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想活命,那就展现自己的价值

回忆起之前一战,张济脸上满是苦笑和无奈。

“先生,说起这一战,倒也并非我军战力不足。虽初战不利,但之后却坚守住了阵地,与敌军打得有来有回,可之后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那夜的那场大水,张济至今还心有余悸。

“不急,且慢慢说。”

贾诩看张济神情异常,便命人递上一壶水。

“多谢先生。”

张济接过水囊,却先递给了侄儿张绣,然后开始讲起了整场战事的经过。

初听时,贾诩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即便听到郭汜战败被斩时,贾诩的目光都毫无波澜,甚至隐隐闪过一丝不屑。

可听到最后营寨被突如其来的大水冲毁,敌军趁机杀来时,贾诩不禁微微皱起眉头,眼中露出了一丝惊讶。

“……若非那场大水,我军也不会败。唉,皆是天数使然,苍天助贼不助我!”

讲到最后,张济忍不住一声长叹,目露悲切。

跟随他多年的五千部曲,也都尽数命丧黄泉。

贾诩则是沉默不言,整个人陷入了沉思。

汴水我虽然没亲眼看过,但那确实只是一条小河,为何会发这么大的水?

即便黄河开河,汴水水位上涨,也会有一个过程,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发水?

心中正不解时,下午的日光照在汜水水面的微波上,反射过来的光芒正好刺入了贾诩眼中。

这一刻,贾诩福至心灵,瞬间想明白了整个经过。

张济的讲述非常主观,从头到尾都潜意识将大水描述成了天灾,导致连贾诩都被误导了。

可现在想来,这哪是天灾,分明是人祸!

“先生?”

张济见贾诩沉默不言,鼓起勇气唤了一声。

“文成以为,你此番战败乃天灾所致?”贾诩回过神来,笑着问道。

“难道不是?”

贾诩摇头笑道,“汴水上游直通黄河,位置却在荥阳北边,正好在敌军的掌控之内,想做些手脚实在是太容易了。”

闻言,张济顿时瞪大了眼睛,眼中满是不可思议,甚至连手都跟着颤抖了起来。

“先生的意思……水是敌军放的?”

贾诩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不,这不可能,就汴水那点水量,怎么可能……”

话说到一半,张济便愣住了。

因为刚才贾诩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汴水北通黄河。汴水的水也许不够,可如果加上黄河水呢?

莫说三万大军,就是三十万也能淹了。

“看来敌军之中,也不乏智谋之士啊。”

贾诩微微叹息一声,心中有些无奈。

本以为此战不会有什么波澜,谁知对面却忽然冒出了这么个厉害人物。

使出水攻之计的人,怕是不好对付。

千不该,万不该,就不该答应李文优出手帮董卓一次。

亲自去搞一个人很麻烦的。

贾诩倒不是怕了张恒,只是担心展露手段后,就再没了安稳日子可过。

甚至还可能被别人盯上,那就更得不偿失了。

作为一个合格的苟道中人,贾诩希望自己能一直藏在暗处,最好是能把这一身本事带进棺材里。

贾诩有些烦躁,可那边张济却眼巴巴等着贾诩帮他出主意呢。

“先生,您看我叔侄二人……”

“文成,相国御下虽严,但你二人要想讨得一条生路,却并不难。”贾诩哂笑一声,毫不在意道。

张济当即拜倒,满脸恭敬道:“还请先生赐教。”

“先起来,我当不得你这等大礼。”贾诩一挥袖道,“等晚些时候,你直接入城向董相请罪,但千万不可哭告求饶,反而要言辞强硬一些,最好能再讲述一些你之前的战功,如此就能活命。”

“这……”张济面带难色道,“先生,我军全军覆没,虽说我并非主将,却也有连带之罪,如何还敢言辞强硬。再者,相国如今正在气头上,我若如此,岂不是更加激怒相国。”

文和先生,我知道你智算通天,但你给的这个办法也太抽象了吧!

“不,你若这般想,那就错了。”

贾诩摇头笑道:“三万大军全军覆没,董相自然雷霆震怒,也必须给全军一个交代。但此时又到了用人之际,董相不会轻易自断臂膀。所以,你越是哭号求饶,董相越是要杀你谢罪。你越是不卑不亢,董相反而不会杀你。

一言以蔽之,你要让董相知道,你张文成还有用,留着你还能替他立功!”

