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过后,贾兰便开始收拾行囊,预备金陵应试。
李纨先前便仔细打听了考试相关的规矩,县试一般由知县主持,共考五场,分别考八股文、试贴诗、经论、律赋、策论等,且要求有四名村人和一名秀才保举,方可参加考试。
应试的保举之人沈颐都已帮贾兰打点妥当,这些事情李纨插不上手,便只操心贾兰的衣食住行,考场条件简陋,江南又多雨,李纨便特意叫人用轻薄的油绵做了遮雨的雨帘及高丽油纸遮顶,想着夜间寒冷,又备下小毛狼皮褥一床,绒毯一条,细绒薄毡一件。
二月天气尚未回暖,然而考场的规矩只能着单衣,因此李纨又叫人添了棉花做了几件夹棉单衣,鞋袜也都絮了薄棉。
此外又预备了各样常用药丸,人参二枝,用荷包装了,耐放的糕点数匣,茶腿二只,板鸭四个,细茶食四斤,碧粳米二包,八宝菜二罐。
其余的备考篮、小棕帚,折叠的板凳、银炭、铜铫,卷袋、蜡袋、蜡台等应用各事亦都是由沈颐亲手置办,此外又派了长随李三随行,见贾兰的两个小厮年纪甚小,尚不经事,又亲自挑了八个稳重可靠的小厮,一路跟着服侍,打点照料。
原来这李三自幼跟随沈颐,当年科考也是他跟着的,对相关事宜十分熟稔。
其余各家也都得了消息,皆有馈送,林如海打发了两个熟谙金陵人事的老仆前来,黛玉除了吃食外还有两套衣裳鞋袜,皆是上好的细棉布缝制,絮着薄棉。
英莲、颜慧、顾老夫人处皆送食物。
顾湛又送了下场用的笔墨一套,银丝炭八斤,及别样点心四匣。
江衍也送了上好的油烛四斤,火腿二只并各样小菜二盒。
正月二十一,贾兰去各处辞了行,次日一早便带着众人启程,李纨虽万般不舍,却也无法,百般叮嘱了一番,直送到二门上,眼看着车子去了,方回房。
贾兰一走,李纨便觉家中冷清了许多,黛玉深知其心,常来作伴,陪着说话解闷,此外偶尔英莲也会带些针线吃食前来探望,日子倒也容易打发。
转眼冬尽春回,后花园也按李纨的意思改造好了,几间罩房皆已拆去,盖了三间箭厅,宽敞齐整,厅前栽种了百余本各色上品牡丹、芍药,以及各种妙品洋菊,醉芙蓉,厅后则栽着几本芭蕉,十几株西府海棠,并两株金桂、两株玉兰。
周围又用细竹编就了曲尺篱笆,网着各色各种蔷薇、月季、红□□团、金莲、宝相等类。
篱笆东边一带粉墙,则靠墙搭了架花棚,网着紫藤萝、金银藤、蔷薇等各色花藤,花棚下也并未设石桌石凳,而是挂了一架秋千,李纨闲时便在秋千架上看书品茶,日子过得甚是悠闲。
不觉便到了上巳,天气和暖,万物复苏,园中的各色花卉也竞相绽放,屋后沿墙各色香草,茂如翠屏,藤萝架上的紫藤、金银藤与蔷薇次第开放,花开时五色相错,累垂可爱。
园中数百本牡丹与芍药也开得芬芳扑鼻,五色交缠,碗口大的牡丹花,花瓣层层叠叠,艳丽华美,犹如锦幅一般。
这日天气晴好,暖阳微醺,李纨倚在秋千架上看贾兰写来的书信,信中道数场考试都极顺利,只可惜与头名失之交臂,只得了第二名,那头名得主却是一位张姓少年,今年也不过十三四岁;
另二叔贾琏已带着荣府之人抵达了金陵,奉老爷太太之命前来帮忙照料打点应考事宜,自己除每日攻书,万事皆不用操心,就在金陵安心等待院试,也望母亲不要记挂等等。
李纨看罢,不禁笑着摇了摇头,这孩子说起那位张姓少年的语气中颇有些不服气,看来这次是真正遇上对手了。
如此也好,需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孩子自从拜入沈先生门下,一路顺风顺水惯了,顾老也极喜爱他,书院的先生也常赞他,时日久了难免有些自得,这次能挫一挫他的傲气不是坏事。
李纨将信件反复看了数遍,方交给一旁的绣竹收了起来,嘱咐道:“仔细收着,放到妆台上那个紫檀雕花的匣子里。”
绣竹答应着去了,忽有一婆子来回话,道:“知府太太打发人送东西来了,淡菊姑娘打发我来请奶奶的示下。”
李纨听了,忙换了衣裳来到花厅,便见一个江家常来往的仆妇正在厅中同淡菊说话,见了李纨忙请安问好,呈上几样细巧果点,方说明来意,原来是颜慧邀她去蟠香寺进香。
那媳妇笑道:“明儿是上巳节,我们奶奶说蟠香寺的观音签最灵验,一则邀姑奶奶一道去进香求签,二则也是出城踏青,逛逛山水散散闷。”
李纨正觉呆在家里闷得慌,听了便笑道:“我是必去的,只是不知除我之外你们奶奶还邀了其他人没有?林妹妹可去不去?”
