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一九八一年来了

1981年的元旦如约而至,依然是快乐的80年代,去年是在叶家过的年,所以今年元旦和春节会在外婆外公家过,叶利勤随着父母经过两个小时车程,和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了周正隆家,周正隆是真正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农活的一把好手,妻子黄瑛琼,膝下三女一子,周秀芳老大,二子周元,三女周秀英,幺女周秀丽。同时有个妹妹周正兵在陪都总工会工作,也就是周秀芳的姑妈,叶利勤应该叫姑婆。很多人认为叶利勤母系的亲戚应该叫姨婆,比如周秀英周秀丽就是叶利勤的姨妈,其实真正的书面语应该叫姑姥姥,不过陪都地属南方,姥姥是北方用语,在南方,外祖母就是外婆,祖母就是奶奶,所以叶国兴的姑妈叶利勤称姑奶奶,周秀芳的姑妈叶利勤称姑婆,同理,叶国兴的姨妈叶利勤称姨奶奶,周秀芳的姨妈叶利勤称姨婆。用理科的思维解释文科的称谓就是长辈的称谓优先级高于晚辈的称谓,就如同长辈的姑姨是乘除法,晚辈的姑姨是加减法,周秀芳这一系的亲戚虽然属于姨亲,但是由于周秀芳是长辈,所以周秀芳的姑亲在这里优先于叶利勤的姨亲,叶利勤称周正兵为姑婆没错,在八零年代这个都是实打实的知识点,要考的。到了九零年代,因为独生子女政策,很多称呼用不上了,才将这些知识点才从考试中移除,不过叶利勤重生一世知道,随着时代变迁,当计生政策废除之后,这些称呼又会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到时候,了解这些知识点的人逐步老去或者重生,而剩下的大多都是不清楚这些的年轻一代,可以预见人们必将再次进入一个称谓辈份混乱的时代,只不过这一切也不算多重要,毕竟搞乱辈份的也不只是称谓。

上一世叶利勤小时候不愿意去外公家而更愿意去爷爷家,虽然外公家从地理位置上离陪都兵工厂更近一些,但是由于交通不便,除了乘车外,还有一公里的山路,上一世的叶利勤对此非常不满,但这一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反正每天叶利勤都需要跑步锻炼,走点山路也是一种练习了。

看着这一世的外公外婆,他们一如前世的热情,对叶利勤喜爱得不得了,这个时候的农村虽然不富裕,还是杀鸡烹肉,这都是叶利勤外公外婆自己养的鸡和熏的自养的猪肉,平时绝对的舍不得杀舍不得吃,用农家的柴火土灶烹出来别提多香了,不客气得说,叶利勤惦记了一辈子的肉香,终于得偿所愿了。上一世外婆过世后,外公年迈,叶利勤对此时的家宴特别的怀念。

周秀芳是家里的老大,因为姑妈周正兵的帮忙得以在城里找到工作,周秀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留在家里务农,嫁了村里的一个支边教师,教师支边一段时间后工作调动回了蓉城,由于两地分居,所以跟周秀英离了婚,留给周秀英一个女儿,女儿改姓周,叫周晓霞,之后就没有再婚。周晓霞比叶利勤小一岁,从小喜欢屁颠屁颠的跟着叶利勤玩耍,小时候就聪慧过人,在叶利勤还只知道读书的时候,周晓霞就开始琢磨做生意,后世也算第一批进入淘宝的商家,成为马大神背后众多女人的一员,不过她真正挣钱还是三十岁左右,代理了某品牌的汽车配件,以汽车玻璃为主,同时跟两个重要的保险公司挂上钩,挣下了一份不错的家业,妥妥的女强人,婚姻跟母亲一样,遇人不淑,自己抚养了一个儿子,叶利勤过世前,周晓霞的儿子已经读大学了。至于周秀丽,现在就更小了,80年的时候周秀丽还在陪都读高中,巧的是跟叶利勤的大表姐叶海霞是同班同学,都在陪都子弟校的高中部,至于为什么读陪都兵工厂的子弟校的高中部,大家都能猜到,叶国兴出了不少力,说是高中部,也就一个班,为那些想读大学的学生提供一个机会,毕竟恢复高考还没几年,叶利勤知道,小姨跟大表姐都没考上大学,大表姐高中毕业后学了一个会计速成班,去了叶利安所在的单位搞财务,单位属于国企,效益一直不错,直到退休都没受到企业改制工人下岗的影响。而小姨周秀丽毕业直接做了轻工局的工人,后来受时代影响,下了岗,好在小姨夫是少有的川菜特级厨师,自己开了馆子,当了老板娘,生意也还红火。

