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他们能闻闻香味就不错了

李初元边吃栗子糕,边把刘先生年后回来的事说了。

老李头和周大丫都大大松了口气。

周大丫盘算着让两个儿媳回一趟娘家,把糕点也送给她们娘家的爹娘尝尝。

老李头很舍不得:“不过年不过节的,送什么糕点啊!”

“你不是要买田地吗,让两亲家帮忙打听打听。”

老李头双眼放出灿烂的光。

刘先生年后还来,他就不用把钱省给李初元读书了。

买田地不是说买就能买的。

一般人家不到绝境,是万万不肯卖田地的。

得找人打听,再跟卖家商量。

“都回去,大丫你也回去!让舅哥们帮忙打听。”

周大丫道:“我得帮你酿酒,找人带个口信给我哥就成了。”

晚饭吃完,等老木匠离开,周大丫就把这事儿说了。

杨慧莲和张桂兰高兴得合不拢嘴。

她们好几个月没回娘家了,还怪想的。

又能带些糕点回去,多好的事。

不过杨慧莲有身子,张桂兰又带个孩子,总不能让她们两自己回去。

送两人回家的重担就落在了李大宝的身上。

第二天一早,李大宝带着糕点和两人一块儿出发了。

陈小满中午放学回来,周大丫和老李头在厨房,李初元跑去帮忙烧火。

她跑到已经酿好的酒坛子跟前。

“半仙爷爷,我要怎么做呀?”

张半仙道:“取些灵水滴进去。”

“这样就可以让酒好喝吗?”

陈小满疑惑。

半仙爷爷教给她酿酒的法子后,就让她留意家里人少的时候,他要将酒的品质提高。

趁着大嫂二嫂都走了,她就跑过来了。

“灵水里的灵气会激发酒曲的活性,酿的酒纯度更高,口感自是更好。”

张半仙解释着。

说完,又道:“用灵水酿酒是最好的,只是灵水有限,酿给那些凡人喝实属浪费。”

能舍得让小满拿些出来加进酒里,也是因着最近灵湖变大了一倍,灵水比以前增加了一倍不止。

陈小满按着张半仙的说法,打开酒坛子上的封泥,往里滴了五六滴灵水。

正要继续,就听张半仙心疼道:“够了够了。”

“这么一大坛酒才六滴灵水啊?”

“他们能闻闻香味就不错了。”

张半仙哼哼唧唧的。

他的灵水就是在修仙界,那也是极其珍贵的。

陈小满决定听半仙爷爷的。

老李家买了五个十斤装的酒坛子,放在属于李初元那个房间里。

因着李初元的房间没住人,酒坛子就放在他的床板上。

陈小满要爬上去,站在床板上才行。

好在酒坛子不高,不然她连封泥都够不着。

这些天下来,已经装满了三个酒坛子。

陈小满一一滴完,让张半仙把泥封好。

做完这些,她扒拉着床板,两只小短腿在半空划拉着落到地上。

仰头看向三个酒坛子,她又问张半仙:“半仙爷爷,要多久才能卖酒呀?”

“三天吧。”

“这么快?”

“你加的是我福地里的灵水!”

张半仙很不满。

她一点都不知道灵水的珍贵啊!

“对哦,灵水浇草药也能让草药长得很快,那我喝灵水,能很快长大吗?”

“不能。”

陈小满很惋惜。

张半仙没忍住:“若是让人年纪变大,灵水就该叫毒水了。”

“能长大多好呀。”

为什么要叫毒水呢?

“修仙界的人真奇怪。”

张半仙被噎住,半晌才道:“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那还要很久呢。”

桥也要修很久。

张半仙决定不理这丫头了。

晚上,杨慧莲和张桂兰就回来了。

等老木匠一走,张桂兰就道:“我爹说邻县有个地主要卖三百亩良田。”

一听三百亩,老李家人齐齐抽了口凉气。

他们哪儿买得起!

陈小满却毫无所觉,还脆生生问道:“多少钱呀?”

“若是水田,一亩少说二十两,三百亩要六千两银子。”

张桂兰说完,自己都觉得不该说。

陈小满却在掰手指头:“一天赚一两,一年能赚三百六十五两……”

“十年是三千六百五十两。”

李初元替她算出来。

“那多久能赚出来?”

“不到二十年。”

“要这么久?!”

陈小满惊呼。

为什么什么事都要很久呢。

“二十年可赚不来六千两。”老李头嘀咕。

“初元哥哥算了,不到二十年。”

陈小满反驳。

老李头摇摇头:“咱们家可没法一天挣一两。”

“就是县城的铺子也没这么挣钱吧?”

他们手头的钱一多半都是卖菜谱赚到的,可菜谱这种能走运一次碰上,还能碰上两次三次吗?

而李大宝累死累活做鱼丸生意,一天也就挣个一两百个大钱。

“就算一天能挣到一两,人家要卖水田也不会等咱二十年。”

李大宝也泼冷水。

李二宝却好奇起来:“那家人为什么要卖这么多水田?”

“听说主家花销大,要卖水田补缺口。”

张桂兰道:“我爹也是听别人说的,是真是假的不知道。”

“临县太远了,咱买了也没用,还是打听打听附近的田地吧。”

他们是淮安县的人,祖祖辈辈都会在青石村生活。

临县可不近,买下来没人打理,要么被人侵占,要么荒了。

这就是把银钱丢进水里不起泡。

“最近十里八乡都没卖田地的。”

张桂兰也有些失望。

周大丫道:“咱不着急。”

陈小满问周大丫:“娘,我们手头的钱能买多少水田呀?”

“三十来亩还是能买到的。”

“若是上等的良田,不一定能买到。”老李头摇摇头。

田和田是不同的。

自然价格也不同。

“才三十亩吗?”

陈小满失落了。

比三百亩少很多呀。

老李头道:“三十亩不少了,咱们家拢共也才十四亩水田。”

陈小满惊了。

“别家有三百亩水田卖呢,咱们家才十四亩呀?”

“人家是地主,田地多是正常的。咱家十四亩水田,在青石村算多的。”

说起家产,老李头还是得意的。

他祖辈是单传下来的,田地没人分,全到他手里了。

那些兄弟多的人家,到年纪了会分家,田地越分越少。

这也是他家比别家好过的缘由。

也是因着田地多,他才能供初元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