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景泰风云和洪武王朝神化皇帝圣

第380章景泰风云和洪武王朝,神化皇帝,圣诞节的诞生

四项大工程,弊端巨大。

不说疆土问题,单说自然环境,北方四省温度极致下降,会造成大批植物寒冷死亡。

而兴安岭以南,气温骤升,生物多样化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可能二次进化,甚至会直接毁灭。

最可怕的是,会影响全球生物链的稳定。

人与自然在一定程度是稳定的,一旦人为改变气候,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自然灾害。

有民间学者提出人类灭亡说,人为环境和人类息息相关,改变环境,会造成直接造成人类灭亡。

有考古学家称,已经发现史前文明,史前文明灭绝的原因,和环境改变有着巨大关系。

所以,民间有很多学者是反对这四项工程的。

其中最没用的两项,一个的打通雷州半岛和琼州府,一个扩建炎海岛礁。

老皇帝就满足他们,让他们当千古名将,青史名臣,你们想要朕就给!

用岛礁,控制婆罗洲,着实是因此失彼。

除此之外。

皇帝是鼓励集邮的,集邮是個好习惯。

今年是建国140年。

所以,老皇帝虽然淡出朝堂,却又无处不在,人心被他玩明白了,哪个名臣名将,不愿意跟着这样的皇帝干?

特此推出,为大明做出突出贡献的140位功臣。

推出建国纪念币后,又推出建国纪念邮票。

大明如此强盛,婆罗洲虽远,却无法脱离大明。

为什么三国人杰深入人心,因为一部三国演义,写得太精彩了。

皇帝太会拉拢人心了。

但今年四大项目上马,中枢增发了一张概念邮票。

从景泰九年时,拆分驿站系统后,就推出了邮票,这些年,民间百姓有了集邮的爱好。

当时一共发布了一百套扑克牌,5400个故事,记录了四千年历史的动人故事。

而随着国庆节提出来后,中枢每年都会发布春节邮票、国庆邮票、端午邮票、中秋邮票和元旦邮票。

制作最精美,数量最少的是国庆邮票。

在春节里面,正过年呢,把军卒从军营里面拉出来,容易引起军中不满,百姓都过热闹年呢,忽然看见这么多当兵的,出了点腌臜事,就难办了。

回到东宫,他儿子朱佑榶和他显摆,扬言要填平所有海湾,他劈头盖脸骂儿子一顿,让他滚出去跪着。

今年,皇帝以昆仑山为底色,从民间征集一首歌颂昆仑封禅的诗歌,作为邮票的主要构成,正月初四,正式公布天下。

因为大明国庆日,是正月初四。

一共十套,记载着景泰朝540个动人故事。

老皇帝让他滚出去跪着。

朱佑榶很委屈,你爹欺负你,你回来就欺负我?

皇帝又发布一套扑克牌,以名臣名将的故事为蓝图,制作的一副精美扑克牌。

随之,老皇帝下旨,推出大明纪念币,纪念币上,刻着大明功臣全身像,国庆之夜,在全国银行皆可自由购买。

放在报纸上,接收一波流量,那会造成多么轰动的影响?

谁不想当关张赵?

宣传得当,本朝勋贵,也是关张赵。

以四大项目为蓝图,画得一张漫想画,上面提着书法大家李东阳的亲笔字。

从景泰十二年开始,皇帝每年,都会推出春节纪念邮票。

本来今年国庆,老皇帝想搞阅兵来着,太子好说歹说,才让皇帝打消了这个不靠谱的念头。

所以,国庆纪念邮票是最珍贵的。

还有,辽宁、北直隶、朝鲜没了几个出海口,陆路运输成本增加,而新填出来的省,需要建立多少座人造山,来防备台风侵袭等等问题。

三国之后就没有一个人杰了吗?

