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 23 章

到了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姜扶生的堂叔姜杨也来了。

同样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坐下就先大口喝水。

姜竹藏私房钱被发现,同样行径的姜杨也受到了惩罚。不过,因为叔爷爷一向宽和,家里又只有姜杨一个儿子,姜杨虽然也被罚跪了,但没挨鞭子,因此还能跑能跳,不像姜竹,得趴炕上养伤。

姜杨昨天听说姜扶生开始做卤肉,今天上午就特意跑了一趟香河村,那边挨着能行船的香河,有个渡头,因为有南来北往的商客经过,自发形成了一个小集市。

姜竹和姜杨以前倒卖山货,就是去的这里,山货直接卖给过路的商客,能比卖到县里多挣个几文。

姜杨去香河村,是为了看最近的行船多不多,今天看了,数量还可以,他就想挑点卤肉过去卖着试试。

“那些人,在水上一飘就是好几天,船上都待厌了,一靠岸,什么都愿意尝尝,也舍得花钱。”咕咚咕咚两碗水下肚,嘴里不再干得冒火了,姜杨就开始跟姜扶生说自己的计划。

商客嘛,本来就富裕,在外这么辛苦,也舍得犒劳自己。

“而且,他们在水上待多了,最烦什么鱼虾,吃肉都盯着猪肉鸡肉羊肉这些,尤其是羊肉,能驱寒,他们最喜欢。咱家的卤肉,味道厚重,小六你不是说加了药材能开胃解腻么,我觉得肯定也受他们欢迎。”

香河村离小谷村比县城还远,姜杨天刚亮就出门了,太阳快落山才回来。

一来一回时间太长,每天的船只也不固定,有时候一连几天都看不着一艘船,在那里做买卖既辛苦又看运气,这也是很多人明知道香河村过路商客出手大方,却不愿意去那里卖山货的原因。

姜杨不怕辛苦,也敢赌运气。

他一边说着,一边从身上掏出了一把铜板,“我想先少带点卤肉过去看看情况,小六,你明天能分我五斤卤肉么?这一百文钱给你,不管最后卖不卖得出去,我都不让你吃亏。”

姜杨还不知道姜松把卤肉价格提到三十文一斤的事,他是打算跟倒卖山货一样,按定价从姜扶生这里拿货,然后倒卖到渡头挣差价。

瞧见姜杨拿钱出来,蒋氏就急了,赶紧让他把钱收起来,责备他:“你净胡来,你跟你爹娘提过么?”

这相当于亲戚间做生意了,蒋氏觉得不适应。

姜喜在旁边坐着,眉头也皱了起来,他也觉得亲戚间谈钱让人心里不舒服,但想到还有句叫“亲兄弟明算账”,思量一多,他就没轻易开口。

姜扶生前世虽然是独生女,没经历过兄弟姐妹间因为钱财起龌龊的事,但受前世社会环境的熏陶,她对亲情和利益之间的关系反而看得最明白,也最能下得了决定。

原先,叔爷爷一家只帮忙,什么钱都没分到时,姜扶生就曾暗中想过利益分配的事。

虽然目前生意小,钱还没挣到几个,分钱显得太早。

但依姜扶生的看法,钱可以晚点分,但是分配规则必须尽早确定,若是一直混乱不清,到了后面,容易发生谈钱伤感情的事。

事实上,姜家的生意在目前投入上讲,已经有了混乱不清的苗头——钱财投入还好说,目前全是自家出的钱,但是人力和物资两项上的投入,可就太混乱了。

桌子凳子的木材是叔爷爷家的,碗筷有一半也是,但打桌子板凳是两家一起出的力,包饺子堂婶更没少帮忙……都掺和在一起,还怎么计算占比?

两家长辈都不乐意提利益分配的事,姜扶生还想着,她要不要做回恶人,哪天主动提一下,为了照顾长辈心情,分配规则就干脆一刀切——直接按照两家除了第三代以外的人口数目进行分配。

但现在,堂叔姜杨拿了钱出来,露出了要自负盈亏的意思,一个新的、更好的方法出现了。

不顾爷爷奶奶脸色不愉,姜扶生从桌面上的铜钱里数了十文,推给姜杨,剩下的九十文,她划到了自己的身前。

“叔,我收你九十文钱,明天给你十二斤卤肉试水,其中六斤是你这九十文钱换的,剩下六斤等你卖了钱,按十五文一斤再补给我。”

“如果卖剩下了,你也拿回来给我,我还按一斤十五文,把对应的钱退你。”

虽然姜杨表示出要自负盈亏,但姜扶生也不能真让他把卤肉砸在手里,反正卤肉保质期长,如果姜杨卖不出去,她还可以交给爹娘带去县里卖。

姜扶生更不能按照原先的定价卖姜杨卤肉,这种做法亏心。即便他们家现在的卤肉售价已经是三十文一斤。

姜杨一愣,转瞬就惊喜万分,但略思考后,他又不舍地拒绝:“十五文一斤不行,太低了!小六你重新定个高点的。”

他知道姜扶生昨天买那些卤料花了多少钱,也知道熬卤汤很费功夫,十五文一斤都接近成本价了!

姜扶生笑:“跟你提高价是不可能的,怕我吃亏,那叔你就经常来帮忙嘛!”

姜杨犹豫,“不管什么价,帮忙肯定都要帮的……但是十五文一斤,价格也太低,小六你不会赔本吧?”

姜扶生站起来,爽脆地说:“赔不了本,叔你别磨叽,就这样定了吧!”

姜喜和蒋氏夫妻也劝姜杨别再推辞。

很明显,侄子想要自己卖卤肉的心思挡不住,姜扶生按成本价给侄子拿货,让他们心里的不适减少许多,面色也和缓了。

“那,那就这样说定了?”姜杨迟疑地说。

姜扶生大声地嗯了一声,就开始不见外地使唤堂叔,“叔,正好还有个猪脚没拔毛,你帮帮忙嘛!”

“哎!”姜杨响亮地答应了一声,有活干,心底踏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