周秀丽读书是住校的,元旦就没有回来,要春节放寒假才回来,叶利勤的记忆里,小姨虽然漂亮,但是脾气不太好,这个年龄正是不讲理泼辣的时候,外公外婆家真正敢下狠手揍他的就是小姨周秀丽,回想上一世,只记得自己挨的揍,就是想不起挨揍的理由。

叶利勤的舅舅周元跟周正隆一样,是个怕老婆的农民,叶利勤的舅妈张淑芬跟叶利勤的外婆黄瑛琼一样的强势,所以过不到一起,早早的分了家,今年正好的舅舅周元的千金周奕出生的年头,元旦的周奕还没满周岁。

随着叶国兴一家的到来,黄瑛琼杀鸡烹肉的完成,一家人在晚餐前坐到了一起。

上座坐的是周正隆和黄瑛琼,周正隆旁边是周元和张淑芬,张淑芬抱着小周奕,而叶国兴周秀芳坐在黄瑛琼旁边,周秀芳旁边坐的是周秀英,而叶利勤和周晓霞没有位置,一边玩去了。

叶利勤因为上一世没有孩子,对小周奕非常感兴趣,想逗弄小周奕,可惜舅妈张淑芬非常的紧张,只准叶利勤看,不准叶利勤动手,叶利勤也很无奈。

大人们桌上无非聊着一年的琐事,顺带谈谈过年备哪些年货,叶利勤听到大人们谈论年货,就插嘴说:“既然你们过年还要上来,我就不回去了,就在外婆这里等你们,我好久没看见外公外婆了。”

黄瑛琼听见叶利勤这么说,高兴得不得了,:“乖孙,喜欢在外婆家啊,好呀,就在这里待到过年,过几天我们家杀年猪,你正好可以看。”

叶国兴当然无所谓,托儿所也就是一个托管,哪托不是托啊,叶利勤喜欢呆在农村,有周正隆,黄瑛琼和周秀英带着,叶国兴跟周秀芳正好可以过二人世界。当下也不反对,暗自盘算给老丈人丈母娘多留点过年钱。

周晓霞听到叶利勤要留下来,更是高兴,这下家里有伴了,赶快把自己的小自行车拿出来,这个是他爸爸上个月回来看她给她买的小自行车,蓉城的孩子都会骑这个,陪都因为地理环境,并不适合骑自行车,等过几年,摩托车会率先从陪都风靡起来,普及整个东南亚。

这些都难不倒叶利勤啊,你就是拿出来个飞机,叶利勤也能给你整上天啊。

“勤勤在上面要听话哈。”舅舅周元因为已经分家了,跟他关系不大,所以只是随口说一句。

舅妈心里是不乐意的,毕竟老人分心多照顾一个小孩,那么帮他照顾小周奕的时间就会少一些,周奕还小,舅妈肯定希望小周奕能得到更多的关爱,这里面就只有叶利勤是男孩,更担心老人家重男轻女,反正就是一堆小心思。

叶利勤其实真正想留下来的原因却是想好好跟周正隆学学农活,周正隆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日子虽然苦,但是靠他一个人干农活养活了一大家子人,这里面跟黄瑛琼会持家有关,但是也离不开他的好手艺,周正隆一直到80多岁都还能下地干活,当然,那个时候的体力已经不复当年,而那个时候,叶利勤吃过的最好吃的萝卜,还是周正隆种的萝卜,每年冬天,能吃上周正隆分给大家的萝卜,也是城里人不小的奢侈,当然周正隆种的其他蔬菜也不错,尤其是刚从地里摘下来的新鲜蔬菜,洗干净后配合陪都特有的火锅,那个味道可以说千金不换。

叶利勤上一世专注数理化,后来专攻心脑血管疾病,重活一世,发现错过了身边很多重要的东西,尤其是周正隆91岁寿终正寝之后,叶利勤特别怀念周正隆,怀念周正隆身上那些最朴实的东西。

