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清行事不循旧例,不按套路来,也不似以往的皇帝那般重视内阁。
这让世代都受皇帝重用的内阁很是不满,是以明里暗里总要跟着宋元清斗法。
宋元清很看不上内阁这般作态,尽管这几年他已渐渐架空内阁。
可内阁的影响久远,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真正泯灭的。
易阁老此事往好了说,那是深明大义,与逆贼周旋,拖延时间;
往不好了说,也就是谋逆。
宋元清确实想借着这机会,将内阁的势力彻底架空,让内阁形同虚设。
免得往后说什么,做什么,这些内阁的老东西,总站出来搞三搞四的。
是以,那些参易家的折子他留中不发,且态度不明,正让各朝臣找到了表忠心的路子,将易家踩压得更加厉害。
这心思也没藏太深,但凡有点脑子的都看得出来。
可这会叫陶阁老毫不客气的戳破,作为一个皇帝,面子上多多少少还是有点不好看。
宋元清脸上不好看,陶阁老也当自己老眼昏花,看不见一般。
继续道:“圣上行事大胆,专行独断,微臣这班老东西思想迂腐,如今也不中用了,自然帮不了圣上。”
“但圣上必然也不想我们这些老东西给圣上添堵吧。”
陶阁老脾气是暴躁,性子也不如易阁老稳重,但他人老心不糊涂。
宋元清这次是对易阁老下了手,指不定下一个被捏住把柄的就是自己。
这个年轻的皇帝太有想法了,是他们内阁控制不了的,与他对着干也不会有好结果。
既是如此,自是要及时止损,做出让步。
宋元清这会算是看明白了,陶阁老这是代表内阁,来同他谈条件的。
他都被气笑了,这陶阁老手里的牌不大,气性却不小,谈条件还要含沙射影的骂他这个皇帝几句。
宋元清想笑,但还是忍住了。
也端出一本正经来,假作高深的道:“陶阁老这话就不对了,朕乃一国之君,朝臣犯了错,难道朕连处置的权利都没有?”
陶阁老很是烦这种拐弯抹角的说辞,眉头一蹙,就道:“人生在世,谁人没犯过错。”
又道:“微臣这人一根肠子通到底,也不善说场面话,圣上要微臣如何做,不如直说吧。”
宋元清呵笑一声,都敢拐着弯骂他了,还说是一根肠子通到底,有本事就别拐着弯骂,当面直接骂。
宋元清门里清,但到底没跟陶阁老计较这些无关紧要的。
他道:“陶老为官多年,人生阅历也丰富,朕想要什么,你必然清楚明白。”
陶阁老毫不客气的翻了个白眼,却是忍着没开骂。
应得一声:“算是清楚明白一两点吧。”
宋元清便给了他个准话:“朕本就不是滥杀无辜之人,也没真想要灭了易家。”
跟着平王逆反的乱臣贼子,该处置了都处置了,要真是想易阁老的命,也不会留到如今了。
陶阁老得了这句话,总算是放下心来。
说实话,他压根就不同情易家那个老东西,干出那样糊涂的事,还自认为小聪明,真是可笑。
但不同情,不代表就能冷眼看着。
往昔内阁就算内斗得再厉害,明面上却也都是一体的。
这次要是易阁老真折了,那他们怕也活不长了。
陶阁老在内阁的脾气是出了名的暴躁,口碑自然也不如易阁老,可他却比谁都拎得清。
当下也给了宋元清一句准话:“长江后浪推前浪,微臣们也都老了,不太中用,这大卫的江山,圣上就要多操点心了。”
一君一臣交易妥当,宋元清眼见时辰不早,还赐了宴席给陶阁老。
陶阁老心里有气,丝毫不给面子的拒了:“微臣年纪大了,牙口不好,圣上的好意心领了。”
说着便大步流星的出了含光殿,哪里似年纪大了。
段天瑞眼见宋元清脸色不似方才那般,才敢喘口气:“这位陶阁老的脾气,还真是……”
宋元清随手拾起一本奏折:“就是因为脾气不好,所以才没能成为内阁之首。”
但也不得不承认,比起其他几位阁老,陶阁老心性更加阔达,所以与取舍之间,很是清楚明白。
此事过去没得几日,易阁老一事便有了定论。
易阁老另投被定为权宜之计,不日将从大理寺牢狱无罪释放。
至于易家兄弟擅离职守,则是功过相抵,概不追究。
易阁老从大理寺牢狱出来那日,正值阴天,寒风呼啸。
在狱中虽未受到严刑拷打,但精神折磨却是有了,短短时间,头上白发已有大片,神色更是憔悴不堪。
易家兄弟围上前,左一句“父亲”,右一句“父亲”,说不尽的担忧。
陶阁老站得老远,抱着手一脸的不高兴。
易阁老抬头就瞧见了,隔着老远朝他拱手。
虽身处牢狱之中,但也得到消息,自己之所以能全须全尾的从大理寺出来,也多得这位脾气不好的陶阁老。
陶阁老瞧见易阁老一脸感激之情,就别扭得很。
揣着手上前:“用不着如此,我也不是帮你,不过帮自己罢了。”
易家兄弟皆朝陶阁老一揖到底,易老大便道:“不管如何,父亲能渡过此劫,也多得前辈在其中周旋,这份情意,晚辈定当铭记于心。”
陶阁老看得易老大一眼,依旧没得个好脸色。
冷哼道:“用不着铭记,你这孩子要是脑子不好使,我就算去周旋,也救不了你们。”
说着又看向易阁老,意味深长道:“咱们老了,年轻人的天下,自有年轻人当道,都一把年纪的人,不如回家含饴弄孙的好。”
这话像是随口说的,可在场的都不是傻子,哪里听不出这其中的含义。
易老大抿唇不语,易老三却是有些慌,想说什么,也不知怎么说才好。
易阁老愣了一下,苦笑着应道:“陶老说得对,年轻人的天下,咱们跟着凑合什么。”
陶阁老瞪他一眼,想说点什么,到底咽了回去。
不日,陶阁老和易阁老一前一后的上书,严明年纪大了,身体多有毛病,预辞官回家养老。
明帝多番挽留,见二位去意已决,这才不得已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