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不能懈怠

用了两日时间,刘广帮叶风将抄没的冯德家产变现了白银五十六万两。

叶风怀揣这笔巨款,找到了呼延朔。

跟着呼延朔一起来的,还是张可为。

几日不见,呼延朔气色好了很多,由于他将大部分吏部的公务都交给了张可为,一身轻松的呼延朔走起路来都昂首挺胸。

相反,张可为虽然更忙碌了,但他比呼延朔还有精神。

用他的话说,他现在有了更大的平台,就更不能懈怠。

叶风有意提醒道:“张副指挥使,你帮呼延大人处理公务,干得虽然是吏部尚书的事,可没有吏部尚书的权利和待遇啊。”

“若非叶大人抬举,我张可为一介兵马所小旗,只怕这半生都会困在兵马所内,如今能有这一广阔天地,我自然要像鸟一样插上翅膀翱翔。”

张可为是主观能动性强的典型,面对叶风的一针见血,他回答得很坦荡。

“不错!”

叶风很满意。

这更坚定了叶风想要将他培养成未来的吏部尚书的决心。

呼延朔知道冯德和张成的家产已经被叶风抄了,他见叶风心情不错,猜测叶风这次收获肯定不错。

果然,叶风找来呼延朔,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寻常生产肥皂的场地。

呼延朔倒是找了几个不错的地皮,经过一上午的勘察,叶风最终选中了城西的一处地界。

这个地界叫璃枢坊!

占地十余亩,有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周围少民屋,而多植被,可以避免人多眼杂。

而且这里以前是工部下属,虞衡清吏司的一个宫廷用品生产厂,不仅遗留了厂房十七间,还有遮风避雨的工棚几十棚。

最主要的是,当年虞衡清吏司专门挖了一个水渠,从御河处引来了河水,所以璃枢坊的用水极为方便。

作为一个专门从事生产的地界,璃枢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当然,叶风之所以选璃枢坊这块地,还有个必要的原因。

就是这璃枢坊距离西城兵马所非常近,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兵马所内的锦衣卫可以及时赶到。

“璃枢坊这块场地隶属于工部,如今叶大人要购得此地,只需要白银八万两,很值!这八万两要是在咱们皇城最热闹一条街,也只能买四五间铺子!”

呼延朔算了一笔账,怎么算怎么划算。

虞衡清吏司放弃璃枢坊这块场地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出手,因此这块地的地皮很便宜。

叶风对此非常满意,大手一挥道:“叫工部的人带地契来,咱们把璃枢坊这块地买了!”

本来是很高兴的事,呼延朔忽然面露难色,道:“恐怕今天不行。”

叶风挑眉道:“为何不行?”

呼延朔咳嗽一声,小声道:“兵部侍郎兼南台道右都督张明大人逝世,陛下下诏,今日文武百官要去吊唁张大人,工部的人自然也不能缺席,所以……”

呼延朔龇了龇牙,有些难为情。

叶风听罢,摇头道:“这么说,等下呼延大人也要去喽?”

“我虽然要去,但至少也要先陪叶大人办完事再去。”呼延朔很耿直地挺了挺胸。

叶风听道呼延朔这么说,倒也不客气,摆了摆手道:“行吧,今天就先把地皮的事放一边。”

那个张明应该本事不小,既是兵部侍郎,又是右都督,又文又武,官衔还出奇的高!

尤其是右都督一职,可了不起!

是武将正一品的大员!

位及武将之颠。

这么一位朝廷大员的离世,自然能引起朝堂震荡,难怪女帝都要亲自下诏,让文武大臣全部去吊唁。

叶风没兴趣去凑热闹,他跟官场的官员都不熟。

与其去跟他们打交道,不如继续落实肥皂的事。

如今场地已经看好,只差买断璃枢坊的契约。

那剩下的事,就是落实招募工人的事。

要招募的工人,自然是优先选择秦阳老兵。

“走吧,呼延大人,跟我去一趟嗡城?”

叶风悠然扬手,大步走出了璃枢坊,呼延朔和张可为立刻跟上。

……

不久之前。

大乾皇宫。

金銮殿。

“诸位爱卿,今日朝会后,你们就替寡人去吊唁右都督张明张大人。”

女帝高坐龙椅之上,在朝廷的后半段,又交代了提醒文武百官。

朝堂上文武百官中,哪怕女帝不说,也有人惦记这事。

毕竟张明是朝廷一等大员,又是军队的肱骨之臣,在军中威望极高,哪怕过世,也有不少大臣想要瞻仰祭拜。

而且最主要的是,张明一走,就牵连了军队很多人的利益。

先不说职位空缺的同时,张明曾经把持的一部分军权,也空置了下来。

包括地方的驻军,还有城防军十二卫营中的一个营,这些张明的嫡系部队都需要有其他人接手。

虽然按照惯例,接手张明嫡系部队的人,是由皇帝和兵部商议后钦定。

但文武百官都清楚,皇帝的威望不高。

真正能决定谁来接手张明的嫡系部队,反而是兵部和张明嫡系部队的高级将领。

尤其是张明的嫡系部队中,一直被张明器重的几个将军,他们的话语权极重!

所以百官吊唁张明,无非就是为了讨好和拉拢这几个将军。

对于这种事,其实包括女帝在内,文武百官都心照不宣。

女帝自知自己没什么话语权,索性直接让文武百官全部去吊唁,让他们自己争个头破血流。

大乾的朝堂就是这样。

文武百官不仅和女帝之间貌合神离,背地里他们自己都在明争暗斗。

若非今日朝会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文武百官早就因为吊唁的事争吵起来。

而这件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关系到了大乾的江山社稷。

“诸位爱卿,岭南有刁民造反,军情紧急,泰州参将上书请朝廷调拨军款,诸位意下如何?”

在朝会的最后阶段,女帝开口了。

所有帝王最不愿意听到的事,就是有人造反。

女帝也不例外。

她最头疼的是,泰州参将的紧急军报早在八日前就送来,他提到最多的就是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