绝不是的,三国人杰厉害是厉害,后世历朝历代照样有厉害人物,只是缺少宣传罢了。

人民,是百姓,像救助孤儿、舍己救人、舍生取义、工作领域内突出贡献等等,都算是突出贡献的人民。

纪念邮票,那不是对公众发行的,是对民间百姓奖赏的,这一年来,对大明有突出贡献的人民,奖励邮票。

并制作成一套,140位功臣家族,各赐一套。

地方会将名单提交上来,中枢遴选名单后,会将邮票邮到这位贡献者的家里。

名臣名将,官位爵位谁都不缺,钱财家世源源不绝,缺的是什么?青史留名啊。

太子就不行,脑子僵化。

可看青史的人能有多少?

朱见淇也劝谏过皇帝。

以扑克牌记录功臣事迹,其实在景泰二十五年的时候,用过一次,但那次用的是古人的故事。

大招还在后面呢。

老皇帝亲笔御书,景泰风云,书中配彩色插画,以的形式,描写大明景泰朝的征服世界的故事。

大明版三国演义。

其实也不是老皇帝写的,而是从民间召集一群家,集体的智慧,然后皇帝御书抄了几页,就打着这个旗号,刊印天下。

插画中,将景泰朝所有文武,画得惟妙惟肖。

把插画单独拿出来,也是一幅幅值得珍藏的名画,用写实的方式,绘画出人像、故事场面、剧情冲突等等。

皇帝、胡濙、于谦、王竑、姚夔、耿九畴、商辂、朱英、王越、项忠、韩雍、杨信、李瑾等等真容,将在书中看到。

噱头一波又一波。

全书,分三十册,共600万字。

配画足有十八册。

尚且未完待续。

其中还包含了大明藩王在国外的战争,如明奥战争,波兰战争,楚法战争,两西战争,东欧血战等等著名战役。

整部书,从景泰五十年就开始编纂,历时八年,终于编纂成功。

景泰朝,所有名臣武将,都会在书中登场。

一部,书写大明景泰六十年风云。

仅仅公布消息,就足以引爆全球报纸,登陆各大纸媒的头条。

皇帝要靠一本书封神。

带着文臣武将一起封神!

其实,这本书从编纂开始,审核编辑就是朝中所有官员,众人拾柴火焰高,朝中官员都是文学大拿,写不屑为之,但审美却是在线的。

对家来说,都是甲方爸爸,钱给足就好说。

从民间一共征召了1700位家,2500位画家,耗时八年,终于编纂成功。

算是依托史实的二创。

国庆当天,各大书店,同时登陆。

但第一波发行的,只有前三册,接下来每个月发布三册,十个月内发布完毕。

算上插图,四册以上,数量不固定。

这是世界第一部连载。

这样做的目的,是维持热度,增强民间话题度。

也是给印刷提供充足的时间。

各大书城预测,这部景泰风云,可能会超过三国、水浒,成为大明第一畅销书籍。

全国54省,书店同时登陆,印刷时间完全不够。

为了配合宣传,各大纸媒已经空出头版头条,对景泰风云这部书进行大规模宣传。

皇帝买下了天下所有城墙的广告位,宣传景泰风云。

这也是第一部官方,以皇帝、大臣为视角,描述对外战争,对内治理国家,开海后四十年的发展盛况等等。

故事以土木堡之变为起始。

老皇帝临危受命,被朝臣推上皇位,第一个高潮情节是,于谦的北京保卫战。

皇帝以漫画视角,让画师绘画,只看插画,也能明白其中经过,画作风格,偏重历史沉重的画风。

犹如一部古装电影,超级大制作。

每一幅画,都是经过反复核对,反复审核,反复商讨,不吝惜原料,追求到极致。

画风要美,还要写实,还要有意境。

可难倒了宫廷画师了。

北京保卫战胜利后,大明一片狼藉,看似强盛的大明帝国,其实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前八年,初登大宝的景泰帝,出现了对权力的迷茫、痴迷等心理活动,在政治上恪尽职守,不敢有一丝懈怠,积极积蓄国力。

