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 18 章

小丁瞪圆了眼睛,看着研究员老周抱着大盆将面条横扫一空。

老周放下空盆咂摸咂摸嘴,十分怀念地说道:“这个葱油拌面真地道,和我老家做的味道一样,有些想家了。”

非但如此,接着他的话锋一转,仰起头期盼地问:“苑师傅,还有吗?”

立时,小丁也着急了,站起来喊:“我也想吃第二盆!”

他们两人一个气定神闲,一个着急忙慌,这明显不同的对比让周围研究员们看了忍不住捧腹大笑。

“面条没有了,还有这个。”苑小桃一脸笑意,从后厨抱着出一个小搪瓷盆,揭开上面盖着的蒸笼布,盆里不是面条。

笼布底下盖着的,赫然是金黄满满当当的炸馒头片。

而且还是裹着鸡蛋液用油煎成金灿灿的模样,让人看一眼,就觉得胃口大开。

她就知道,这些面条肯定不够。

面条吃起来快,饿起来更快。研究员们每天都是从事费脑力的工作,每顿饭吃不饱肯定是不行的。

上一辈子,不少研究员就是这么饿出的胃病。

早上,她收到运输连从苑家村捎来的二十个大苞米饽饽,就没有藏私,大大方方全都拿到了食堂。

眼下这个时节天气热,气温高,每天炽热的太阳晒得人头晕眼花。

即便把蒸熟的苞米饽饽放在阴凉处,也待不了几天,还容易生出霉点子,坏了口感。

她和苑建国商量过后,干脆拿出这些苞米饽饽,用刀切成馒头片,裹上鸡蛋液在油里小火慢煎。

一锅馒头片片均匀好看,随着油温的升高,黄灿灿的苞米饽饽发出香喷喷的味道。

在蛋液的包裹下,香醇的热油让碳水和蛋白质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渡上了一层金黄灿烂的外壳。

一大锅苞米饽饽片煎好,另一边,苑大师傅手里的一把大圆刀也使得出神入化。

他咄咄咄飞快地将咸菜疙瘩切成匀称好看的细丝,用清水淘洗几遍,去掉咸味,再点上一点点芝麻油,顿时一小碟芝麻油咸菜丝也调好了。

再把八宝酱菜端上桌,整个食堂都正儿八经地轰动了。

“过年啦!”

“苑师傅,怎么这么多好吃的?”

“哎哟,炸苞米饽饽馒头片,我多少年没吃上这一口了!”

看着研究员们跺脚相奔的样子,苑小桃扬起了笑容。

她畅快利落地把金黄喷香的苞米饽饽馒头片分到研究员们的碗里,往旁边的两个碟子一指,“咸菜自己拿。”

“好!”

研究员们各自热情地拿走咸菜和馒头片,重新回座位上吃。

他们再从旁边的一个大桶里舀上一碗煮面条的原汤,就着香喷喷的饽饽和咸滋滋的咸菜丝,原汤化原食,简直比天上的日子还悠然。

神仙来了也不换!

等他们悠悠然地吃完饭,喝完面汤,将碗筷清洗好,苑建国也指指食堂门口的编筐,朗声提醒道:“各位研究员,运输连从邮局把信捎来了,大家都看看别忘了拿。”

研究所的人不多,谁有信有东西,平常都是放在食堂门口。

因此,下洼乡研究所的国营食堂不光是吃饭的地方,也同时承担着传达室、通信联络处、采购处等等重要作用。

门口窗台上的那两个编筐,就是食堂大师傅苑建国专门上山砍的柳树条,亲手编出来的。

平日里特地用来放信件。

一听此话,研究员们纷纷走过去看信。

他们相互帮忙,小丁亮嗓门帮忙喊收件人,其他人从人群里帮着传递一下信件。

“老周的,家里又来信了,家里人真念着你。”

老周笑呵呵地卷了小丁一脚。

“老王头的信,咦,首都的?”

王研究员年纪比老周还大上几岁,是所里年纪最大的研究员。他迈着颤稳稳的步伐赶来,“是我的,小孙子在首都上学了,给我寄的信。”

小丁眉一扬,称赞道:“小孙子行啊,学习不错啊!”

王研究员乐得看不见牙龈,拿到信急忙拆开读。

小丁继续帮忙分下一封信。

“还有,俞周的信——”

一个冷冽的嗓音响起,“我在这。”

小丁隔着人头将信封递过去,再去分下一封。

俞周拿着信,沉稳地走出人群,在食堂的窗户前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拆开看。

他的目光落在信纸上,快速看了一遍。

应他的要求,在首都数学研究所的同事帮忙解析鸡兔同笼和龟兔赛跑问题的新思路。

这个同事是他上次去首都参加全国学术会议认识的,人不错,年纪也轻,在数学上面的造诣十分深厚。

数学是最讲究天赋的学科。许多数学家在十几岁、二十岁出头的年纪,就攻克了数十年数学界的难题,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和成就。

