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我在天龙世界当神仙10

时光荏苒,眨眼已过五年,赵宋的治下却像是过了五十年。

街道上人来人往,装扮一新的小娘子们,在各个摊贩店铺间流连忘返,人们早已习以为常,个个面带笑意,或匆匆行走只顾忙自己的事。或慢慢游览,看一看这汴京的繁荣盛景。

是从什么时候起,女子也如男子一般,拥有了独立的自主权,她们可以像男子一样经商、入学、为官。

其实,仔细想想,那也不过是五年前的事……

醉仙楼的说书先生,还在大讲特讲五年前仙子降临,和这些年官家颁下的一项项利国利民的政令。

“话说那一日,黑压压的乌云遮天蔽日,瓢泼大雨倾盆而下,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小老儿眼见自家房顶就要被那狂风掀起,惊惧恐怖,却又无可奈何。

我那不成器的大儿子领着几个小的,死命的顶着砰砰作响的房门、窗户,可就算顶住了门窗,这房顶被掀了,在那样极端的天气下,小老儿一家老小还哪里能活下去。

我当时就大喊一声‘天要亡我!’真以为这一家老小就要丧命在这贼老天手里。却不料大儿子忽然大叫道:“爹,您听,风停了,雨也停了。”

小儿子也道:“爹,外面有光了。”

我走上前去,贴在门板上一听,果然那呜呜直叫的怪风、和水泼似的大雨都停了,我那大儿子欣喜若狂,飞快将门打开,就见本来黑如墨漆的天空,竟是万里无云,一碧如洗。

再之后的事情,想必在场众位都见到了,还用小老儿再费口舌么?”

众人一阵嘘声,又是这样,这老头子每次讲到这里,就开始收茶水钱了。

果然,一些外地的客商正听的兴起,纷纷起哄让小老头继续说下去,京城本地的百姓们虽都见过当日的大场面,可他们却很喜欢从不同的人口中,听到不同的‘仙人下凡记’。

仙人与官家,都是他们小老百姓的恩人哪!

无论怎么夸,用这世上最好的词去形容他们,都不为过。

是已,无论这样的故事,听了多少遍,又听了多少个版本,他们总是愿意继续听下去。

待小二哥走了一圈,收了一托盘铜钱,送到小老儿跟前,他才又喝了半盏茶,大笑道:“那一碧如洗的天空,忽然就现出一道巨大的彩虹桥,在彩虹桥的另一端,有手执兵器的金甲金将缓缓飞来,彩凤金龙相继飞至,漫天的霞光中,仙子手托传音法宝、护身法衣、延年益寿丹等宝物赐予官家。”

虽然还是那一套,未能听到什么新鲜的词汇,但底下百姓还算捧场,叫好声不绝。

小老儿又喝一口茶,清了清嗓子,继续道:“当年,咱们百姓苦,官家也苦,官家年少登基,可自官家亲政以来,范纯仁、吕大防等老臣仗着资历把持朝政,政令出不得宫门,像现在实行的官员考试,均田制,免除其他所有赋税,只收取三十税一的土地税,三十税一的商税,这样利国利民的大好政策,在当初,可是连皇宫的门都出不了呢!”

底下人一阵唏嘘,谁都知天子尊贵,却又有谁能知道,天子初初掌权时,会这般的艰难呢。

有一人大声道:“官员考试制度,那些官老爷们能同意才叫怪呢,考上的是官,考不上的就得去太学,可就没俸禄可领了,你当他们傻啊。”

众人顿时一阵哄笑,这还真是,少年天子初初亲政,就给朝中大臣来了这么一手,那些大臣要能同意就怪了。

“再说等清查完土地,朝廷不就知道少收了多少税了,咱们百姓是按时交税了,可那些税到底是进了某些官员的兜里,还是进了国库,这可说不准呢。”

这人一开口,赢来一众人的附和。他们不知朝政,也不知这些官员究竟是为何反对?但他们知道,如果清查田地对他们有好处,他们必然不会反对。

其实,这些当官的在清查田地这件事上,还真有些冤枉。大宋的俸禄极其的高,比历朝历代的都要高,就以宋时的宰相为例,基本工资300贯,职务工资300贯,添支(学士补贴)50贯,餐费50贯,一月就有700贯合法收入,一年8400贯。除此之外,宋代的皇帝还格外的大方,每三年一郊祀,还另有大额赏赐,只赏赐这一项平均下来每年就有500贯。这还只是银钱方面,官员俸禄,除银钱外,还有布匹、米面,羊、马匹、酒、茶、炭等等实物收入。折合成软妹币,大宋仅一位宰相的年薪,就能达到400万。

且大宋有功名的读书人,还没有明朝以后可以荫蔽他人免除徭役赋税的能耐。

所以,他们激烈反对,绝对抵制的不是清查田亩,给百姓减免赋税。他们一心反对的是‘官员考试’,考砸了就没铁饭碗了啊!