直到易储风波后,太子朱见济病死,皇帝朱祁钰才幡然醒悟,将全部心思放在治国上面,彻底放弃了权力传承,而是扑在国事上,一心积蓄国力,复仇瓦剌。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可在景泰八年,皇帝被害,夺门之变爆发。

第一册第二个大高潮开始。

然而,第一册戛然而止。

第二册开篇,是皇帝智破夺门之变,以王勤喋血奉天殿、范广及时救驾为终,终于平定了夺门之变。

皇帝并没有杀死兄长,而是宽容地放过了他。

夺门之变,让皇帝清晰知道,自己的不足,而夺门派处处难为皇帝,一身正气的于谦和胡濙,牢牢团结在皇帝身边,皇帝智斗文官,处死陈循,夺回权柄。

名场面是皇帝智擒陈循。

下半部分,蒙古叩边,屠城焚城,于谦第二次力挽狂澜,于边疆外击贼寇,内斗蛀虫,挖出庞大的走私集团。

第三册,于谦大功封国公,一场重病,险象环生,皇帝和朝中英杰,开始一心整饬吏治、国内政务,杀贪官,清理吏治等等故事。

前三册,主要立下皇帝的人设,皇帝是一个果敢、英明、一心为国的好皇帝。

至于朱祁镇,棺材板都盖不住了。

皇帝不止没藏着掖着,反而往死里黑他,首次提出留学瓦剌,叫门天子等称号。

关于皇帝的所有情节,都是经过反复修改,皇帝一看再看,最终才定稿的。

皇帝,才是景泰风云中的核心人物。

景泰朝能有今天,功劳最大的就是皇帝。

书里不止要写,还要大写特写。

让皇帝的光辉形象,深入百姓心中。

景泰朝的疑案,也会在这本书里,给出一个定论。

像于谦、胡濙等人,自然都是正面人物了,但需要家将暗斗写在文字之间,让细心的读者能看到机锋。

当然了,好重要的要吸引人。

很多平淡的情节进行了魔改,增加戏剧冲突,以吸引读者为主。

果然。

景泰风云前三册,一经发售,在民间引起了抢购潮,初期准备的一千万册,仅仅一天就被抢购一空。

各大印刷厂压力巨大。

因为插画都是彩色的,书里又以皇帝、大臣为蓝本,绝不能出现错漏。

所以,天下印刷厂加班加点的干活。

抢到书的书迷立刻挑灯夜读,看得如痴如醉,故事文学性、故事性都很高,整体比三国演义高出一筹。

看完后,又觉得很空虚。

这断章太恶心了!

看到爽呢,没了!

很多人找门路,想看到后面部分。

真的找不到,因为第四到六册,还没印呢,还在宫中藏着呢,各大印刷社都印不过来前三册,后面的还没送过来呢。

为了扩大印刷速度,推出了无插画版,和黑白插画版。

但市场上还是供不应求。

民间学者在报纸上讨论景泰风云的故事性,有人接着狗尾续貂,在报纸上赚流量。

反正这本书是真火了。

二月初四,第四到六册公布。

书籍市场直接引爆。

因为这部书太火了,民间新开了上万家印刷厂,就是想接住这波流量,赚一波就撤。

盗版商出奇的少,因为这上面主要人物是皇帝,你敢盗版?

你逃到藩国也没用啊,后面各大藩王都会出现,你敢盗版?

