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战斗,唐文轩的表现十分优异。
打完仗后,徐大龙就想把他叫过来表扬一番。可是他一直没有看到唐文轩,集合的时候才看见唐文轩背着几支缴获的步枪走了过来。
原来从战斗一开始,他就一直跟着忙活,直到队伍集合才返回来。
队伍集合好之后,徐大龙叫唐文轩出列,当着所有队员的面,表扬了他的机智勇敢,说这一次能够顺利地打下日军的秘密基地,唐文轩要记首功,说等回去以后要论功行赏。
战友们也都一起祝贺唐文轩,说他这次肯定能立特等功。
徐大龙他们破坏了施工的设备,放火烧毁了里面的建筑物,携带着缴获的武器弹药和生活物资,撤离了日军的秘密基地。
徐大龙等人担心日军前来报复,就带着战俘和矿工们躲进了山林里面。
徐大龙一边安排特战队员们给被营救出来的人员准备饭菜,一边审问了鬼子的工程师。
根据鬼子工程师的交代,日军是要在这里修建一座大型的战略储备仓库,供应缅甸的日军,同时为日军从这里进攻云南进行物资储备。
为了防止敌军空军的空袭、轰炸,他们才在这里挖山洞,打算把仓库建在山洞里面。
吃完饭以后,徐大龙一边让特战队员们安排劳工们休息,恢复体力,一边把战俘中的军官找了过来。
被营救出来的战俘当中,有英军一百八十余人,最高指挥官是一名英军少校,是黄家陆军
果军的战俘有320多人,是园峥军
李飞听说营救他们的人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抗日名将徐大龙,心情无比激动,表示坚决服从徐大龙的指挥。
英军少校汤姆知道徐大龙的身份之后,也表示服从徐大龙的指挥。
徐大龙把战俘们临时进行了整编,联军部队编为一个团,英军和园峥军的部队各编为一个营,由徐大龙任团长,李飞和汤姆分别担任营长。
那些劳工们都是本地人,他们自有去处。徐大龙也不打算带上这些人,于是给他们发了路费和一些粮食,就让他们自行离开了。
在征求了李飞和汤姆的意见之后,徐大龙决定带着他们继续向北进入云南。
玛莎文接受了徐大龙的邀请,继续为他们担任向导。徐大龙答应,只要回到云南,他还会再奖励玛莎文100大洋。
新组建的联军部队共500多人,只有200多支枪,战俘们的体质都很弱,部队又是临时组编的,缺乏磨合。
这时候的战斗力很弱,为了避免与日军大部队遭遇,按照徐大龙的要求,玛莎文专门挑选深山密林行军。
尽管如此,联军的部队还是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最主要的就是生活物资的供给。
500多人的队伍每天要消耗不少粮食,徐大龙等人不得不设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一带人烟稀少,他们路过了两个村庄,拿钱购买了一部分粮食,可是这些村庄实在是太小了,也就20多户人家,小的只有七八户人家,根本提供不了这么多的给养。
徐大龙等人不得不去寻找一些大的村镇,也就不可避免地与日军发生冲突了。
这天魏和尚和玛莎文到前面去侦察,发现了一个有100多户人家的村子。
徐大龙等人很高兴,经过侦察之后确定没有日军,于是就带着队伍进了村子。徐大龙拿出钱购买了生活物资,在村子里休息了一个晚上。
连日来行军十分疲劳,这一个晚上的休整对他们十分重要,使他们的体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
这天早晨,联军的部队正在吃早饭,一名特战队的哨兵跑回来报告说,前面来了一队日军,大约一个步兵小队。
