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SLX

第526章SL-X

“分离速度是多少?”

“2.5公里每秒,不回收任务时分离速度会高不少,回收情况下最低可能被压到1.8公里每秒左右。”

罗伯特现在正在星舰制造基地,仔细审查着星舰第三次发射的全过程记录。

SpecaX实际上是一家相当独特的公司,它和专注于使用高技术力的XAP不同,马斯克竭力想要把航天从高高在上的宝座上面拉下来。

整个星舰制造基地实际上非常简陋(对于航天企业而言),最大的厂房和组装中心都是用钢架和板材制造,从外面看上去就像是一顶超大的帐篷。

一台台星舰以及超重助推器都是从这里运出,不过他们中的一半以上都在地面测试中废掉了,只有极少部分可以通过发射前的标准检查。

这一次发射的B10助推器与原来设计有很大不同,主要就是NACA为了先获得可以一次性使用的一级,取消了一级大部分发动机的摇摆功能。

以前的设计是靠内两圈共13台发动机可以矢量控制喷口,B10只有最中心的三台可以摆动。

如果转向力量不足,就通过调节一侧的发动机节流来制造推力差异完成转向,相当于把N1的转向方式结合了过来。

其他零零散散的改进也不少,虽然SpecaX早期发射的几枚都没想着回收,但还是有很多为回收准备的设计,B10上面都被统统砍掉了,简化了不少结构降低了计算机压力。

由于星舰第二次发射已经基本解决了33台发动机协同工作的可靠度问题,所以这枚B10在大幅降低设计预期后完美地达到了目标,只有二级的星舰飞船还是炸掉了。

罗伯特带人仔细检查了B10的发射过程全记录,包括计算机实时发送的任务日志,均未发现什么疑点。

“汤姆,立即就把B10的参数定下来,你们仓库里的B11到B13全部改进到与B10相同状态,这需要多久?”

汤姆·穆勒皱眉想了想:

“其实这次发射证明了B10的很多设计都还是可以优化的,也许我们……”

罗伯特打断了他:

“不,就B10,冻结它的技术状态不要有任何改动,我们现在没有时间去追求更好,NACA只要能成功发射的火箭。”

“……好吧。”汤姆能够理解罗伯特局长的焦急,虽然B10在发射后也看出来了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毕竟改动是有风险的。

修改原始设计,要慎之又慎。

“不过实际上我们只基本制造完成了B11,B12和B13都只还是半成品,SpecaX可以在10月底交付B11,然后11月和12月再交付完剩下的两枚。”

“很好,那我们就在11月里利用B11和ICPS执行阿尔忒弥斯三号任务,1月1日之前执行阿尔忒弥斯四号第二次载人登月任务。”

罗伯特局长飞快地答道。

在第三次星舰发射的时候他就已经规划好了,将原SLS火箭使用的ICPS移植到超重助推器上面,相当于用星舰的一级替换掉SLS的芯一级和助推器,新火箭的月球轨道运力可达46吨,等于一枚土星五号。

新火箭的名字将继续沿用SLS,称为SLS-X火箭,也可以简称为SL-X。

SLS-X的目标是把一台经过了深度改造的“蓝月”着陆器打过去,执行一次无人登月任务,如果可行,就将发射第二发SLS-X。

SLS-X结构依然不变,这次将会把一艘猎户座飞船以及一个为“蓝月”使用的燃料加注灌打过去,然后为阿尔忒弥斯三号的着陆器加注燃料,实现第二次载人登月。

lt;divtentadvgt;

只要一级可靠,成熟的ICPS上面级必然能满足任务需求。

实际上星舰的超重助推器潜力非常大,如果使用三台RL-10发动机的半人马座VI上面级,近地轨道运力将达到180吨,月球轨道运力55吨;

如果是五台RL-10的EUS上面级,近地轨道运力将达到惊人的70吨.

搭载ICPS上面级的是SL-Xblock1,半人马座VI上面级的是SL-Xblock2,EUS上面级版本SL-Xblock3。

虽然全都不能复用,但价格便宜运力强大,注定将成为未来两年的主力。

新的SL-X属于是“拼装”火箭,但一级助推器使用的猛禽发动机控制流量很容易,火箭总体测试在罗伯特看来并不会太难。

在7月阿尔忒弥斯二号以后罗伯特也着手对NACA内部进行了大整顿,现在他已经把今年的目标定为“重返月球”,两个月的时间内至少发射一枚SL-X是没问题的,抓着公历新年的尾巴发射第二枚也未尝不能一试。

……

10月8日,黄金周过后的第一天。

基地的黄金周同样放7天假,但还是有不少人留下来值守,配合腾云工程其他参与设计局的人一起维护检查空天飞机。

经过了四天的检查,设计团队发现腾云的状态意外的良好,整架飞机里里外外快速检查一遍居然没有任何问题,完美达到了要求的“常态化发射”目标。

理论上什么都不做只要给它再加注满燃料,腾云完全就能第二次带着宇航员进入太空,这与航天飞机和可回收火箭相比都是巨大的进步。

“腾云”的首次试飞并不同于飞机流程,虽然冠的是原型机名号,但所有配置都已经完全到位,在太空的几天也进行了子系统测试,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所以第二次飞行任务就被林炬截胡“公器私用”,直接准备安排新人带飞。

22名本次飞行任务的全部乘客集结在跑道上,其中18名都属于“载荷专家”,6名来自航天局。

云洪军摸着身上的超轻舱内宇航服,总感觉不太真实。

前天林炬告诉他谢廖夫想交流一下高强度助推分离器的设计问题,希望他能尽快过去一趟,于是第二天他就坐着C810飞了过来。

结果刚落地就被几个航天局在基地的技术专家架起来冲向医疗中心,出来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要在第二天坐空天飞机去太空……

谢廖夫的解释是腾云前几次试飞都是为了测试飞机,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任务,所以此次飞行所有人都是小白鼠。

上一次飞行的全过程中宇航员所受最大加速度为2.55G,持续时间3.3秒,平均G值1.59G。

这是什么概念呢,民航客机最大起飞加速度G值是1.5,过山车的最大加速度能达到4.8G且持续6到7秒,空天飞机对于宇航员的身体素质要求已经能够放宽到不经过任何训练的普通人类……

而且第二次飞行只是持续24小时的独立飞行任务,林炬大胆地直接让除了主副驾驶员以外所有乘客都上普通人——谢廖夫本人也在此列。

机场集合前他甚至还偷偷摸摸喝了半杯威士忌,站在云洪军旁边的时候酒味都有点冲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