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好,只是这几时降雨,却犹未可知。让天意来决定胜负,这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且先去找翰林院大学生葛洪和郯县县令鲍靓询问一下,看看近日是否有强降雨。如果有,那自是最好。如果没有,那么就试试推土、火烧之法!”
张硕考虑了一下后,做出了最后的决定,众将士尽皆赞同。而张硕也不婆妈,当即便让戴宗日夜兼程奔赴郯县,五日之内必须返回,否则定当重罚!
从缯国县到郯县,以戴宗目前的速度,就是一刻不停,也要跑上四天的时间。此外,戴宗还要吃喝拉撒、休息,以及向葛洪、鲍靓请教。
所以说,张硕只给戴宗5天的时间,相当于把对方当成了牲口,非常的苛刻。当然,张硕还是赏罚分明的,他许诺戴宗,此事结束后,便授予戴宗六等官大夫爵位。
虽然戴宗加入乾国的时间不长,武力和统帅在乾国诸将中都是垫底的存在,但因为他的神行法,确实为张硕提供了不小的便利。
只是以往都是些散碎小事,戴宗不仅没啥功劳可拿,堂堂一个禁军师帅,还搞得跟个跑堂的一样。尽管张硕并没有听见过戴宗本人抱怨,但却从其他渠道听到了几次,禁军士卒在背后嘲笑戴宗的事情。
张硕也是借着这一次的机会,给予戴宗一些补偿。否则无论如何,戴宗也不可能光靠传递个消息,一口气从没有爵位升到六等爵位。
张硕亲自驻营缯国县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缯国县守将董平的耳中。这位在《水浒传》108将中,位列第十五的天立星,对于此事非常的慎重。
为了确保缯国县的无忧,董平特意将缯国县县令王椽也请了出来,共同商议后续的部署和规划的问题。
这王椽在历史上是清朝的官吏,1770年中举,1781年后,任山东成武、博兴和沾化县教谕;58岁时考中三榜第61名进士,分发湖州补用,后利用时间用于著书立说,钻研理学经文,写了不少诗词歌赋,并译注了《圣经全文》《四书文稿间斋》《砚亭诗文集》等作品;1814年,赴京山县担任知县,在任期间,勤政爱民,百姓拥戴。
只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王掾因为他正民风、除陋习、礼贤下士,勤政为民,而深受当地民众拥戴,认为他一个一心为民的父母官。所以在他任职一周年后的夏天,当地百姓为了褒扬其政绩,特寻捕了一条大蟒蛇作为重礼相送(大蟒蛇在当地属贵重礼品)。
王椽得知人们送礼,连忙表示谢绝,但众人已抬至堂中。只见滑杆之上,红绸披盖。椽不知何物,正欲再次推辞时,只听执事者开始宣读颂扬溢美之词,后猛掀红绸披盖,露出一条长丈余,粗如升斗,遍身鳞甲,眼射绿光的巨蟒。王椽大惊,“啊”的一声,只见他两眼发直,汗毛直竖,昏死过去。经众人急救,抬入后堂诊治,半日方醒。但他自此得了重病,治疗无效后,就逝世了。
武靖元年七月十五日,谢玄与太史慈两人终于经过重重磨难,赶到缯国县与张硕汇合。这一战,北府军共计伤亡高达五千余人,并且师帅何谦、唐咨战死。可谓是一朝回到解放前,成为了乾国各军之中,实力垫底的存在。
万幸的是,再经过唐咨的督导和传授,天亘造船厂已经完全掌握了制造楼船的相关技术,否则张硕肠子都得悔青。
同日,张硕派人联络赵云,让银龙军和乐安府兵立即退回沂南县。以免被崂军前后夹击。目前临沂的孟海公还没出兵,孟氏集团出卖秦风的同时,张硕也得考虑他们会不会违背当初的约定,反过来踩自己一脚。
何况如今乾国已经夺取了崂国二分之一的土地,急的不是张硕,而是秦风。眼下他们完全没必要强攻,只需要等待最后的决战即可。
同日,戴宗还没有返回,缯国县便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虽然雨势不大,但却是一个很好的兆头。乾军文武皆是兴奋非常。
