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还是在你。”不愧为自己的儿子,终于帮自己说话了,李泾给了儿子一个感激的目光。
“现在说有什么用,她都已经离开了,她一个姑娘家孤身在外,多危险,又没人照顾,这我怎么放的下心,我不管,我要去找她。”王妃压根忘记这个女儿一个人野惯了的,在这儿瞎操心。
“娘,我骑马把妹妹追回来好了,你在家安心的等好消息。”李琂那能让母亲涉险。
王妃想了想,勉强同意道:“那你一定要把璇儿给我找回来,要不然我可不依。”
李琂翻身上马就要离开,却被李泾给叫住了,“琂儿,你是世子,出门那能不带护卫,出了事可怎么好。”
“我追上妹妹就回来了,不用带了。”李琂着急去追回易君苓。
“那不行,这失了我楚王府的威风,你再带两个宫女去,万一那个丫头不肯回来,也有人伺候。”李泾说的也有能道理。
李琂皱眉,也只的按捺住性子,听从李泾的安排,李泾心中窃喜,
他故意拖延时间,等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已时近黄昏,离李瑀出发的时间晚了近五个时辰。
“这么晚了,夜不赶路,明天再出发吧!”李泾貌似体贴的道。
李琂这时已明白李泾并不想将易君苓追回来,“明天出发,还追得上吗?干脆琂儿不用去了,还是我去好了。”王妃板着脸及时出现在父子面前。
李泾无奈的摇了摇头,“本王没这个意思,本王没这个意思,琂儿你还在发什么呆,还不快去。”把气发在儿子身上,李琂忍住笑,翻身上马,率一百名家将追赶而去。
[正文:第二十章蒲江散千金赈灾]
“王爷,队伍后面有人一直尾随。”突有侍卫向李瑀禀报。
“是什么人?”坐在马车里的李瑀问道。
侍卫迟疑了一下,直言相告,“王爷,应该是楚王府的宋姑娘,她带着小白狐。”
李瑀大惊掀开的车帘,“停车。”马车停下,李瑀也不等下人将下马凳摆好,直接跳了下来,翻身跳上自己的马,就往队伍后冲去。
一袭淡黄色罗衣,头戴斗笠,长长的白色面纱轻轻的垂下,将她的绝色容貌尽数掩盖,那小狐正趴在马头上,两只眼睛灵活的转动,一人一狐一马不紧不慢的跟在队伍最后。
“羽烟,我就知道你不会这般听话,你何苦涉险,万一出什么事,我如何向王婶交待”李瑀语带责怪。
易君苓蹶嘴道:“这条路是王爷的吗?我连走道也不行?”
“羽烟。”李瑀板着脸叫道。
“好了,好了,你别板着脸,板着脸就不帅了。你放心,我有留书给娘的,我自己离开的,日后我会向我娘交待,不会连累你的。”易君苓根本不怕他生气。
“你明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李瑀瞪了她一眼。
“知道了,你是好人,我是不识好人心,行了吧,今天起太早了,有点困。”易君苓撒娇道。
“那去马车上休息一下。”李瑀心中到是喜悦占了多数,毕竟可以与易君苓单独相处了。
赶了一天的路,途经一座小镇,李瑀怕易君苓辛苦,下令入镇休息,自有人将饭菜送进房间,易君苓与李瑀面对面坐着吃饭,这情景有些是熟悉,让易君苓猛然间想起了一件事,“糟了。”掩嘴叫道。
李瑀一惊,停筷问道:“怎么了?有什么事?”
易君苓苦笑道:“易随缘让我在荆凤城的客栈等他的,我给忘记了,怎么办?”这时候她才想起这档子事。
李瑀皱眉道:“易随缘是谁?”
“是我在矾都救下了一个人。”易君苓说的轻描淡写,根本不提跟易随缘经历的事。
“然后你们一路同行到荆凤城来的?”矾都离荆凤城有近千里路途,李瑀心中一紧。
易君苓点头道:“因为他失去了记忆,不知道要去那,我好心就让他跟我走,反正我一个人也挺无聊,就带他同行了,那天我夜探楚王府,去看娘,回到客栈时,他就不见了,只留下一张字条说有急事,让我在客栈等他。”
李瑀思量了一下,措词道:“急事?你不是说他失去了记忆,会有什么急事?”