最重要原因是,盗版商也参与印刷了,民间所有印刷厂二十四小时不停印,也供应不了市场,盗版商做正版就够赚的了。

这波版税,皇帝赚得盆满钵满。

家的稿费,皇帝早就付过了,算是买断的,后续收益全都归皇帝。

皇帝也不吝啬,将第一年版税,全都赏给了家、画家。

官方主导的下一部,开始动笔,洪武王朝,开写。

从太祖皇帝儿时开始写,写到太祖皇帝紫微星坠落为止。

这部书,预计一年结束。

接着,永乐王朝和宣德王朝。

建文四年,放在永乐王朝里,正统八年,放进宣德王朝里。

大明从建立,到今年,所有故事都要写出来,当然了,景泰风云是一部未完结的书,先编纂好这三本书,就继续写景泰风云。

接下来几个月,景泰风云正常更新。

景泰风云,一部书,共48册,全是大部头的书籍,销量超过所有书籍的总和。

这也是第一个,皇帝没死,就开始编史的书籍,也是第一部以皇帝为蓝本写的演义。

一本书,创造了很多第一个。

也给民间,开启了一个新思路,原来是可以这样写的。

中枢要求教坊司,将整部书里的故事,编成戏剧,搬上舞台剧。

这可难倒了教坊司了,谁敢扮演皇帝呀?谁敢扮演于谦啊?那不是疯了吗?

这倒给了皮影戏机会。

皮影戏班不敢扮演皇帝,可以刻一个于谦呀,可以刻王越呀,刻杨信、李瑾、欧信、李震、郭登等等,这一场场战争,哪一场不精彩呀?

漫画行业,也受到了这部书的刺激,各种漫画新编,扩大景泰风云的二创市场。

一部,想成为一个IP,必须要经过大量二创,创造一个个深入人心的故事,才能形成矩阵式强大的聚合力,进而形成一个IP。

景泰风云,已经成为大明第一IP了。

看看西游记对华人的影响,几百年了,还是第一IP。

现在西游记还没诞生。

景泰风云就取代了西游记,成为第一IP。

其中最有名的,是景泰封神录一书,将景泰风云,改编成了封神,把皇帝变成了玉皇大帝转世,文臣武将都是天星下凡,拯救人世间。

这部书,得到了皇帝御批。

一时间,销量超过景泰风云中的几册书。

但景泰封神录,只是站在风口上罢了,文学性真的不高。

皇帝的御批,摆明了是鼓励民间二创。

果然,优秀的二创书籍,大规模涌现市场,助力景泰风云,成为大明第一IP。

有人胆子大,为了钱不要命。

竟然出现了风月版景泰风云,刚出现就被于冕的儿子于允忠给干死了,他的爷爷是他最敬佩的人,谁敢败坏老爷子的声名?

诸多重臣家族联合起来,不许任何人败坏英杰的声名。

优秀的也有,有童话版景泰风云,漫画可爱风景泰风云,有战争割草型景泰风云,有深度解析版景泰风云,挖掘景泰风云里的小故事等等。

销量都很高。

皇帝也都看了几页,觉得不错。

一个IP的形成,需要长久的生命力,就是需要人不停二创,优秀的二创越多,越能激发一本书的生命力。

古代那么多,为什么就四大名著,在后世最受欢迎?

写作深度是一方面,重要的是优秀二创多,看看名著哪一部都不是一版,而是有很多版本。

说明了,这东西,古往今来大家都喜欢,是真的喜欢。

景泰风云从创作之初,皇帝为二创留下足够的留白,然后主动推动民间二创,甚至很多宫廷家都主动下场,开始二创。

像四大名著主动形成的IP,是很少见的,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都很少。

IP是打造出来的,就是宣传、鼓吹出来的。

景泰风云肯定不如四大名著经典,但皇帝掌握着宣传机器,可以制造出大IP出来。

而景泰风云里面的故事特别多,随便拿出来几个,稍加填充,就能凑足一本书。

这也是皇帝非要写大部头书籍的原因。

可挖掘的东西多,二创容易。

只要保持报纸上的热度,景泰风云就会深入人心的,有热度二创就会多,能赚到钱呀。

皇帝先让宫廷家挖掘里面的小故事,填充凑成一本书。

主动引起民间效仿。

报纸再进行矩阵式宣传。

这么火的书,主题曲不能少,一首名叫景泰风云的歌舞,在民间引起潮流。

歌舞出自教坊司,这不是一首歌,而是每一个故事单元就有一首歌。

歌曲一出。

民间就有人填词,又引起一片热议。

热度居高不下。

到了八月。

景泰风云颁布了24册,仅剩六册了,在民间真的是万人空巷,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本书。