联军部队目前所在的村庄,周围开阔平坦,联军部队如果此时退出村庄,也难以避免被日军发觉。
徐大龙不清楚这一带的敌情,不知道这一个小队的日军,是只有这么些人,还是后面有大部队。万一后面真的有大队日军,被发现后,他们很难安全逃离这里。
徐大龙赶紧安排游击队员骑着马绕到日军这支部队的后面,看看是否还有大部队跟着。
他决定不管怎样,先打一仗,吃掉日军的这个步兵小队,避免被他们纠缠。
经过了简单地商量之后,徐大龙就安排人把村子西半部的百姓都转移到东半村去,部队就在村子里设置了埋伏。
为了避免引起日军的警觉,徐大龙还特地安排了几个特战队员,化装成普通百姓在村口活动。
不久以后日军就开过来了,他们到了村口的附近就停止了前进。
日军的指挥官十分谨慎,他们虽然看到村口有几个百姓慌慌张张地逃走了,但是仍然没有贸然进村,而是派出了三个鬼子担任尖兵,进村去侦察。
看到这种情况,徐大龙知道没有办法伏击日军了,于是他就吩咐魏和尚带着特战队员从村子的东头出去,骑马绕到日军背后发起攻击。
三个鬼子侦察兵到了村口,很快就发现村子里的气氛有些不对劲,因为村子里实在是太安静了,往常他们进村的时候,会听见大人孩子的声音,这是很平常的景象。
现在村子里安静得仿佛空无一人,这就不能不引起他们的警觉了。
三个鬼子兵仔细地观察,看到了一处房顶上露出的枪口,急忙往外跑。
徐大龙等人只好开枪了,三个鬼子当场被打死,那一个小队的日军立刻就摆开了战斗队形。
徐大龙知道联军部队已经暴露了,他索性指挥着两个营的部队向日军发起了攻击。
日军的小队长看到村子里竟然出来了这么多的抗日武装,他也不敢恋战,就带着队伍边打边撤。
联军部队当然不肯放他们离开,在后面紧追不舍。
日军的小队长看到这么下去不是办法,于是就带着队伍朝着一片树林跑了过去。如果是日军进入了树林,这个仗可就难打得多了,联军部队的伤亡也会很大。
徐大龙就带着队伍向前猛冲,希望能够在日军进入树林之前将他们消灭。
就在日军即将跑进树林的时候,魏和尚等人飞马赶了过来,他们立刻用火力阻击日军。
日军腹背受敌,只好就地组织抵抗,很快就被联军部队包围了起来。
徐大龙等人在日军的秘密基地缴获的枪支虽然只有200多支,可是机枪的数量却不少,子弹也充足。为避免联军部队有大的伤亡,徐大龙并没有组织部队马上发起冲锋,而是用优势的火力压制日军。
特战队员们用狙击步枪来消灭敢于冒头的日军,日军被打得几乎无还手之力。
为了尽快消灭日军,徐大龙等人用缴获的迫击炮,炮轰那些趴在地上的鬼子,然后命令联军的部队利用地形、地物缓慢地向日军缩小包围圈。
日军的官兵被火力压制得难以抬头,可是看到敌军一步步靠近,他们又不得不抬起头来向外射击。
这就给特战队员们提供了射击的目标,鬼子一个个被狙击手消灭了。
包围圈越来越小,到了手榴弹可以够到的距离,徐大龙就组织联军部队的官兵们,朝日军的阵地投掷手榴弹。
日军也纷纷向外投掷手雷,可是他们被联军部队的猛烈火力压制,很多人抬起身来,还没有把手雷投出去就被子弹击中。
鬼子兵们死伤惨重,日军的小队长此时侥幸还活着,他看到这么被动地挨打不是办法,与其就这么被欺负死了,还不如拼死一搏。
于是他就率领着仅剩的十几个鬼子兵跳起来,向联军部队发起冲锋,希望能冲上前去,跟敌军展开白刃格斗,临死前也拉个垫背的。
联军部队的官兵们可没有那个兴致跟他们拼刺刀,看到鬼子们冲了过来,一顿乱枪就把他们全部消灭了。
这一仗打得有点乱,不过不管怎样,还是吃掉了这一个小队的日军。联军部队的伤亡很小,这场战斗的胜利,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了那些战俘们的士气。
