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五十一章

使馆活动这天,汤琳的腰还有点儿疼,不过已经好很多了,能自如地弯腰、侧腰。那晚宋译给她揉腰显然是很有效的。使馆活动上午十点开始,此时还是清晨七点,不过汤琳得早点儿去活动场所看看,因为有些工作是要再三确定的。其实,以她的个性,核对了一次就不会再核对,因为做一次核对她就能发现所有的错漏处,只不过李林枫要求再三确认。这次活动的大部分工作是由李林枫负责的,她可不想看到李林枫那难看的脸色。

这次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展览厅、宴会厅。展览厅陈设着中国特色的产品,比如中国陶瓷、字画、青铜器等,宴会厅则是举行酒会的地方。大使馆里倒是有花园,不过,卡沃的天气热,活动又是在上午举行的,所以酒会的场所定在宴会厅里。而汤琳现在要做的是再次核对展品、展品标签及说明是否一一对应。

汤琳到达展览厅时,苏江和陈婷婷以及几个馆员正在里面再次检查展品。

“汤琳!”苏江听到脚步声,抬头,见是汤琳便笑着招呼。

汤琳回了一个笑容,走到苏江面前。“没什么问题了吧?”汤琳问。

苏江说:“有个杯子有点裂缝,应该是运输的时候不小心磕着了,之前没发现。其他没什么问题。”

“那么那个杯子只能拿开了?”汤琳道。

苏江点头:“嗯,不展出就是了。还好只是一个杯子。”

“汤琳,再看看这些标签,看看我们贴对没有。”陈婷婷在喊汤琳。

所有展品的标签和备注都是汤琳翻译的。汤琳转身朝陈婷婷那边走过去,扫了一眼那些标签以及展品,说:“左边第一排的没问题。”

她又扫了一眼第二排,道:“左边第二排没问题。”

“右边第一排都对。”

“右边第二排没错。”

汤琳对每一排都只扫视一眼然后说出结论。陈婷婷和其他馆员都吃了一惊,汤琳核对的速度太快了,她是走过场还是真看了?苏江站的地方稍远一些,他和汤琳经常一起办事,汤琳的效率一直是非常高的,不过汤琳这核对速度还是惊到他了。而此时汤琳已经把目光投向另一边的展览柜上。

“要一件一件仔细核对,要是标签贴错了,就张冠李戴了,也就给参观的人传达了错误的信息,这和我们宣传的初衷相悖。”李林枫的声音忽然传来。

大家顿时回头看着李林枫。汤琳蹙了一下眉,原本要直接说结论的她忽然闭嘴没说话。李林枫走到了汤琳面前,说:“仔细一点。”

“好的。”汤琳对李林枫微微一笑,然后开始说:“中间第一排第一个,布币,又称‘铲币’,因其形状与铲子相似,故而得名。此种货币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第一排第二个,蚁鼻钱,战国时期楚国流通货币。”

只有展品名汤琳提了一下中文,标签都直接说的英文。而且陈婷婷和苏江发现她只抬头扫了一眼展品然后就一直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尖说着每一件展品标签上的那一连串英文介绍。于是她每说一件,陈婷婷和苏江他们就仔细看着展品下面的标签,而汤琳每说完一件他们就在心里念道:“没错,没错。”

“这一排如果有和我刚才念的不一样的,那就贴错了标签。”汤琳说。

“没错!没错!”苏江接口。

汤琳抬眼又扫了一眼第二排的展品,然后低头开始翻看自己的手指甲,嘴里则用英语流利地念着每个标签上的说明。陈婷婷和苏江他们则又是在她念完一个展品标签后便在心里说着“没错,没错。”等汤琳在翻看自己手指甲的过程中把中间第二排的展品标签念完时,陈婷婷和苏江都在心里啧啧赞叹,汤琳这眼力和记性都太好了。因为有些展品很相似,不仔细辨别是辨别不出来的。

“这一排如果有和我刚才念的不一样的,那就贴错了标签。”汤琳又说。

这次苏江和陈婷婷异口同声:“没错!没错!”