刘健请命皇帝,改万寿节为圣诞节,陛下乃天降圣人,当区分万寿节,以圣诞为名,过新节,成为定律,让天下世世代代永远过下去。

这股声音,从民间传到了朝中。

六月时候,刘健等内阁官员就请命,请求皇帝改元圣诞。

&t;divtentadv>被皇帝拒绝了。

七月,朝中百官,地中官员,全都上疏,请求皇帝改过圣诞,求皇帝以圣人自尊。

皇帝觉得自己不配为圣。

到了七月中,民间声音巨大,请皇帝以圣人自居,过圣诞节。

这几天,太子、太孙、皇孙们都乞求皇帝,改元圣诞。

“朕哪里配为圣啊。”

朱祁钰慢悠悠道:“这圣诞,是西方节,乃是救世主耶稣的诞生日,朕不配与神相提并论。”

“启禀陛下!”

朱佑榶高声道:“西方神,不过东方神的手下败将罢了,陛下能与西方神并列,乃是西方神的荣幸!”

“不可侮辱神灵!”朱祁钰不开心。

让他和神一起过节,那不是咒他死吗?

问题是,要顾及基教信徒的感受。

他一个皇帝,想过什么节没有?为什么要过圣诞,抢人家神的节日,这是要跟人家打擂台吗?

“求陛下改元!”朱佑榶重重磕头。

太子跟着附和。

朝野上下,呼声巨大。

朱祁钰能不动心吗?

圣诞节,意味着什么,他太清楚了,他苦心造诣的编写景泰风云,不就为了和神并列吗?

他要去做神。

以前岁数小,他怕自己命薄,撑不起神位。

今年他八十一岁了,在这个时代,绝对高寿了,比他年龄大的皇帝没几个,说他是神,没有问题。

西方能造神,东方为什么不能造神?

大明需要一座神!

太祖皇帝不愿意做神,太宗皇帝不想做神,那朕来做!

甚至,只要他能苟住。

只要他是所有皇帝中年纪最大的一个,他是神这一点,就无可指摘,哪怕改朝换代,也要承认他朱祁钰是神。

因为他活得最久,文治武功太高,足够他封神。

一番请让之后。

朱祁钰长叹一声:“罢了,朕的万寿节,改为圣诞节,普天同庆,从今年开始,年年要过!”

“每年圣诞,放假三天,带薪休假!”

“和端午、中秋,一样!”

圣旨传下去。

景泰五十八年,八月初三,改为圣诞节,普天同庆。

为了庆祝圣诞节。

皇帝公布,圣诞金币,圣诞邮票,圣诞麻将,景泰风云圣诞纪念版等等福利。

并提出圣诞礼物这个概念。

模仿西方圣诞节,皇帝拿出大批盲盒礼品,放到全国各县,让百姓来抽奖,主打的一个欢乐。

以后每年,皇帝都会赠送圣诞礼物。

圣诞礼物,礼物盲盒,瞬间火爆全国。

对百姓来说,有便宜占,那就是好事呀,盲盒不管抽到抽不到,追求的一个参与感,这种参与感,会让这个节日爆发出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重点是,不给好处,谁会记住什么圣诞节啊。