“我也很好奇他会有什么急事,可他人还没回来,没法问。”易君苓耸了耸肩。
“或许他根本就没有失去记忆,他是在故意骗你。”李瑀推测道。
易君苓眨着眼睛,“他为什么要骗我?”似乎跟易随缘在一起,他总是在照顾自己,并没有骗自己。易君苓想到这,挥了挥筷子,笑道:“等忙完了这事,我再去等他好了,现在重要的是救那些难民,你叫人去买些苍术,知母,黄芩,连翘,算了,我开张药方给你,你让他们配齐药材,这些可以预防瘟疫,只是这药钱得由我出。”
李瑀听她说忙完后再去等那个易随缘,心里一沉,表面神情不变,笑道:“好,我会叫人沿途购药的,不过这点小钱,我还出得起。”
易君苓笑道:“这小钱还是我出,大钱让你出。”
“药材已经让你买了,还有什么东西需要购买的,我又上那去出钱?”李瑀道。
“这是治病的,还要治命的东西。”易君苓接道。
“何为治命的东西?”李瑀问道。
易君苓敲了敲手中的饭碗,“就是它,朝廷有运粮食过来吗?”
李瑀笑,“这个你放心,专门派了官兵押送过来的。”
“就怕行程太慢,赶不及,干脆我们连粮食也买一些好了,药材,食物准备充足,这赈灾就成功一半了,你只用心考虑怎么防洪抗灾就好。”易君苓笑道。
“楚王叔就是怕他们赶不及,从荆凤城的粮仓里调了好几车粮食给我。”李瑀笑道。
“多总比少好,有备无防,又不是没钱,再买点好了。”易君苓的第六感告诉自己,朝廷的粮食只怕没那么快到,执意要再买一些。
李瑀盯着易君苓的笑脸,笑道:“好,听你的。”没必要这点小事也与她起争执。
“别客气,等事情了结了,你记得多付点金子给我就行了。”易君苓狡黠的笑道。
李瑀轻叹一声道:“明明视钱财如粪土,偏爱说这样的话。”
易君苓从身上拿出五张一千两的银票,递给他,笑道:“谢谢你的夸奖,我可喜欢钱喜欢的要命,你呀吃完饭快点办事去。”
李瑀传令下去,让人沿途购买药和粮食,于是这队伍就越发的壮大了。十天之后,这支近二千人的队伍终于赶到了这次受灾最严重的蒲江城。
蒲江城大半城池被毁,雨水将低洼这处填的满满的,蚊虫苍蝇四处乱飞,情况比想象中还要差,唯一值的安慰的就是连绵十几天的雨终于停了。
城外稍高的山头上住满了难民,各个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而且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残,一打听才知道,年轻力壮的不是去拦坝,就是到邻城找食物了。
李瑀连忙下令架起两口大锅,一个锅里熬粥,一个锅里煎药,宣布全都免费发放,惹来难民们一阵欢呼。他又马上召来蒲江城的官员,下令立刻去视察江水的情况。
对他这种雷厉风行办事效率,易君苓很是欣赏,她也没敢休息立刻领着四个随从提着药箱去帮各位难民看病,身上有伤的人就让小狐为他们轻舔,这小狐的唾沬有治愈伤口的功效,难民们便将这小狐称之为神狐。
到达蒲江城的第二天下午,一跟追过来的李琂终于赶到了,见易君苓正忙忙碌碌的为那些衣裳褴偻的难民们治病,知道想劝她回楚王府根本不可能。
易君苓见他站在一边发呆,指挥他道:“哥哥,你看这儿正缺人手,你来真好,快帮忙。”这李琂不但没将妹妹劝回去,自己也留下来帮忙了,远在楚王府里的李泾气得跳脚。
李琂带来的两位宫女被易君苓拿当药僮使,这两个宫女人也聪明,跟了易君苓几日,将那十几味药记得清楚,两人笑道:“姑娘,日后,我们跟着你行医抓药可好?有一技傍身,以后就不用象那些先出府的姐姐那般,受男人欺负。”
“有什么不好的,只要你们愿意学,我都可以教你们。”易君苓爽快的道。
“谢谢姑娘,其实要不是姑娘离家出走,我们被派来伺候姑娘,那里知道就算累得半死也比呆在王府快活。”名唤小蕙的宫女感叹道。
“是呀,我们七岁进了王府,就一直闷在府里,快十年,从来没有出来过,没看过外面的山,没看过外面的水,没见过外面的人。感觉活了这十七年,都比不上这几天的见识。”名唤小菠的宫女接道。
易君苓笑道:“被世子听到,可要挨板子了。”
两个姑娘掩住了嘴,四处张望,没见李琂,松了口气,“姑娘。”
“瞧你们紧张的,好了,快将这几碗药送过去,人家等着呢!”易君苓呵呵一笑。
