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纪纲,临邑人。

建文二年投靠朱棣。

朱棣见其弓马娴熟,胆略过人,便收为亲兵。

因善于迎合,被朱棣授予锦衣卫千户。

朱棣继位后,升其为锦衣卫指挥使,掌管亲军和主管诏狱。

很多朱棣不方便去做的事,都是由其负责的。

比如建文旧臣,左都御史陈瑛,就是由他负责解决的,牵连者高达上万人。

纪纲桀骜不驯,诡计多端,善于迎合上位。

他广置校尉,收集情报,严刑苛法,诬陷诽谤,铲除异己。

被朱棣升为都指挥佥事,兼掌锦衣卫后,权势可谓是达到了极点。

而这也令他滋生出了不该有的野心。

私藏甲胄军械,培养死士。

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

御书房。

巨大的炮声传了过来,朱棣噌的一下从龙椅上站起。

快步走到御书房门口。

“哪儿打炮?”

“哪儿打炮?”

“看方向,好像纪纲的府邸在那边。”

杨轩走到朱棣的身边,略微回想了一下,开口道。

“去,看看怎么回事?”朱棣对一直守在外面的王忠说道。

“是。”

“老三怎么搞的?抓个人而已,还要动用大炮?”

朱棣不满地嘀咕一声。

“等等再说吧,也许中间出了什么意外也说不定。”杨轩说道。

“能有什么意外?”朱棣毫不在意道。

杨轩也没再说什么,等到王忠回来就知道了。

等待许久,王忠终于回来了。

“陛下,逆贼纪纲于府邸之中豢养了诸多死士,并暗设了诸多机关。”

“抵抗非常强烈,赵王殿下为避免将士损失过多,才特意调遣大炮。”

“奴婢过去的时候,逆贼已经伏法。”

瞧瞧,这就是说话的艺术。

明明是短时间强攻不下,伤亡过大,没有办法才调遣的大炮。

但到了王忠嘴里,小老三则是成了爱惜将士生命的人。

皇帝身边的人就是会说话。

杨轩忍不住瞥了他一眼,并给了其一个微笑。

王忠也适时回了一个不失礼貌的微笑。

朱棣听到王忠的汇报,只是轻轻哼了一声,并没有说什么。

不过杨轩却是注意到,其脸上的肌肉放松了些许。

又过了有一炷香的时间,小老三差人回报:反贼纪纲已经被拿下,现已被打入诏狱之中。

一个多时辰后,小老三入宫禀报情况。

“父皇,纪纲以及其一众心腹,已被全部拿下,请父皇发落。”

“走,去看看,朕要问纪纲几个问题。”

朱棣道。

随后,一行人来到了诏狱之中。

朱棣看着被五花大绑,惨不忍睹的纪纲,问出了他心中的疑惑:

“纪纲,朕自问待你不薄,可你为何要背叛朕?”

听到这话,纪纲耷拉着眼皮,极为轻蔑的瞥了一眼朱棣。

“呵,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那九五至尊的位置,我也想坐一坐。”

“这个回答陛下可还满意?”

“咳咳!!”

纪纲刚要笑,却牵动了伤势,只能发出痛苦的咳嗽声。

听到纪纲的回答,朱棣脸皮抖动,显然是被气到了。

他双手叉腰,在原地踱步,不时发出一声低笑。

“哈哈,哈哈哈……”

“终日打雁,却被雁给啄了眼睛。”

“朕识人不明,没想到养出一个白眼狼来。”

“哈哈,可笑,还真是可笑啊!”

看朱棣现在的状态,显然是被气急了。

而纪纲也强忍着身上的疼痛,放肆大笑起来。

旁边的杨轩怕朱棣被气出个好歹来,连忙说道:“让他把嘴闭上。”

然后拉着朱棣离开了诏狱。

一路回到御书房,朱棣再也忍不住了。

“朕要把他千刀万剐,挫骨扬灰。”

“好,都听你的,你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杨轩一边帮朱棣舒缓着胸口,一边劝说道:“一个乱臣贼子而已,用得着这么大的气性嘛!”

“都一把年纪的人了,要是把自己给气出个好歹来,有你后悔的。”

朱棣打掉杨轩的手,给了他一个白眼。

随即没好气道:“行了,我没你想的那么脆弱。”

……

对于纪纲此案,朱棣的态度很明确。

从快,从重,从严。

短短三天时间,诏狱就已经塞满了人,甚至刑部大牢,都入住了不少新的客人。

御书房。

小老三正在跟朱棣汇报情况。

“父皇,纪纲的同党大多已抓捕归案,剩下的已差人前去抓捕,不日即可押解入京。”

“嗯。”朱棣淡淡的回应了一声。

“即日起,你把锦衣卫好好整顿一下,朕不希望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朱棣别有深意地看着小老三说道。

“是,父皇。”

小老三恭声道。

他知道,皇帝老爹这是在敲打自己。

锦衣卫中也有他安插的自己人,这一切皇帝老爹都清楚。

“嗯,下去吧!”

“儿臣告退!”

小老三退出御书房后,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

皇帝老爹的血脉压制本就厉害,更何况这几天他心情差,小老三在面对老爹时,承受的压力就更大了。

走出皇宫,小老三径直向着锦衣卫衙门走去。

他表情阴沉,显然心情也不好。

……

此次朱棣以雷霆之势,迅速镇压了纪纲这个反贼。

大半朝臣被牵连,成了所谓的纪纲同党。

不过真正的同党,肯定没有这么多。

多抓的,基本上都是想要阻止朱棣推行摊丁入亩以及火耗归公之人。

毕竟这两项政策,极大地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他们反抗,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不过通过这个案子,文武百官也是清楚了朱棣的态度。

没人再觉得自己的脑袋够硬,想要跟朱棣的刀子碰一碰。

而这么多的官员下狱,朝政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好在翰林院有不少储备官员,以及朱棣又下旨从国子监选拔一批学子,填补空缺。

当初老朱血洗朝堂的时候也是这么干的,早上刚杀了一批官员。

下午就从国子监选拔学子填补了空缺。

可谓是无缝衔接。

还有太子朱高炽,自身能力不俗,带领内阁处理朝政,除了处理政务的效率有所降低之外,其他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而戒严了三天的京城,也在这时解除了警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