给了好处,记得记得,我们也过。

圣诞节当天。

皇帝下旨,发表洪武王朝第一册。

本来预计,洪武王朝一年完书,但发现洪武朝的故事太多了,不亚于景泰朝。

可写的东西太多了,又是本朝太祖,可不能有丝毫马虎。

就连写太祖名字的时候,手都在哆嗦,那可是皇帝呀,万一写错一个字,都是掉脑袋的事。

再说了,元末乱世,不比三国时期差,也非常有意思。

这本书是为了万寿节献礼,宫中又从民间征召了2000位家,合计3700人,一边研读历史,一边写。

画师也增加到了5000位。

四月的时候,治书局预计全套洪武王朝,要超过25册,篇幅和景泰风云差不多。

但有了景泰风云的成功经验,又增加了人手,预计三到四年完书。

那么,圣诞节要公布第一册。

就变成一本书,一本画,合并为两册。

三个月连载一册。

洪武王朝一出,顿时让民间文人的十分惊艳,今年收获最多的两本书,景泰风云和洪武王朝。

洪武王朝,写的要比景泰风云更加精彩。

因为太祖皇帝本就是一个草根励志型传奇人物,开局一个碗,一个要饭花子,最后当上皇帝的光辉历史。

连各地官员,看得都如痴如醉。

不得不佩服,皇帝的脑洞。

一本景泰风云就足够惊艳了,洪武王朝更加惊艳,演义式,可读性竟超过了三国和水浒。

可能是审美疲劳了吧,三国看多了,也想看看本朝风云。

结果一看,着实惊艳。

洪武王朝的精彩程度,不比景泰风云差。

一时间,销量竟和景泰风云持平,奈何这本书连载太慢了,三个月一册。

景泰风云已经快完本了,追书的书迷觉得无书可追了?

而民间已经开始效仿景泰风云,在报纸上开始连载了,大秦风云,大汉风云、五代风云等等。

各种风云,一股脑涌现,但远不如景泰风云,水花都溅不起来。

也不看看,一部景泰风云,皇帝掏了400万,耗时八年,皇家所有藏书对一千多位家开放,允许他们去随便查资料。

审核编辑,更是满朝文武,人均文学家。

这本书不好看才怪了呢。

就连宫中宫娥,很多人都喜欢看,因为这部书里面有很多女人的故事,比如孙太后、吴太后、唐皇后、谈妃、胡妃,王越的夫人、耿九畴的女儿、陈献章的女儿、段思娥、太子妃、商王妃等等,这些女人的传奇故事。

欧信和段思娥的爱情故事,成为一段美谈。

景泰风云,不止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形态,还包含爱情、人文、古迹等等,包罗万象。

尤其是插画版,很多画,都取材自真实的画卷。

比如唐皇后,是看过唐皇后的画,才画出来的,不说和本人惟妙惟肖,但肯定画出了唐皇后风采,将她的美放大到了极致。

帝后爱情故事,赚足了女孩眼泪。

就连一向不安分的谢雪怡,每次买到新书,都会安静好几天,看得眼睛通红的。

心里多少羡慕,她要是能出现在书里该多好呀。

书里的女性人物很多,她也会出现在书里,但不会被着重描写。

有女将征战的故事,也有女子打马球、逛会馆的故事,还吸取了一些民间女子小故事,进行故事创作后,写进了书里。

书中歌颂了自由的爱情,鼓励民间女子勇敢追爱。

然而。

这本书不止在国内火。

藩国也是爆火。

各大藩国,现在都供不应求,玩命开印,现有印刷机,根本满足不了天下人的文化需求。

十月初一,最后三册景泰风云公之于众。

全48册的景泰风云,全部连载完毕。

全套总销量,已经破亿。

单本卖了48亿。

书籍类销冠,蝉联十个月销售冠军,未来不知道要霸榜多少年。

画册是不算在正文里的,每次出版三册,其实都是四册以上。

精装版,全是硬壳塑封的。

售价也高,最薄的一册,售价在45元,最厚的一册,售价在60元。

当然了,精装版是为了典藏。

也是卖给富贵人家的。

普通版,一册售价在20元到30元左右。

黑白插画版就更便宜了,一册售价在12元到20元左右。

无插画版,一册售价5元到8元。

但是,随着连载完毕,后两种几乎不刊印了,这两种是应急刊印的,暂时不会再版。

倒是在十月初四,各大书店,推出精装典藏版,就用一个纸盒装着的全集,售价999元,卖得超级贵。

但供不应求。

足见民间对这本书的喜爱程度。

皇帝一本书封神。

所有参与者,身价暴涨,成为民间显赫的家。

靠这一本书,够吃几辈子了。

当景泰风云看完后,书荒了!