那媳妇闻言忙笑道:“除了奶奶外还有顾家老姑太太,我们姑娘也去。”
李纨闻言笑道:“你回去回你们家奶奶,就说我明儿一早必准时赶到。”
那媳妇答应着去了。
次日一早,刘有福便备好了车轿,李纨梳洗妥当,便带着淡菊等人前往林府,同黛玉会齐了,方启程出发。
行到城门,远远的便见前方一行车马等在城门口,十几乘轿子,浩浩荡荡,正是颜慧一行人。
众人寒暄了一番,方重新出发。
离了熙熙攘攘的街道,视野便开阔起来,出城行来,只见柳绿桃红,百花齐放,放眼看去,便是一望无际的田地,又有连绵青山,虽不甚大,却树木繁盛,郁郁葱葱。
远远望去,那天上颜色如洗过的一般,地上苔青土润,零星种着些桃李杏树,青梅如豆,桃树上的花苞犹带着露珠,分外精神。
李纨看着眼前的一切,直觉鼻间呼吸的空气都是清新沁凉的,令人心旷神怡。
李纨正在轿内畅观景致,忽听见后头一阵马蹄声,回头望去,却是一个少年带着几个小厮打马而来,正心下疑惑,忽听见仆妇们唤他湛三爷,方知这少年就是黛玉的未婚夫婿,那位顾家小公子。
李纨虽然去过顾家两次,却还从未见过顾公子,心下颇为好奇,不禁凝神打量,只见他十五六岁年纪,穿着件月白箭袖,外罩天青色貂皮斗篷,生的清隽秀逸,目若朗星,犹如芝兰玉树一般,心下暗暗点头,这位顾家小公子相貌出众,气度不凡,与黛玉真是一对璧人。
只见他走到黛玉车前,从随从手中接过一个攒盒递进车内,低声说了什么,方打马离开。
行了约有一里多路,顾家一个仆妇便来传话:“老太太吩咐:‘前头就是下处,请贾奶奶前去用茶。’”
跟车的婆子连声答应,走不多会,过了一座大石桥,来到一处田庄,只见树木成荫,泉壑幽清,颇有田林风趣。庄门外临着小河,岸边柳树成行,一带柳阴,转过小桥,便见庄门。
到了门前下车。进得门来,庄头媳妇早迎出来,给众人请安问好,李纨才知这田庄是顾家的产业。
庄子约有七八亩,遍种树木,南面三间明的套进作正房,东首八角亭子,竹帘四映,两首三间配房,花墙外几株垂柳间着红桃,院内满架朱藤,清香馥郁,虽是庄上,布置的却甚是精雅。
顾府派来办差的媳妇、婆子早已铺设妥当,各样齐备。
众人赏玩一番,进了大厅,见了礼按次坐下。
各自请安问好,李纨颜慧姊妹多日不见,十分亲热。
顾湛上前给李纨见了礼,李纨命淡菊送上表礼,笔锭如意的金锞一对,表礼两端。
顾湛谢过后收下。
黛玉也上前见姑奶请安,顾老夫人满心欢喜,拉着她坐到自己身旁,亲热之至。
顾湛看了黛玉一眼,见她只扭着头与映雪说话,连个眼神也不给自己,不禁有些失望,只得捧着东西退了出去。
李纨看在眼里,暗暗失笑。
媳妇婆子们摆上各色茶点,映雪吃了两口茶,起身推开后窗,不禁一怔,忍不住叫黛玉过来:“妹妹,你快瞧瞧这边的景致,真真好看。”
黛玉走过去一看,一时也怔住了,只见窗外尽是稻田,远望云山重叠,竹树迷离,桃柳参差。
一带花墙,编着竹篱,上边缠着蔷薇宝相等各色花卉,一条数尺宽的小溪淙淙流过,傍着竹桥南去,正面一间小亭,周围皆植桃树,有一二株高而大的,有五六十株密而小的。
对着小亭两边亦有数株,浓香密叶,甚是旃檀。
遍地菜花新雨后照着日色闪闪烁烁的分外光明,几个乡村妇女挽着竹篓联袂而行,几个才留头的小姑娘挽着彩绳戏耍,远远的有个牧童,倒骑水牯牛,从溪边转了过来。
黛玉赞叹不已,道:“这景致比陶公所见之桃花源也不差什么了。”
映雪闻言笑道:“妹妹素擅丹青,赶明儿画下来便成了。”
黛玉听了摇头笑道:“这春景只合工笔描绘才好看,我只会几笔写意,于工笔一道却有限,勉强画出来也是有形无神,反而不美,倒不如不画。”
众人皆知黛玉性情,听了都只一笑,顾湛却记在了心里。
茶过,映雪就拉着黛玉同到庄上去游玩。
顾老夫人瞅了自家孙儿一眼,忍不住摇头,道:“湛儿,带你两位妹妹去逛逛,那边的桃花开得好,顺道去折几枝来插瓶。”
顾湛目光一亮,忙答应了,微红着脸看向黛玉。
黛玉面色一红,低了头不言语,到底被映雪拉着出去了。
李纨与颜慧相视一笑,其他人也都面带笑意,都心照不宣,知道顾老夫人是故意让这对未婚小夫妻培养感情,虽说时下男女规矩甚严,但两人已名分已定,过了明路,并不算逾矩。
李纨心下暗暗为黛玉欢喜,看今日这情景,顾湛对她十分用心,顾老夫人也十分开明,并不是迂腐之人,可以想见日后黛玉在夫家的日子不会难过。
这厢三人来到桃林,一时静默无言,映雪来回扫了两人一眼,见他们两个都红着脸,你偷看我一眼,我偷看你一眼,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摆手道:“一路只我在说话,实在累得慌,我去那边歇歇,你们自去折花罢。”说罢不待黛玉反应过来,便一溜烟跑了。
作者有话要说:下一更在周二,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