言,只能恭声称是,暂时退下。

问完了郑志华,朱元璋最后才将目光落在叶青云身上,前面鲁修和郑志华都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拿出了解决办法,只剩他还没说了。

叶青云措辞了一下,拱手答道:“陛下,若要解决学生刚才提出的问题,学生以为有三个方向,一是提高粮食亩产,即老师常说的生产力,二是开疆拓土,获取更多的土地,三是像郑志华说的那样,尽量平衡贫富关系,照顾到更多人的利益。这其中一、二为开源,三可以算作节流,如此大明便可延续更长时间。”

朱元璋微微皱眉:“粮食产量不可能无限增高,土地更是如此,你这些办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是的,”叶青云面带惭愧,犹豫了下又道,“据老师所言,当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咱们都可以飞到天下,而天上的繁星无数,其中必有与咱们脚下的地球一般可以生存的地方,若是能将科技发展到那种程度,大明千万年内便再无土地不足之忧。”

“哈哈……”

“你的意思是要让咱们都住到星星上去吗?”

“若说住到月亮上去我还能信你几分,星星那么大点能住人?住蚂蚁还差不多!”

群臣哄笑,纷纷出言嘲讽,士子们也都忍俊不禁,朱元璋也是皱眉不语。

他这个说法在众人看来确实太过离谱了,竟然要让人都住到星星上去。

叶青云赶忙解释道:“不是的,其实那些星星都是比咱们脚下的大地还要广袤无边的巨大球体,之所以看起来如此之小,是因为距离咱们太远了!”

“荒谬!”赵瑁直接斥道,“若真如你所言,星辰如此广袤,即便是离得远,也应比日月更大才是,又怎会如尘砂一般?”

“那是因为离得很远,非常远!”

叶青云强调道。

然而众人听了,只有他身边的鲁修和郑志华以及士子中几个跟着他们一起来会试的同学点头认同,其他皆是摇头失笑。

其实也不怪他们无知,实在是叶青云所说的远,远得令人难以想象。

如今的人,骑快马一日才不过行数十里,即便博闻强识的文人雅士,所听闻的最远之地也不过是西洋诸国的,你告诉他们那些星星距离他们有多少多少光年,他们根本听不懂。

毕竟他们连音速都没听过,更别提光速了。

在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前,许多人连地球是圆的都不相信,更不可能相信无边宇宙。

“好了,这些远的就暂时不要提了。”

朱元璋挥手制止众人的讨论,回过头来看着他们三人满意的颔首道:“你们都很不错,好,咱金口御言,就定你们为三鼎甲!”

叶青云三人闻言,霎时大喜,齐齐拜谢:“谢陛下隆恩!”

三鼎甲就是科举前三,状元榜眼和探花,读书人的最高荣誉!

有了这份功名,以后可以说是前途无量!

赵瑁和宋讷等人纷纷变色。

“陛下,这恐怕不妥吧,此三人不过一番妄言,陛下不怪罪已是开恩,怎能赐至鼎甲之位?”

赵瑁出言道。

朱元璋不悦的瞥了他一眼,冷冷的道:“咱对这些‘妄言’很满意,怎么,你有意见?”

赵瑁一惊,连忙低头:“臣不敢。”

“不敢就好,明日便张榜,后面的事就交给你们了,要是办不好,咱定严惩!”

“是,臣遵旨!”赵瑁恭声领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