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别把不好的东西带回来了

第四百四十九章:别把不好的东西带回来了

人,不是都那么有原则的。

至少,老朱没有。

见到群臣附和,老朱抚须大笑,一手扶着玉石的栏杆,心情好的快起飞了。

他大笑道:“老三此事做得好啊!咱就说,咱朱家的子孙,都是有本事的!以后啊,这些事可以先跟你老子透透气,憋着心里不说,还得咱瞎操心。”

朱棡讪笑,躬身:“回父皇,儿臣也是刚从商会赶回来。”

“行了行了,知道你能干,咱赏你一条犀带,再给你府上拿点南方来的果子。”

老朱话是这么说,不过朱棡也知道,赏赐绝非就这么简单。

说完,老朱又乐滋滋的看着李文忠:“咱先前就跟都督府和兵部议过了,要在乌斯藏增设招讨使司四所、万户府四所、千户所十七所,原本这事儿遥遥无期,不过今年省了这二百多万贯,倒是可以先挪过去用用。”

乌斯藏就是西藏,洪武七年,炽盛佛宝国师遣使来朝,等同于将西藏之地拱手献给大明朝廷,朱元璋收下之后,还一直没有在乌斯藏布政,如今有了钱,自然可以把这事赶紧落到实处。

这可是自唐代以来,汉人第一次统领吐蕃旧地。

李文忠大喜,躬身附和。

“老臣必将竭心尽力,助大明朝廷统帅乌斯藏,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旁的冯胜看着郭英咬牙,有些纳闷道:“这是好事啊?你咬牙咧嘴的干啥?”

郭英恶狠狠的道:“这个王八蛋,这两句话我留着我要用的!下次我要是用了,岂不是落了他一头?”

……

朱元璋先是抚须。

面色也还能算是绷得住。

结果……。

越想越开心。

越想越得劲!!

“哈哈哈!!好!好事!中书省拟旨!”

胡惟庸出列,心里也高兴的紧,因为前些日子冯胜来找到了他,而建立乌斯藏招讨司的事情,就是他跟陛下商定的!

常茂等人因为使了昏招,想要让晋王吃瘪,以至于让皇帝有些反感他们,虽然没有明说,但皇帝心里多少有些不痛快。

这件事,从小事上面就看得出来。

第一:朱雄英情况好转之后,朱元璋去看望了皇长孙,但并没有给常氏慰问,也没有询问常氏的情况如何。

第二:蓝玉请奏想要回京看望外甥,但朱元璋拒绝。

第三:朱元璋给了朱棡一个手谕,就是胆敢抢牛者,杀无赦。而那一纸手谕,落到了罗河手里,促成了一桩三万贯的交易。

钱不多,但恶心。

这三条下来,朱元璋明显已经对常茂等人的行为表示了不满,开始护犊子了。

冯胜寻到胡惟庸,也意识到胡惟庸在这件事情里面扮演的角色,但是他也知道,这件事肯定是李善长首肯的,没有李善长这个韩国公的首肯,胡惟庸不敢这么袖手旁观。

冯胜表示了自己的无辜,随后也保证以后淮西勋贵会以他胡惟庸为核心。

但胡惟庸只是摇头,淡淡道:“胡某不才!能够做到今天全是仰仗的恩师,此事恩师尚不知情,我这么做,也是为了恩师讨个不平!”

