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乾隆的裹尸布

15分钟。

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有的宾客愿意等。

有的则觉得杨辰是在故弄玄虚,不愿意等了。

不过杨辰一句话。

就把他们的屁股,给牢牢钉在座位上了。

“你们听说过乾隆的裹尸布吗?”

这句话一说。

包括托尼老湿在内,所有人的眼睛都是一亮,都被杨辰这个简简单单的问题,给牢牢勾住了。

今晚来参加拍卖会的宾客,都是有一定身份和见识的人。

因为是明清宫廷古玩专场,所以对这方面的知识,宾客们自然也是略知一二。

乾隆皇帝。

这位被自诩为十全老人,历史最为著名的皇帝之一,为了死后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葬礼上极尽挥霍之能事。

谁料随葬的累累珠玉、琳琅珍赏反而让他魂魄不得安宁。

最后还落得个天聪腐鼠、六尸同棺的下场,也是讽刺得紧。

这些事情,在场在宾客,大多都是知道的。

当年孙殿英以大炮炸清陵,不仅把慈禧太后的地宫洗劫一空,还把乾隆的裕陵也搞得一片狼藉。

据说。

洗劫的宝物,种类繁多,极尽奢华,价值之高远超世人想像。

而里面的尸骸,也被他们泄愤凌辱。

具体过程,就不赘述了。

这其中,自然就有用来包裹尸体,乾隆身上的那块裹尸布了。

孙殿英由于出身行伍,文化水平不高,就是一個粗人,因此他不太懂古玩字画,只知道金银玉器值钱,所以他命手下专拿金银玉器。

据说唐伯虎的真迹孤品《寒秋图》,就是这么被孙殿英当作一团废纸随意丢骑在了地上,以致这幅名画最终被损毁的。

所以乾隆的裹尸布,也被孙殿英认为是一块破布,随意丢在了地上。

在场的宾客,虽然没见过乾隆的裹尸布,但大都知道,乃至亲眼见过慈禧的裹尸布——她的裹尸布并没有遗失。

当年和乾隆的裹尸布一样,慈禧这块裹尸布上的明珠被拆下之后,也被随意丢弃了。

后来,溥仪及满清遗臣在国民政府的帮助下,重新装殓了慈禧的遗体,并将这条被弃置的裹尸布放置在香册宝座上,再次封存在地宫中。

79年,东陵对外开放。

考古人员将慈禧的随葬品送往故宫博物馆,工作人员修复并装裱了这条裹尸布。

并用于展示。

所以。

对于慈禧的裹尸布,其价值,意义,材质,工艺等等,很多宾客都是十分清楚的。

据相关的资料和史料记载,自从满清皇室贵族开始信佛,流行土葬,于是便有了一种说法。

只要在死后,身上盖着纹满了经文的“经被”就能洗去生前的罪孽,进入极乐世界。

这种经被,就是慈禧身上的裹尸布。

而这种经被的学名,叫做【陀罗纪经被】。

又叫【往生被】。

这种经被,并不是制式生产。

它是据根使用者的身份地位,而专门订制的。

按颜色、材料和纹饰分为六个等级。

同时,在满清,也不是什么人,什么阶层,都有资格使用这种经被的。

否则就是逾制。

是要被清算的。

能使用这种经被的,只能是满清皇帝,其及嫔妃,还不包括所有的后宫,只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五个等级的后宫才能享有这个资格。

其他的王公贵族大臣,就需要皇帝的赏赐了。

这种经被,之所以珍贵,不仅仅是因为使用者的身份地位。

还有它的材料,工艺,宗教属性等等。

故宫博物馆展出的慈禧那张【陀罗纪经被】,颜色为明黄色。材质是由藏羚羊羊绒、獐子绒和真丝金线,混合缂丝工艺而成。

什么是缂丝工艺?

简单说一下。

缂丝工艺,在我国有着“织中圣品”的美誉。

它又名“刻丝”。

顾名思义,即纺织时以本色丝做经线,各种彩色丝做纬线,且纬线并不贯穿整个画面,相反分块织制,实现“通经断纬”的效果。

这样织出的图案,就如同刀尖刻镂,画面无比精美,因此得名“缂丝”。

作为华国古代纺织技术的天花板,缂丝工艺的难度极大,成本极高,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

这种工艺,通常都是用来做龙袍的。

另外。

这张经被的材料,也是相当的珍贵稀有。

它所用的必须是藏羚羊和獐子尾巴下那一点点的绒毛。

一只羊,一只獐子,只能产一点点绒毛。

而这种羊和獐子,还必须是特点的品种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下的才可以。

再加上金丝。

材料的珍贵可想而知。

慈禧的这张经被,面上以金线织出25000多个字。

其间还绣有包括佛经、佛像、花纹、佛塔在内的装饰物,表面更是镶嵌了820颗同等体积与质量的珍珠。

工艺十分复杂。

整套经被由XZ的能工巧匠耗时三年才制作而成,是属于精品中的精品

然后再由佛教密宗得道高僧开光加持。

意义非凡。

所以。

作为清末的慈禧太后,她的裹尸布,其珍贵程度,就已经可以说是价值连城,非同小可了。

那么作为满清最鼎盛时期的乾隆皇帝。

他的裹尸布,其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据相关资料记载。

乾隆皇帝的【陀罗纪经被】,颜色为正黄色,慈禧为次一等级的明黄色。

是由XZ活佛进贡给乾隆八十寿辰的礼物,长2米,宽1.38米,经XZ九位活佛共同开光。

【织金梵字陀罗尼黄缎袭,绣九龙黄缎袭各一。内衬织金五色梵字陀罗尼缎五,各色织金龙彩缎八,凡十有三层】。

说的,就是乾隆帝的【往生被】

而他这张【往生被】,采用的是清朝再次创新的“双面缂”。

其工艺,材料,和宗教意义,在当时震惊了整个满清上层社会。

所以乾隆皇帝的裹尸布。

其价值和意义,确实是无法估量。

至于这块裹尸布的下落。

则是众说纷纭。

有的说被丢在乾隆的地宫之中,已经被损毁了。

也有说被当时赶来的满清遗老悄悄偷走了。

还有说被某位有眼力界的士兵给拿走了。

总之。

说法有很多。

但自从乾隆的地宫被毁,裹尸布被当孙殿英当成垃圾一样丢了之后,到如今,就再也没有现世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