之前看书的时候,着急看完,看完了,却又怀念追看的日子。

然而,景泰风云刚刚连载完毕,治书局推出隋唐演义!

原版隋唐演义,是万历时期的产物。

和三国演义比起来,就是个渣渣,这是一本割草型爽文,文学性很低,和历史关系也不大。

基本是看完一遍,不会再想看第二遍。

所以,皇帝决定拯救这个IP,在编纂洪武王朝的时候,再凑人手,编写隋唐演义。

他打算和三国演义一起,还有他构想中的多本书,形成演义矩阵大IP。

这本书的主编,是李东阳!

皇帝把任务交给了他,他亲自做序,并在闲暇之余,主持汇编隋唐演义。

由这位大拿出手,文学性肯定是很高的。

他肯定没时间自己写。

便由皇帝掏钱,他来做主编,从民间征召二百多位家,搜集隋唐乱世历史、野史,进行汇编,演义化。

经过二十七个月,两年零三个月,一千多次删改、修订,终于汇编完毕。

褚人获版隋唐,只有100回,故事写的匆匆,像是赶时间一样,写的又烂又水,绝对是恰烂钱之作。

李东阳版本310回,从隋文帝杨坚创业开始,一直写到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病逝为止。

总共分为开皇盛世、三征高句丽、隋末乱世、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五个大篇章。

详细描述了盛世大隋的壮丽山河图,再有世家垄断的乱世,从不同武将的视角,从民间写到军中,从宫廷写到战争,从隋失其鹿,到大唐崛起,从李渊功绩,到玄武门之变,到盛唐的开篇,贞观之治。

充分搜集史料,在史料基础上汇编,进行二创。

这是一本群像演义,也是一本军政民风的史诗级著作。

文字风格,借鉴三国演义,并依托于大唐历史的语言对话,别出现现代话,让人出戏。

对历史人物,在尊重的同时,进行戏剧化处理,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深刻分析,用多人视角进行剖析。

本来就是一部群像著作,却被原著硬生生写成了一部爽文。

很显然,当时是下九流的东西,这是褚人获恰烂钱之作,为五斗米折腰,他还用心个屁啊!

李东阳本身文学素养极高,他的文学、诗词、书法都是一绝,他虽不亲自出手,但他当总编,拿出来的绝对是最好的。

果然。

隋唐演义一经问世,在民间引起巨大影响。

一共五部,110万字,没有连载,直接发布。

并推出两种,一种是精装插画版,一种是文字版,售价不一样,算上插画版,多达11册。

售价高也阻挡不住爱书之人的热情。

销量直接就爆了。

口碑跟着销量走,当朝次辅李东阳,直接火了。

其实,李东阳本身在文学圈子里就有很大的话语权,但他没写过呀,这次一出手,直接甩出王炸。

说实在的,皇帝倡导写这么多年了,民间出现什么经典之作了?

没有!

因为顶尖文人,瞧不起这些东西。

就连三国演义,也就百姓愿意看,像李东阳,是不屑一顾的。

审美是不断降级的。

百姓的知识储备是越来越低的。

从赋到诗,从诗到词,再到曲到就看得出来,审美在降级。

有一方面原因是,受众在扩大,越扩大,外围的新受众受教育程度越低,看东西越白。

这就是观众倒推创作者弱化。

好东西越来越看不懂,差东西越来越成为潮流。

劣币驱逐良币。

这不是现在就有的,而是从秦汉就开始了的,审美降级,是不停在降。

隋唐演义,还是皇帝硬塞给李东阳的。

李东阳是捏着鼻子上马,说实话,他宁愿给太孙讲课,都不想扯这个。

结果,他火了。

火得让李东阳莫名其妙,明明不入流的东西,你们就爱看?