这句话说出来,倒也显得胡惟庸有情有义,懂得感恩。

事实就是,胡惟庸太善于伪装了,他这次的做法虽然卑鄙,但实际反而衬托的他有情有义。冯胜脑子转不过来,虽然聪明,又怎么想得到胡惟庸这句话还是假的。

“胡相,受教了!我这就去拜访韩国公。”

勋贵们表现了足够低的姿态,再次依仗于李善长的麾下。

而胡惟庸,也办了实事。

为了让皇帝感受到勋贵们的作用,提出了乌斯藏的布政难题。

第四百四十九章:别把不好的东西带回来了

人,不是都那么有原则的。

至少,老朱没有。

见到群臣附和,老朱抚须大笑,一手扶着玉石的栏杆,心情好的快起飞了。

他大笑道:“老三此事做得好啊!咱就说,咱朱家的子孙,都是有本事的!以后啊,这些事可以先跟你老子透透气,憋着心里不说,还得咱瞎操心。”

朱棡讪笑,躬身:“回父皇,儿臣也是刚从商会赶回来。”

“行了行了,知道你能干,咱赏你一条犀带,再给你府上拿点南方来的果子。”

老朱话是这么说,不过朱棡也知道,赏赐绝非就这么简单。

说完,老朱又乐滋滋的看着李文忠:“咱先前就跟都督府和兵部议过了,要在乌斯藏增设招讨使司四所、万户府四所、千户所十七所,原本这事儿遥遥无期,不过今年省了这二百多万贯,倒是可以先挪过去用用。”

乌斯藏就是西藏,洪武七年,炽盛佛宝国师遣使来朝,等同于将西藏之地拱手献给大明朝廷,朱元璋收下之后,还一直没有在乌斯藏布政,如今有了钱,自然可以把这事赶紧落到实处。

这可是自唐代以来,汉人第一次统领吐蕃旧地。

李文忠大喜,躬身附和。

“老臣必将竭心尽力,助大明朝廷统帅乌斯藏,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旁的冯胜看着郭英咬牙,有些纳闷道:“这是好事啊?你咬牙咧嘴的干啥?”

郭英恶狠狠的道:“这个王八蛋,这两句话我留着我要用的!下次我要是用了,岂不是落了他一头?”

……

朱元璋先是抚须。

面色也还能算是绷得住。

结果……。

越想越开心。

越想越得劲!!

“哈哈哈!!好!好事!中书省拟旨!”

胡惟庸出列,心里也高兴的紧,因为前些日子冯胜来找到了他,而建立乌斯藏招讨司的事情,就是他跟陛下商定的!

常茂等人因为使了昏招,想要让晋王吃瘪,以至于让皇帝有些反感他们,虽然没有明说,但皇帝心里多少有些不痛快。

这件事,从小事上面就看得出来。

第一:朱雄英情况好转之后,朱元璋去看望了皇长孙,但并没有给常氏慰问,也没有询问常氏的情况如何。

第二:蓝玉请奏想要回京看望外甥,但朱元璋拒绝。

第三:朱元璋给了朱棡一个手谕,就是胆敢抢牛者,杀无赦。而那一纸手谕,落到了罗河手里,促成了一桩三万贯的交易。

钱不多,但恶心。

这三条下来,朱元璋明显已经对常茂等人的行为表示了不满,开始护犊子了。

冯胜寻到胡惟庸,也意识到胡惟庸在这件事情里面扮演的角色,但是他也知道,这件事肯定是李善长首肯的,没有李善长这个韩国公的首肯,胡惟庸不敢这么袖手旁观。

冯胜表示了自己的无辜,随后也保证以后淮西勋贵会以他胡惟庸为核心。

但胡惟庸只是摇头,淡淡道:“胡某不才!能够做到今天全是仰仗的恩师,此事恩师尚不知情,我这么做,也是为了恩师讨个不平!”

这句话说出来,倒也显得胡惟庸有情有义,懂得感恩。

事实就是,胡惟庸太善于伪装了,他这次的做法虽然卑鄙,但实际反而衬托的他有情有义。冯胜脑子转不过来,虽然聪明,又怎么想得到胡惟庸这句话还是假的。

“胡相,受教了!我这就去拜访韩国公。”

勋贵们表现了足够低的姿态,再次依仗于李善长的麾下。

而胡惟庸,也办了实事。

为了让皇帝感受到勋贵们的作用,提出了乌斯藏的布政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