徐大龙不清楚这股日军后面是否跟着大部队,于是命令部队抓紧时间打扫战场,随时准备转移。
不久以后派出去的侦察兵飞马赶了过来,说在十几里的范围之内并没有发现日军的踪迹。
徐大龙等人的心踏实了一些,不过徐大龙还是认为留在村子里已经不安全了,打扫完战场之后,他没有再次回到村子里,而是带着队伍继续北上。
徐大龙带着队伍一边走,一边心里直打鼓。从这里向北地势平坦开阔,他很担心再次遭遇日军。原本他计划夜间穿过这片开阔地带的,刚才发生了这场战斗,逼得他不得不大白天行军了。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前方派出侦察的尖兵飞马赶了回来,说前面出现了大股的日军,看兵力起码有一个步兵大队。
人倒霉了,喝凉水也会塞牙。此时已经进入了雨季,阴天的时候居多,偏偏今天是个晴天,徐大龙相信,日军只要举起望远镜很快就能发现联军的部队。
他考虑再三,不敢带着队伍继续向前。如果日军发现了他们,追上来,在野战的情况下,临时拼凑起来的联军部队根本不是日军一个步兵大队的对手,最终的结局一定是全军覆灭。
徐大龙果断下令,后队变前队,返回刚刚离开的那个村子。他要利用这个村子进行防御,争取坚持到天黑,然后再设法突围。
徐大龙让部队先走,他留在后面进行观察,很快,他所担心的事情就发生了。
日军的大队人马已经朝着这边开了过来,很明显日军已经发现了联军部队的踪迹。
徐大龙打仗向来不会被动挨打,他绝不能让联军部队的主力都被包围在村子里。他叫来了魏和尚,让他带着特战队和所有能够骑马的人,无论是英军还是园峥军的士兵,迅速撤离这里,到日军的侧后方来袭扰日军,他带着联军部队的主力进村,跟魏和尚里应外合,阻挡日军的进攻,拖延时间。
联军部队进村之后,徐大龙立刻就布置了防御。
他命令汤姆率领着英军防守村子的东北方向,园峥军的官兵防守西南方向,他亲自率领20名英军士兵和30名园峥军士兵作为预备队。
设置好了防御阵地之后,徐大龙转了一个大圈,对联军部队设置的阵地进行了检查。他原本担心联军部队的士气,生怕他们会在日军的打击下而崩溃。
检查的结果却令他感到十分欣喜,他发现联军部队的官兵们士气没有低落,也没有恐慌的现象,不由得暗暗称奇。
徐大龙所不知道的是,联军部队的官兵们之所以保持了良好的士气,是有多重的原因的,一方面他们作为战俘受尽了日军的欺压,大家都知道落到日军的手中会是什么样的下场,大家宁死也不不想再去当俘虏了,所以都有了拼死一战的想法。
联军的部队刚刚打了一场歼灭战,部队的伤亡很小,又缴获了日军全部武器装备,如今差不多人手一支枪了,士气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园峥军的官兵们都相信徐大龙。
英军的官兵们通过园峥军的官兵们,也对徐大龙有了一些了解,他们也都相信徐大龙的指挥能力。
徐大龙等人仅仅以不到30人的小分队,就打下了日军的秘秘密基地,歼灭了200多个日军,救出了他们这些战俘,仅凭这一点就赢得了他们的敬佩。
再加上这一路上徐大龙指挥若定,更增添了他们对徐大龙的信任,尤其是联军部队的官兵们看到徐大龙并没有脱离部队,而是留在村子里跟他们一起战斗,他们也都相信徐大龙一定能够带领他们战胜敌军,安全撤离。
魏和尚率领的骑兵共有52人,一半是特战队员,一半是英军和园峥军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