所谓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千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难得老天给叶利勤一次重生机会,叶利勤想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诗酒田园,跟周正隆学习农活就必不可少。

第二天,叶国兴跟周秀芳早早的告别父母和叶利勤,要赶回单位上班,叶利勤虽然知道农村很多生活习惯跟城里不一样,但是也很快适应了起来,不但得到了比城里更大得自由,也迅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挖什么野菜好喂猪,金针菇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后世被大家称为“明天见”的菌类,在这个时候就是喂猪的,因为这个东西不易消化,这个年代是喂猪的佳品,尽管叶利勤再三强调这个金针菇好吃,可以做三鲜汤,可以烫火锅,但是周正隆打心底不信,“这玩意儿只在荒年吃,没营养。”在周正隆的思维里,不消化的东西都是没营养的。

冬天除了萝卜,大白菜以外,还有扁豆,菜心、土豆、山药、冬笋、莲藕、芋头、黄花菜、黑木耳、西红柿、辣椒、冬瓜、南瓜、丝瓜、四季豆、菠菜、香菜、油菜、芹菜、豆芽菜、娃娃菜等好多蔬菜,以前叶利勤都以为是大棚搞出来的,而现在的西红柿是真·西红柿啊,有西红柿的味道,跟周正隆学了才知道,这些蔬菜留种很重要,只有农人才会在每种蔬菜收割的时候,考虑来年的留种,种好,来年的收成会更好,后世的西红柿之所以没有味道,是因为西红柿本就是外来物种,出现变种之后,就回不去喏。

每种蔬菜都有自己的生长周期,周正隆一辈子都是按祖辈传下来的方式种自己的蔬菜,开始周元也跟周正隆一样在地里工作,可是看着在城里工作的姐妹生活越过越好,也就开始去往城里打工,把生产队的地交给周正隆一个人打理,慢慢的,周正隆的体力也跟不上了,只有把一些地租给其他人“帮忙”种,后来村里迎来了开发,村里的一些干部就用手段吞了本该属于周家的地,得到了本该属于周家的开发赔偿,周正隆没得到该有的开发赔偿,但是还是留下了一亩三分地,在子女的帮助下,盖了小洋楼,用仅有的几分地种了一些蔬菜,过着知足常乐的生活。

这一世叶利勤要学周正隆的农艺,由于上一世的经历,叶利勤还替周正隆很多实践经验找到了理论依据。

周正隆发现自己所长有人欣赏,对叶利勤更是喜爱得不得了,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叶利勤,就这样,一个愿意教一个愿意学,一个月的日子过得飞快。

很快就到了杀年猪的日子,周家最肥的那头猪儿快300斤了,周家喂了近两年,村里请来了四个壮汉,猪儿好像知道了自己的宿命,拼命的挣扎,几个壮汉和周正隆,周元一起将肥猪按在架好的木架上,一阵恶心,心里发誓打死也不泡澡了,以后直接冲凉。然后杀猪师傅大喊:“按好,按好,按好没得。”

“按好了,快点,来一刀。”周正隆和大家一起回答道。

一把锋利的杀猪刀直接刺入肥猪的颈部,然后直达猪心,鲜血撒了一地,当然只剩下轻微的抽搐。

待到血流得差不多了,杀猪师傅,让人拿开血盆,因为盆里提前放了盐水,猪血在冷却后很快凝固,叶利勤明白猪血相对鸡血鸭血拥有更多的脂肪含量,对这个时候的人来说,拥有更高的营养价值,但对后世人来说,猪血的营养价值就没有鸡血鸭血高了。

接着杀猪师傅把肥猪开膛破肚,猪内脏留了一地,然后用刀挑开猪的肠胃,接着用刀翻了两下,指着肠胃里一些未消化的物体说,你们猪里面怎么会有粮食哦。

黄瑛琼反应过来,啥子粮食哦,人都不够吃哪有粮食给猪吃哦,应该是些烂了的玉米才混起给猪吃的。说着暗暗递给杀猪师傅三元钱。

四岁的叶利勤不懂这些,但是四十岁的叶利勤确实明白的真真的,按理说自己的猪想怎么喂就怎么喂,但是在这个年代用粮食喂猪就可大可小,闹开了可以上岗上线。本来杀猪是给两块钱的,黄瑛琼给了杀猪师傅三块钱,可以理解为小费,也可以理解为敲竹杠。