闻言,张济顿时恍然大悟,对贾诩一拱手道:“多谢先生指点,倘若能侥幸活命,在下必有厚报!”

贾诩点了点头,开口道:“我先回去,眼下相国还在震怒之中,你最好晚些时候再入城。”

“明白了,恭送先生!”

张济再度大礼参拜,目送贾诩上马离去。

等贾诩走了之后,张绣忍不住开口道:“叔父,贾文和刚才所说……可信吗?”

闻言,张济勃然色变,大声斥责道:“庶子,你岂敢质疑文和先生!”

见张济大怒,甚至罕见地骂了自己一句,张绣连忙缩了缩头,不敢再说话了。

“伯渊,你记住,永远不要质疑文和先生的决定。”张济满脸严肃道,“我叔侄二人眼下必死无疑,文和先生骗咱们有何好处?”

“侄儿明白了。”张绣连忙点头道。

望着张绣清秀的面孔,张济幽幽叹了口气。

自己这个侄儿勇则勇矣,可唯独脑子一根筋,不懂存身之道,将来若被奸人算计,难免落得个死于非命的下场。

正如一柄利刃,虽然锋利,却极易折断。须得掌握在一位仁义之主手中,方能所向披靡,还不会有后顾之忧。

可董卓是仁义之主吗?

张济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对张绣叮嘱道:“伯渊,你且记着。时下乱世,世人皆是朝不保夕,你若想安稳活命,凡事须得多个心眼。如果实在做不到,那就找一个智能之士助你,或是寻一位明主辅佐。

他日叔父若不幸先走一步,文和先生便是你最后的依靠。咱们出身同郡,还有些香火情分。你对他执子孙礼,他若肯指点你一二,便足以让你在这乱世中安身立命。记住了吗?”

“侄儿明白了。”

张绣还从未见叔父用如此口气说话,当下连忙一拱手道。

“稍时我先入城,你且在此地等候。若得活命,再来接你。若我两个时辰内没有出来,你立刻就逃,逃得越远越好,逃回凉州,此生再不要踏足这繁华中原。凉州虽然苦寒,但好歹能安度余生。”

张济叹息道。

“不,叔父,我与你一同进城,若有不测,我便护着你杀出来!”张绣急声大叫道。

“休要胡言乱语,你若不听话,我立刻拔剑自刎!”

一听这话,张绣吓得连忙摆手道:“叔父切莫如此,侄儿在此等候就是。”

张济这才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最后看了侄子一眼,随即纵马入城。

……

城中,董卓正坐在堂中沉默不语,眉头几乎拧成了一个‘川’字,预示着他内心中的不平静。

房中空无一人,任谁都看出了董先生心情不好,还哪敢在他面前晃悠。

这时候招惹了董先生,怕不是要享受九族消消乐套餐。

吕布出城后还没多久,溃兵就一波接着一波入城,到了傍晚时分,已有千人之巨。

众口一词,这下也由不得董先生不信了。

无奈,董先生只好接受了牛辅全军覆没的结果。

心中烦躁愤怒的同时,董先生也有些纳闷。

大水?

哪来的大水?

怎么就偏偏这么巧,只淹了牛辅大军?

更巧的是,这边大水刚结束,那边敌军就杀过来了。

董卓自然不能想李儒那般,瞬间就想明白其中的关窍,但数十年的宦海沉浮,立刻让董卓感觉到了不对劲。

事出反常必有妖!

不过现在想这些已经没意义了,败都败了,那些淹死的士卒也不可能复活了。

眼下最重要的是,这个消息要不要通告全军。

如果传出去,士气必然受到影响,后面的仗还怎么打。

但要是不说吧,士卒又不是傻子,那些逃回来的败兵可管不住自己的嘴。不用想董卓都知道,现在军中应该已经谣言漫天了。

思索良久之后,董卓还是决定通传全军,只是得找一个替罪羊出来,也好稳定军心。

正思索间,堂外走进来一个人,正是董璜。

“叔父,张济将军回来了。”

董卓一听,立刻站了起来,冷笑一声道:“速传他前来见我!”

哼,背锅侠这不是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