汤琳又扫了另一边的几排展览架,说:“这边的全部都没有错。”

李林枫看了汤琳一眼,不再说什么,转身离开展览厅。

陈婷婷立即朝汤琳竖起一个大拇指。汤琳的嘴角翘了翘。

展览厅的核对完,汤琳和苏江又去宴会厅。

“厉害了!”苏江对汤琳赞道。

“已经核对过一次了,怎么可能错?我一看到展品就知道英语标签是什么。李秘还让我仔细点,我是不想看到李秘的脸色才一件一件地念。”汤琳说。

苏江哈哈笑:“你这样念,李秘的脸色也没好到哪里去。”

汤琳噗嗤笑。

“小聪明。”宋译的声音忽然传来。

汤琳抬头,只见宋译正站在前面的一个柱子旁,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他是在说她只会这些小聪明吗?汤琳不以为意,还十分得意地冲宋译挑了一下眉,和宋译擦肩而过。苏江看到宋译赶紧招呼了一声“宋参赞”,然后跟着汤琳从宋译身边走过。

*

汤琳和苏江到了宴会厅。虽然食物还没有做好,但酒水是要先摆上的,英文标签也得事先贴好。此时一个馆员就正按照英文标签摆酒水。那些标签也是汤琳翻译的。

“标签是宋参赞手写的。”苏江忽然说。

标签上有中英文名。汤琳倒不知道标签上的字宋译亲手写的。她不由得多看一眼那些标签,中文是标准的楷体;英文看上去像铜版印刷体,行笔流畅,连笔优雅,无论中英文都写得非常漂亮。汤琳想,宋译不做外交官也可以是一位书法家。另外,这些酒水及食物的名字由她翻译,标签由宋译亲手写,她心里莫名高兴。

而苏江对宋译的崇拜又多了一项。

一切准备就绪。

九点半的时候,来参加活动的嘉宾陆陆续续开始到达中国大使馆,包括西思贝外长乔万及其助理兼翻译、克里基驻西思贝大使及三名随行人员、约克乌驻西思贝大使及约克乌外交大臣卡尔吉、伊慕驻西思贝领事等等。

十点,使馆活动正式开始。中国大使罗玉光致辞,参赞宋译讲话,汤琳翻译。随后,是自由参观。乔万及一些大使是第一次见到那些展品,非常好奇,问了许多问题。汤琳站在解答人员的旁边翻译。

约克乌大使小声对卡尔吉道:“我不认为有什么好看的,没见过世面的家伙。”

卡尔吉说:“中国瓷器非常好,中国结很漂亮,布币好像很有趣……”

约克乌大使白了卡尔吉一眼,卡尔吉立即打住。

约克乌大使说:“不能这样下去。”

“梅尔大使放心,一会儿没有人会喝他们的酸梅汤。”卡尔吉道。他已经和其他人沟通好了。

约克乌大使梅尔又道:“你应该让他们对这些展品也不屑一顾。”

“这次活动,展示中国的美食也是一大板块,而西思贝人不吃乌梅,伊慕那几个小国家的人也不大吃,所以让他们不喝乌梅汤的理由更充分,他们也会欣然同意。”卡尔吉说。

约克乌大使点头:“嗯,在这一点上要让中国人丢丢脸。”

*

展品参观完毕便到了用餐时间,参加活动的人都到了宴会厅。桌上的食物也很受欢迎。

“这是什么东西?怎么怪怪的?”克里基大使取了一杯酸梅汤,喝了一口后皱眉问。

随行人员看了一眼标签,说:“这是中国的酸梅汤,一种传统消暑解渴的饮料。”

“这个味道太奇怪了,怎么能入口?中国的美食也不过如此。”克里基大使小声说。

虽然克里基大使说得小声,但乔万的助理听到了,他说:“我们也不喝酸梅汤。”