要知道这个年头一斤猪肉才几毛钱,多一元钱相当于猪儿少长了两三斤肉。

而叶利勤更是这道,这个杀猪师傅叫雷鑫福,有个舅舅在县城里当主任,后来挣了点钱,靠贿选当了村支书,开发前黑了周家的土地就有他一份,后来在陪都的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斗争中被抓了出来,判了几年刑,不过挣了的钱已经转移了,据说孩子在帝国主义国家生活得不错。

不得不说,雷鑫福有技术,杀猪也是技术活,有力气,没力气杀不了猪,更有心计,没心计能敲竹杠,很有第一批富起来的人的时代特点。他们比大多数的农民和工人更能迎合后世时代的发展。

“唯一的缺点就是心术不正。”叶利勤心里暗暗道。“现在不是不报,只是时机未到,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杀完猪,处理完内脏,雷鑫福切掉猪头猪尾巴和猪蹄,将猪按前后左右分成四大块,然后将一块后腿肉又分出几个小块,每个帮忙的壮汉分到5毛钱和两斤左右的猪肉,而雷鑫福独自分到了5斤左右的猪肉。

看着雷鑫福刀法娴熟,处理猪肉有条不紊,叶利不自觉带入了自己用手术刀的感觉,比较一下,感觉自己在细微处更见功力。叶利勤想到这里不由得拍了一下自己脑袋:“跑题了,我又不杀猪。”

黄瑛琼将猪心肺等内脏拿出来洗净,又切了猪腹部的一些三线肉下来,中午要做刨猪汤和回锅肉感谢大家,周秀英就开始打扫院子,而周正隆和周元,就开始拿出自己的烟杆,给帮忙的客人散起自己家裹好的烟叶子,相互点上,聊起了农常。

从抽烟就能发现农村和城市的生活区别,现在的城市基本告别自制烟叶了,都是抽卷烟,陪都城市以本地的大陪都为主,外地的红山,青山为辅,朋友之间一般大陪都或者三个六香烟,求人办事就以红山为主力,给力气为主的劳动人民喜爱。而到了农村,抽卷烟就是很洋气浪费的行为,点火柴都是腐败奢侈,大家都自己卷烟叶,自带自己的烟杆,就着灶台点燃一卷烟叶,大家就一起或者一个接一个的借点燃烟叶的火。

叶利勤对这些不感兴趣,也不喜欢烟叶的味道,前世职业习惯,不吸烟,更是远离二手烟,所以带着周晓霞去田坎上骑儿童自行车去了。

对的,就这么任性,在田坎上骑自行车,哈哈,前世的叶利勤也爱这么玩,不过没少压坏周围的庄稼,尤其是舅舅周元家的庄稼,每次压坏就惹来舅妈张淑芬一通骂街,然后外婆就护着叶利勤跟张淑芬对骂,好不热闹,不懂事的叶利勤还捡起地上的泥土扔向舅妈。。。。。。

不过这一世,叶利勤的掌控技术非前世可比,骑车带上周晓霞在田坎上如履平地,飞一般的来又飞一般的走,蹭一蹭泥土,不压坏一粒庄稼。

等到外婆喊他回家吃饭,又带着周晓霞飞一般的回到屋前的院坝,血迹污渍已经打扫干净,整整齐齐摆上两个大木桌,一桌八个人的配置,酒是散装高粱酒,绝对的高粱酿制,这个时候假酒的技术含量比粮食酿酒的技术含量高,所以买不到假酒。叶利勤和周晓霞是属于新生代,实行的是分餐制,就没有上桌和大家一起吃,每样菜分了点到单独的盘子里,加上一小碗猪血汤,叶利勤现在的饭量也已经上来了,吃个三两米饭没有啥问题,周晓霞比叶利勤还小一岁,还是以蒸蛋和少量米饭为主。

喝完酒,吃完饭,大家宾主尽欢,黄瑛琼和周秀英留了少部分新鲜猪肉,然后就投入了腌制腊肉和制作香肠的工作当中,腊肉和香肠将是未来一家子人主要的肉食来源。当然偶尔偷一节香肠跟周晓霞烤着吃,也是叶利勤童年的一个快乐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