而这场雨也没有辜负张硕等人的期待,在经过第一天断断续续的小雨后,第二天开始下起了中雨,且整天都没有停歇。
连续两天的下雨,使乾军士兵度日如年,大帐内的被褥、衣服都湿漉漉的,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睡觉十分难受,而且士兵们不能出帐,大家呆在帐篷内十分的枯燥无聊。
七月十七日寅时,戴宗顶着瓢泼大雨,去而复返。带来了张硕想要打听的消息。根据葛洪夜观天象,他预测这场大雨至少要下到十九号,才有可能停止。
得到了葛洪的肯定,张硕也不在犹豫,当即安排大军拔营,后退五里重新扎营,退出了缯国县城的低洼区域。大帐绵延近十里,气势十分壮观。
张硕亲自坐镇军营,命黄忠统领麾下淮蛮军,前去沂水河畔。当黄忠一行赶到的时候,已经是十八号了,此时的雨势已经不像昨日那般猛烈,变小了很多,但雨点依旧密集。
黄忠穿着斗笠,站在高坡上打量着沂河。沂河宽约十来丈,地势较高,由于连日下雨,水色浑浊,水流十分湍急。眺望远处的缯城,对方确实位于低洼处,而且光下雨,雨水就已经淹到了士兵的小腿之上。至于城中百姓,九成都被秦风迁移到了后方。
这时,同来的薛显在一旁道:“黄军将,光掘开西边的河堤还不算保险,不如将地势较高的南面河堤也掘开,扩大沂河的水量。”
黄忠闻言,看了薛显一眼,点了点头了道:“就按薛师帅的想法来吧,从西面和南面同时掘口,时间就定在今天晚上!”
薛显大喜过望,连忙对黄忠抱拳道:“卑职遵令!”
入夜,天又下起了大雨,阴沉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使夜晚变得格外漆黑。一道闪电接着一道闪电,将沂水的河床照亮,只见河床上站着无数的乾军士兵,手执大铲奋力挖掘着泥土。河水咆哮,翻滚着白沫,在闪电下显得格外汹涌。
数里外的缯国县依旧十分安静,插在城门两边的火把熄灭了,城内城外漆黑一片,城头上近千名崂国士兵在来回巡逻,警惕地留意着城外的动静,城内大部分士兵都入睡了,连日下雨使城中积水淹到膝盖,生活十分不便,士兵们也疲惫之极。
董平无法入睡,连日的大雨使粮仓内也淹了水,至少有三成粮食泡在水中,很快就会霉烂。眼下乾军已经因为大雨的原因撤离,他想借此机会,等雨势变小后,直接放弃缯城,退回国都。
然而就在董平心中打定算盘的时候,他忽然听到一种怪异的声响,就仿佛狂风刮过山林的那种啸声,其他士兵也听见了,纷纷趴在城墙处向外张望。
“董将军,是大水,山洪暴发了!”
一名士兵指着城下大喊起来,这时董平也看见了,汹涌的水流在城下流过,水位迅速增高,已经漫过了城门。董平的头皮顿时炸开了,这哪里是什么山洪暴发,这明明是沂河决堤了!
他大叫一声不好,喝令道:“速敲警钟!”
“当!当!当!”
城头上警钟急促地敲响了。董平转身向城下奔去,但他只跑了几步,就听一声巨响,城门经不住洪水的冲击,骤然间碎裂了,咆哮的洪水汹涌冲进了城内。
董平停住了脚步,无助地望着洪水席卷过一片片营房,到处是士兵惊恐的喊声,无数士兵在拼命奔逃,却依旧被大水吞没,人和房屋都消失了,缯城遭遇了灭顶之灾………
天渐渐亮了,依然下着小雨,寒意侵人,缯城所在的地区已是一片汪洋,浑浊的乌黑色水面飘浮着木头和士兵的尸体,树林只剩下一片树冠,一群群乌鸦在树林上空盘旋,发出凄厉的叫声。
缯城也只剩下一圈城墙,城内的木屋、石屋已全部被冲毁或淹没,只剩下几座仓库的屋顶,屋顶上和城墙上挤满了崂国士兵,一个个冻得脸色乌青,浑身发抖,眼睛里充满了绝望。
董平裹着一件袄子,默默无语地坐在城垛上,他无法面对眼前的这一幕,就仿佛噩梦一样,但又是这样真实,这时,一名小校上前低声道:“将军,已经清点完毕,还有四千一百八十四人,粮食只救了不到三千石,小半弟兄的手上还有兵器,大部分都已经赤手空拳,甲胄已经全部脱掉沉下去了。”
董平叹息一声,嘶哑着声音道:“去把王县令请来吧!”