李东阳理解不了。

他一直觉得,瓦岗寨的设定很脑残,把一群名臣名将写成了一群义气兄弟,几百年脑血栓才能想出来的情节。

没错,皇帝想出来的,其实是野史。

瓦岗英雄,绝对是隋唐演义里的名场面。

李东阳拗不过皇帝,只能出两个版本,一版弱化瓦岗寨的存在,一版是用瓦岗英雄做卷名。

结果,瓦岗英雄版,最有受众。

李东阳是搞不懂民间审美了。

隋唐英雄的热议还没过去,朝堂又颁布一本新书,北宋三部曲,杨家将。

由王华汇编。

由宋元话本和元杂剧中的有关剧目为基础加工整理而成。

王华最倒霉。

他听完杨家将的戏剧,就觉得瞎扯。

懂历史的都知道,潘美是名将啊,就连大明武庙里,都祭祀着这位呀,反而杨家差了一点点。

怎么到了杨家将里,潘美变成了大坏蛋。

王华的意思是,必须把潘仁美和潘美区分开来,这位北宋名将,皇帝每次追封、纪念币、随祀的将领里,都有他。

但杨业的死,确实和潘美有关,潘美受到了降级处罚。

所以,潘仁美被黑了一千年。

王华操刀,改编杨家将,在不改变潘仁美人设的时候,将潘仁美的战功写出来,潘美和杨业同样的战功赫赫,同样的名将。

最后把潘美的下场写的惨一点,死在战场上,以一种不屈的精神而死,算是冤冤相报,为杨业而死,算是千年大和解。

重点描述北宋的政治环境恶劣,尤其是宋太祖驴车漂移的事情,一定要写出来。

王华版杨家将,保持故事性的同时,深刻挖掘北宋年间政治环境,以及北宋在对外战争中的矮化和无能。

两位名将的陨落,归根结底,是朝廷无能。

皇帝之所以要开北宋三部曲,因为皇帝不喜欢两宋,但这又是华夏历史的重要时期,不得不提。

所以,就用杨家将开头,侧面写北宋的历史。

这部书,表面是写杨家将,其实在写北宋朝廷,在写北宋太祖和太宗两个皇帝的直接对比。

杨家将从战功赫赫,到最后树倒猢狲散,直接看出来两个皇帝的高下程度。

宋太祖时,宋朝对外战争,胜败不说,起码敢打,宋太宗时,驴车漂移后,直接跪下了。

同时,也在侧面描写北宋社会环境、人文地理,疆域、经济、对外政策等等。

尤其要写,北宋经济环境非常优越,却迟迟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不过一个小朝廷罢了。

在这本书写到一大半的时候,皇帝忽然要求加上辽国历史,对辽国的萧燕燕和韩德光的爱情故事,宫廷政变,夹在其中。

但这背离了杨家将的主题,所以治书局觉得,可以单独开一个版本,叫燕云台。

杨家将,从北汉皇帝刘崇年轻时开始,杨业追随在他麾下,改名刘继业开始描写,一直到宋真宗时期,杨六郎去世为止。

时间跨度很广,包含杨业抗辽,斧声烛影,驴车漂移,澶渊之盟等等重大历史事件。

所以,这本书也是一本大部头演义。

总分七册,130万字,总耗时三年成书,算上插图,足有十一册。

王华版杨家将,是一本群像演义,不止站在北宋视角上写,也站在辽国视角上,对待北宋的问题。

杨家将总共有两版,一版叫杨家将,一版叫燕云台。

燕云台,完全站在萧燕燕的视角上,从后族嫡女,到执掌天下的女皇。

这本燕云台,是第一部以女性视角,看待政治斗争,看待爱情、世界观,全女性视角,看待风云变幻。

燕云台,一共三册,76万字,算上插图七册。

燕云台,晚杨家将半个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