伊慕领事过来,也只看了一眼酸梅汤就走开了。

之后,在酒水区,大家只取红酒,酸梅汤无人问津。汤琳还听到好几个人小声说着“中国美食不过如此”的评价。

使馆活动结束,来参加活动的人陆续离开。宴会厅里的食物所剩无几,但是酸梅汤没有人喝,刚开始有多少,现在就有多少,黄师傅那里还剩了一大缸。

“其他东西他们吃得可欢了,就因为一个酸梅汤便说‘不过如此’?”陈婷婷看着摆台上剩下的酸梅汤说道。

“很多情况下就是在其他方面做得再好都没有人记得,而不好的方面哪怕是只有一点点都会让人印象深刻。”李林枫看着那些酸梅汤皱眉。他之前就后悔没让黄师傅少泡一点乌梅。

“那还剩这么多……都倒了吗?”陈婷婷转头问李林枫。

李林枫不吱声了,因为当初汤琳提出可以用酸梅汤时他就不赞成,因为西思贝人就不吃乌梅,其他人也不大吃。可是作为参赞的宋译采纳了汤琳的意见,还说了一句“即使他们不喝,我们自己还可以喝”。

汤琳站在一边,也在想怎么办。她没想到来参加活动的人没有一个人喝酸梅汤。虽然当初宋译说了那样的话,但她认为那不过是一个玩笑。

“这酸梅汤剩了这么多?”宋译走了过来,扫了一眼剩下的酸梅汤,笑道。

汤琳抬眼看宋译,他一脸从容。

听到宋译的声音,所有人都看向宋译。

“那么,大家多喝点,我之前不是说过吗?即使没人喝我们自己还可以喝。今天的天气比前几天还热,消暑解渴,正合适了。”宋译又笑道。

说完,他自己接了一杯酸梅汤,一口气喝完。

“好!”陈婷婷第一个响应,也拿了杯子接酸梅汤喝。

苏江一连接了两杯。

其他馆员陆陆续续过来喝酸梅汤。

后来罗玉光也喝了一杯。李林枫见状只好也接了一杯来喝。

苏江还给汤琳拿了一杯过来,汤琳笑着接过杯子。

“不过,我们也喝不完。”

汤琳刚喝了一口就听李林枫又说了一句。

宋译露出温和的笑容:“没关系。”

“但美食文化也是这次活动的一大板块。”李林枫皱眉说,“现在得了一个‘不过如此’的评价,有点儿冤。”

“中国文化方方面面,我看其他方面很受欢迎。这已经达到这次活动的目的了。酸梅汤没人喝并不是什么大事,李秘,一件小事不必介怀。”宋译站在距李林枫不远的地方,缓缓说道。他笑若清河,从容爽朗。

汤琳看着宋译,目光落在他英俊的脸上,嘴角不自觉地泛起一丝笑意。

李林枫张了张唇,哑口无言。

宋译又喝了一杯走出了宴会厅。汤琳看了一眼还在喝酸梅汤的大家,跟了出去。

汤琳走在宋译身后,她看着宋译的背影没说话。

到了大使馆门口,宋译停下脚步。等汤琳走过来,他转头看了她一眼,说:“这里这么热,跟过来做什么?”

“喝了那么多酸梅汤,应该不会中暑了。”汤琳冲宋译眨了一下眼睛。

宋译轻轻笑了笑,转回头,看着远处。

“谢谢宋参赞。”汤琳一字一句地说。

宋译说:“也非帮你。原本就是一件小事而已。”

汤琳嘴角微微一扬:“不是说外交无小事吗?”

“不伤大雅。”宋译说。

汤琳想,宋译眼里的大事都有哪些呢?

“但他们说我们的食物不过如此有点过分了。”汤琳说。

宋译看了汤琳一眼:“不伤大雅。”

汤琳看着宋译,又觉得好笑,又觉得他魅力十足。

“你还说西思贝的东西难吃,但这不影响两国的关系。”宋译又说。

汤琳噘嘴:“西思贝的东西是真难吃。”

宋译道:“你如果很介意,我还有一个法子,或许能让‘不过如此’的评价有所转变。”

还能有所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