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搞乐清王的心态

乐清王端着酒的手一顿,他总觉得皇上是故意说给他听的。

【噗哈哈,暴君故意的吧,搞乐清王的心态,让他在你怀疑他和没怀疑他之间徘徊。】

皇上自然没错过乐清王的小动作,王爷本来是无诏不得入宫的,可乐清王有先皇给的特玉佩,他现在倒是应该考虑把这玉佩收回了。

之前乐清王在乐清无所谓,现在回了京城,随时进宫像什么样,这不是方便他搞幺蛾子吗?

“现在国泰民安,谁会推波助澜?”乐清王故作诧异的问。

以前皇上动不动就喜欢发脾气,比较容易看透,现在乐清王发现皇上虽然还是喜欢发脾气,可做事经常不按常理出牌,特别是对他。

因为父皇还在时比较偏袒他,所以皇上对他一点也不亲厚,只是面上过得去。

可这次他从乐清回来,发现皇上对他热络了不少,让他根本看不透。

“国泰民安是没错,”皇上盯着乐清王,意味深长道:“就怕有些人不喜欢现在这样,皇弟说是不是?”

乐清王回过神,“怎会呢,臣弟就很喜欢。”

皇上哈哈笑了一声,叹气道:“罢了,不说这些,今日你陪朕好好喝一杯。”

乐清王点了点头,两人你来我往,喝了不少。

【啧啧,暴君的酒量不错啊,喝这么多怎么一点醉意也没有。】

皇上端着手上的酒杯,嘴角勾了勾。

珞儿真傻,他喝的是水,当然不会醉。

他知晓今日乐清王肯定会进宫,听到乐清王来时曹公公就去办这事了。

“皇兄,再喝。”

乐清王已经有些醉意,把想问的事都抛之脑后。

又喝了几杯,乐清王直接醉趴在桌上。

“曹公公,把先皇给乐清王的玉佩拿下来。”

曹公公起身去把玉佩摘下来呈给皇上。

皇上把玩着手上的玉佩,没了这玉佩,乐清王进宫可就没这么方便了。

【可以啊,终于知道把这玉佩收回了,不过先皇留给乐清王的保命遗诏才是令人头疼的。】

皇上确实头疼,不过只能慢慢来了。

乐清王今日进宫试探他,想来是不会对齐安出手了,近期应该也会有所收敛。

“曹公公,让人把乐清王送出宫。”

……

乐清王醒来时外面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他抬手揉了揉太阳穴坐起来。

“王爷您醒了。”

乐清王记起他在宫里和皇上喝酒,怎么现在天就黑了。

他这是喝醉了?

想起忘记问的事,乐清王拍了拍他的头,心道喝酒误事,下次还是少喝点。

“王爷,喝茶。”

下属去倒了杯茶递给乐清王,乐清王接过一饮而尽,把杯子递给下属,抬手去整理衣袍。

突然,乐清王余光注意到腰间熟悉的玉佩不见了,他冷着脸站起身,眼神凶狠的盯着下属。

“说,你是不是拿走了本王腰间的玉佩?”

那玉佩是他还是皇子时父皇赐给他的,方便他随意进出宫。

可现在腰间的玉佩居然不见了。

下属连忙跪到地上,“王爷,您从宫里出来腰间就没有玉佩,属下没拿您的玉佩啊。”

难道是皇上拿走了?

乐清王冷静下来,他这玉佩对皇上确实不利,可皇上应该做不出这种事吧。

进宫一趟没试探出什么,反而还丢了这块重要的玉佩,乐清王只觉得心里的火气又上来了。

他强忍着怒火,让下属退下。

等人离开后迫不及待的去找出藏好的遗诏,确认保存完好才又把遗诏给放回去。

他在心里自我安慰,没有玉佩只是进宫不方便,可他还有遗诏这张保命符。

不过眼下是该弄明白玉佩到底怎么没的,看看能不能拿回来。

……

翌日。

早朝因为齐安一事注定不平静,众多大臣反对让齐安重新回到户部。

皇上昨日拿了乐清王的玉佩,所以心情还算不错,看着

因为齐安不回来他们就得回家种地。

反对的人则是觉得齐安他家人犯了错,皇上赦免了他已经是天恩,他绝不能再回到户部。

“说够了吗?要不要朕给你们上点茶继续说?”皇上抱着虞伊珞,说话声音也算温和,脸上还带着笑意。

原本争论的人闻言全都安静下来。

他们哪敢喝皇上给的茶,皇上现在这样还不如直接发火呢,这么笑着也不知道在憋什么坏。

“皇上,齐安他若真的回了户部,别人岂不是会觉得不公平。”

【是怕别人觉得不公平还是因为齐安收债得罪了你们,所以不想他回来啊。】

虞伊珞张着小嘴打哈欠,刚刚她看了,反对的都是齐安去收债的人。

皇点了点头,说话的人还以为他同意了,谁知皇上直接道:

“你们这些反对的人报复心还挺重,怎么,担心齐安回了户部你们以后不好在赖债,所以极力反对?”

这些人心里的小九九当他不知道,一个个都希望所有官员都和他们一样,能官官相护最好,不和他们同路的就排挤。

“中书省那边已经把官员都统计下来了,你们与其把心思放在这上面,还不如多担心担心官位能保多久。”

李丞相上前一步拱手道:“皇上,如今户部缺人,齐安回到户部只会有好处,若他做得不好,皇上再降罪也不迟。”

户部是最好捞油水的地方,没有齐安这种正直的人在,只怕户部会出事。

【还是李丞相懂暴君,知道暴君好面子不好直接让齐安回来,就赶紧给暴君递梯子呢。】

“就按丞相说的办。”

皇上大手一挥,这事就直接这么敲定下来。

“皇上,那今年的三甲?”

李丞相担心皇上忘记,这都过去了好几天,皇上似乎没有要谈此事的意思。

“此事容后再议。”

皇上起身让中书省的四个侍郎和李丞相留下去御书房议事,其他人退朝。

几人以为皇上让他们去御书房是问考核一事,结果皇上坐下后就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