首都数学研究所的这位同事霍思秒也是如此。

不像俞周,霍思秒是专精钻研数学,思路敏捷开阔,想法极为跳跃,具备成为一名优秀数学家的潜力。所以,俞周特地写信请他帮忙。

果然不负众望,霍思秒寄来了回信。

他不仅寄来了回信,而且还在俞周提供的目前所有鸡兔同笼和龟兔赛跑算法之外,各自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通过信纸寄给了他。

俞周的目光沉着冷静,认真读着满满一页纸上的公式和算式。

他专注思考了几分钟的时间,就在头脑中验证了对方答案的可行性,这是一种有突破性的新思路,没有辜负他等了这些天的期望。

提交到系统里,必定也能帮苑小桃兑换不少物资。

俞周看向苑小桃,就见她在人群中一脸笑容灿烂,一面拿着抹布麻利地擦桌子,一面将自己和苑师傅的饭端出来。

他们的饭比研究员们的简单多了。

没有葱油拌面,没有大鱼大肉。

只有简简单单的苞米饽饽和酱菜,甚至苞米饽饽还不是裹着鸡蛋油煎的,而是最普通的用大锅熥熟的热饽饽。

配上一大碗没有面条影子的清面汤,就是他们全部的午饭了。

这么简单的饭,苑小桃却和苑建国边吃边聊,吃得一脸满足幸福。

俞周心中微叹。

如果条件能再更好一点,小桃和苑师傅何至于节省自己的口粮,先紧着研究员们的身体?

不知道俞周此时的想法,苑小桃正开开心心地和堂叔苑建国说家里的事。

“叔,子新奶奶说小花最近学说话了,会说好多话,甜甜糯糯的小嗓音从早到晚说个不停。还喜欢追着哥哥跑,烦得苑子新一进家门就想跑。”

“还有住在隔壁二大娘家的琴姐姐,好像最近谈对象了。苑大奶奶经常看到她去乡里寄信,就是不知道对象是谁。”

听闻这些话,苑建国嗯嗯了两声,听小桃继续说道:“婶子那里房后种了不少向日葵,去年收了好多葵花籽,也放到了八宝酱菜那里,脆脆香香的别有滋味。”

苑建国举起大手,看看苞米饽饽里面夹着的八宝酱菜,仔细瞧,果然见到了葵花籽的身影。

怪不得这酱菜这么香!

“他婶子的手可巧,就是性子泼辣,护家里人的短。”苑建国笑呵呵地评价道。

倒不觉得这是个坏处,反而觉得这是个好性格。

“嗯!”苑小桃也赞同。

她大大尝上一口苞米饽饽,香醇的饽饽夹着鲜香可口的八宝酱菜,别有一番风味。

酱菜里面口感丰富,有脆嫩的黄瓜,爽口的藕片,嘎嘣脆的萝卜段,和各种各样的料,浓郁酱香中透着一种甜甜辣辣的味道。

夹在口感松软的苞米饽饽中,酱香中带着苞米的清甜,好吃极了。

她全然不觉得自己在吃苦,反而深深地勾起了她对苑家村的思念来。

虽然她的父母早逝,家里没有了直系的亲人,可是她能平平安安快乐长大,多亏了村里亲人们你一把我一把的帮助。

就像苑大奶奶和婶子经常做好饭喊她过去吃,堂叔苑建国给她介绍了食堂的这份工作,亲人们的热心让苑小桃每每都感动不已。

等会儿休息时间,她想抽空写封信回家。

苑小桃吃完饭,在门口拿信的研究员们也都散了,纷纷回办公室里继续工作。

有想要寄信的研究员,会将信写好,放到食堂门口挨着的一个贴着红纸的编筐里,苑建国每到月底就定期送到下洼乡邮局寄出去。

现在有了运输连每三天过来一趟的车,可就方便多了。

三天后,这些信就可以早点捎到邮局发出去。

苑小桃收拾干净桌面,扫好地,一回身,看到苑建国也喜滋滋地揣着一封信,不时爱惜地看两眼,趁着午休悄悄回房间仔细看。

呀,堂叔啥时候也收到信了?

怎么没跟她说?

苑小桃万分好奇,瞧着苑建国小山般厚墩墩的背影充满了喜悦,她不禁有些好奇。

算了算了,她不多问。

食堂关好门,看周围清净无人,苑小桃拿出信纸和铅笔头,给苑大爷爷家写回信。

她翻过一页纸,将手中的铅笔头往下挪了一点点,攥着一点点几乎用秃的铅笔头低头写得认真。

她盘算着这个月的学徒工资正好快发下来了,所长还给她特批了经费,得找个时间让运输连的老贾师傅从下洼乡帮她带两根铅笔。

还要顺便给苑大爷爷家寄点东西,不能让子新他娘费布给自己做衣服。

对了,还得还钱。

正想着这些事,忽然听见食堂门被推开。

她抬头——

眼见俞周眉目疏朗,踏着午后灿烂的阳光走到自己面前。

他的手里稳稳地拿着一封信,递给她。

“新的解题思路,给你。”

“还有这个——”

他低敛的眉眼如雪雾般沉静,摊开了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