连续五天,李瑀不眠不休的带领蒲江城的官民们筑高堤,修大坝,累了就偎在干爽的地方打个盹,起来接着干。只因天气又开始转阴,一场大雨转眼又要来了,若大堤决口,整个蒲江城都会被淹,城外的高山就陷入绝境,李瑀不得不疲劳作战。
大家都拼命的往江里投进沙包,希望能拦住江水,只可惜不管他们投入多少,全都被江水冲跑了,李瑀双眼熬的通红,连声音也变的沙哑,若大堤保不住,将会是灭顶之灾。朝廷的粮食到现在还没出现,灾民之心难安,这一切让他急的上火。
这天,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江边,李瑀定眼一看,真正是大惊失色,他连滚带爬的跑了过去,“羽烟,你怎么来了,这儿很危险,快点离开。”又对着领她来的护卫大吼,“你把宋姑娘带到这儿来做什么?胡闹。”
“承逸,是我自己要来的,你别骂他,我是瞧你些天都没回来休息,不知道你是不是出事,就拿了点东西来给你吃,你就不识好人心。”易君苓小嘴一蹶,帮护卫分辩。
李瑀陪笑道:“那你做了什么好吃的?”易君苓将手上的食盒递给他。
“没什么材料就随便做了几样,这是熬好的药,你也喝一碗,别生病了。”语气温柔,在易君苓心里这只是对朋友的一种关爱,丝毫不涉及到男女之情,然而她的这一举动让李瑀心中生出了涟漪。
李瑀到底是皇家子弟,那吃过这些苦,这几天跟着平民百姓吃的那些东西,他根本无法下咽,体力也消耗很多,正饿得慌,现在见易君苓送吃的来了,真是狼吞虎咽将东西塞进嘴里,易君苓怕他噎住,忙将一杯水递了过去,她看见江边人来人往搬着重重的沙包往江里扔,有些奇怪的问道:“他们在做什么?”
李瑀满嘴全是东西没法回答,旁边的随从解释道:“他们在堵江水,加固大堤。”
“为什么要堵江水,不泄江水?越堵江水,江水流动的空间越小,不是更越猛烈了,那破坏力就更大,若将洪水泄去,不正好可以减轻大堤的压力?只大堤不塌,蒲江城不就可以保住了。”易君苓顺口说道。
一旁的李瑀眼前一亮,忙将嘴里的东西咽下,“羽烟,谢谢你,我知道怎么做了。”易君苓一愣,自己不过顺嘴这么一说,李瑀轻叹道:“羽烟,想不到你不但是妙手神医,还是治河的高手。”
易君苓傻笑,“也不知道行不行呢?你先别表扬我,我回去了,哥哥他忙不过来,你自己小心。”
“我会注意的,你也注意休息,别累坏了。”李瑀不放心,又嘱咐道。
“我知道了,我会注意身子的。”易君苓挥手向李瑀告别,看着易君苓的身影消失在远处,李瑀去忙着泄洪排水了。
当洪水慢慢泄完,李瑀着人照着易君苓开的方子,将这城池消毒,又过一日后,城内的情况好转,李瑀下令城民取树木石料返回城里,开始重建家圆。
李瑀身先士卒,他的举动,更使得民心归顺,人人称道,风头一时无二。这时皇上得知,粮食到现在还没运到,震怒,责令立刻查办此事。而对李瑀在粮食未到的情况下,依旧能将民心安定下来,真正龙颜大悦,老怀安慰。
“梓童,谢谢你为朕生了这么个争气的好儿子。”
身居后宫之首的皇后娘娘听皇上如此称赞自己的爱子,嫣然笑道:“臣妾谢谢万岁夸奖,现在臣妾只盼着瑀儿快点成亲,给皇家添上几个小孙孙就好了。”
“哈哈,等瑀儿回来,朕就亲自为他选秀,为他挑一个好王妃。”皇上呵呵大笑。
“臣妾替瑀儿谢谢万岁爷了。”夫妻二人相视而笑,远在千里之外的李瑀突然打了一个冷颤。
皇上皇后在讨论着如何安排李瑀回来的事,京城郊外一处豪宅内也有两人正在商量事情。
昏暗淡淡的月亮挂在树梢,书房内,两个身穿锦衣华服的男子对坐,上首那位年约二十来岁,相貌堂堂,手握密函,下首那人年约四旬,面白长须,双眼露精光。
“舅舅,李瑀那小子居然将洪水给治住了,现在蒲江城的人在他的领导下,已经重建城池,都回城安居下来了,这可怎么办?”上首的年轻男子生气的道
下首年长男子摸了摸长须,“我已经让贺老二故意拖延运粮的时间了,以为可以拖死他,想不到棋差一招,还惹来了皇上的震怒,彻查此事,还得帮他将这事瞒过去才行。”
“这粮食没运到,他如何安置好那些灾民?那些灾民又凭什么听他的。”年轻男子有些奇怪李瑀是如何办到这事的。
年长男子有些气愤的道:“这回来的人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