那小校当即领命而去。不多时,同样有些失魂落魄的王瑑快步走来,他坐在董平的身旁,低声问道:“董将军,吾等现在该怎么办?”
董平苦笑一声道:“缯城被乾军掘沂河淹没,我军几乎全军覆灭,在无力与乾军僵持了!”
“事已至此,抱怨也没有用了,关键是我们还有没有退路,只要能离开缯城,就还有打回来的机会。”
董平无语的看了王瑑一眼,又抬头看了看阴沉沉的乌云,摇摇头道:“乾主精心策划了这一切,王县令觉得对方会放我们离开么?”
王瑑闻言,不禁皱眉,半晌才冷冷道:“董将军的意思,我们除了投降外,就没有别的选择了?”
“就算是投降,也得乾主发善心才行,他若不接受,我们所有人就只有死路一条。”
王瑑脸色变得苍白,低下了头?这时有士兵大喊:“有船,船来了!”
董平和王瑑两人抬头看去,只见一艘小船从东面驶来,船上有几名乾国士兵。所有人都站起身,呆呆地望着这条小船,他们想呼救,但对方又是他们的敌人,让崂军将士们无所适从。
“请转告你们的国君,我们愿意投降!”
不多时,小船在距离他们约三十余步处开始掉头向南而去,董平大急,高声喊道。如今眼见崂国大势已去,他还是决定投降乾军,以求自保。
几名乾军士兵回头看了他一眼,便加快速度向东驶去,渐渐不见了。王瑑怒视董平,觉得对方当着这么多将士的面,说出投降的话,实在是太耻辱了!
而董平也没有继续惯着他,冷冷道:“如果王县令不愿投降,尽管可以戴带兵去南城墙,我不会勉强。”
王瑑脸色一阵白一阵红,重重哼了一声,转身走了。但乾军小船去了后,便再没有消息,一直到第二天中午,饿得头昏眼花的崂国士兵才终于看到了第二艘军小船,上千的崂国士兵顿时不顾一切地挥手大喊起来,“投降!我们投降!”
“董将军,我家国君原则上接受投降,但只给你们一次机会,投降时不准有任何盔甲兵器,所有盔甲兵器都放在东城,人集中在北城,我们需要先把兵器盔甲收走,才来接人。
我再说一遍,你们只有一次机会,如果让我们看见一刀一剑,那就不会再接受投降了。只会等后续帮你们收尸。”
小船向董平处驶来,船头是一名乾军的斥候两司马,他远远对着董平喊道。说完,小船调头就走。
董平急问道:“什么时候来接人?”
“明天上午收兵器,下午接人!”
那两司马丢下一句话,便驾船扬长而去。
董平无奈,只得喝令士兵道:“所有人把盔甲和兵器都上交出来!”
这时,王瑑带着一群衙役,气势汹汹的走来,他们手上都拿着武器。王瑑冷冷道:“董将军,汝真相信乾军的话吗?把兵器交出去,吾等就只能任他们宰割了!”
董平怒极而笑,“王县令,你看见过谁带着兵器投降吗?”
王瑑一指城中仓库道:“刚才有士兵游水过来,说仓库里还有数千石的粮食没有被水淹没,我们可以用木头扎成筏子,将粮食运到城墙上来,我觉得完全可以再坚持个几天!”
董平点点头,“我不会勉强王县令做任何事情,刚才我就说过,如果王县令不愿投降,可以带着你的官府衙役去南城,愿意投降的留在北城,人各有志,大家谁也别勉强谁!”
董平的意思很明确,他和王瑑分属军政不同派系,他指挥不动王瑑,也希望王瑑不要干涉他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