虽然清查田亩、实行均田这一项,他们同样不赞成。但还真没到为了此事,就全体官员与皇帝都对着干的地步,毕竟政策再好,也得看实行人啊。

谁让赵煦一下子提出两个政策,却都损害了他们自身利益。而官员考试这一项,又太过切中要害。

其实,当初,赵煦提出这两条政策,就是为了试探底下的臣子,想看看他手底下有几个真正为大宋着想的,毕竟朝廷冗官,冗费,冗兵太过严重,只要是个有识之士,就能看清这些冗员,对于朝廷的害处。

却不料,高薪养廉没能养来忠心为国,却养出来一群寄生虫。只官员考试,不合格者退回太学继续读书,不再按实职发放俸禄这一项,就被所有官员一致抵制了。而清查田亩,实行均田制,更是无人提及。

不得已,他也只能请唐一菲,又上演了一出神仙降临,当着京城百姓的面,将他大夸特夸一通,又赠给他一套刀枪不入,水火不侵的法衣,一件可使他的声音传遍天下的法宝,另有护卫皇宫,只听从他一人差遣的金甲神将两百。

至此,那帮得了便宜还卖乖,又极爱面子的文臣们,不得不屈从于赵煦的政策,各个府衙所有官员,统一两场考试,一场是各自所在部门的考试,像户部,就要考钱粮术算,国家共有多少土地、多少人口,新的税法颁布后,预计当年能得多少田税……,工部就要考兴修水利、如何防止黄河河水沙化、武器研发……。第二场考试,要考核大宋律法以及对各部门职司的认知。

通过的,自可继续为官,没通过的,还想继续为官的,全去太学好好学习,来年大考时,可再次报名考试。不想再当官的,又不愿意去太学的,可自请革除功名,没了进士的功名,朝廷自然不会再管他们。

这一番大考考下来,只京师一地,被退回太学继续学习的官员,就有四分之三。这也幸好大宋官员泛滥成灾,通过考试剩下的这些官员,又经赵煦一番调职,整个大宋那臃肿不堪,动都动不了的车身,都变得轻盈便捷了许多。

一时政通人和,赵煦与余下官员,均是大感舒畅。

定下官员考核之后,赵煦又命各地官府,乡镇以上所在,必须建立官学,令当地秀才、举人为当地十岁以下、五岁以上的男女孩童开蒙。所学内容为,国法军规、三字经、百家姓、孝经、术算、格物。另自军中选拔武艺高强者,奔赴各地官学教导孩子们习武。

除此之外,还另派官员去各地巡查,将由原明清提议,赵煦编撰的‘思想品德’一书,下发至各地学馆,要将忠君爱国,保家卫国的思想,深深植入孩子们心中。

继去除冗官,为朝廷选拔有用之士,兴办官学之后,赵煦终于向军队动手了。

大宋官员泛滥成灾。同样的大宋的官兵一样泛滥成灾,国家每年收入,十之七八都付军费了。尽管如此,大宋与他国的战争,却向来输多赢少。

等到赵煦清查禁军时,先不说那些吃空响的,就只那二十万从来不曾真正训练过,只为权贵服务,给他们盖房子种地,却吃朝廷俸禄的官兵,就几乎将他给气死。

赵煦气过之后,直接将这二十万农民革除军籍,给谁干活,就找谁要俸禄去吧。这样的军卒谁爱养谁养,反正他是不养的。

自此,京中权贵又少了一批,赵煦因怕反弹太过激烈,只让户部找这些敢于拿禁军当佃户用的权贵,收回了这二十万大军十年的俸禄。

就算如此,也将一些权贵给弄得灰头土脸,个别不善经营的倾家荡产才算还清了贪污朝廷的银子。

毕竟,权贵们享乐惯了,吃穿用度无一不精。他们早已习惯支使那些‘禁军’,将他们当作自家的佃户来用,却从未付过他们分文。省下来的那些钱财自然也理所当然的,被他们挪作他用了。

再彻底解决了朝廷‘禁军’轮为权贵佃户,又为朝廷收回大笔资财后。赵煦开始清查空饷,还是和之前一样,谁手底下有吃空饷的,都给予一次向朝廷补交银钱损失的机会,一月内未能将‘空饷’上交户部,就会被抄家罢官。

个别将领,可再给予一次机会,留在军中继续为国效力。只是这样的人,日后的俸禄朝廷只会发放一半。直到将所吃空饷全部扣除,才会给他们发放全额俸禄,可以得到晋升的机会,在此之前,就永远别想着升官发财了。

这次查空饷,各军监军都有问题。一时间,所有人看文官们的眼神都不好了。

经过赵煦这一连两次重拳出击,无论是先倒霉的文官,还是后倒霉的武将,一下子都老实了。

做到这一步,从外表来看,已经可以了,但实际上还远远不够。

赵煦又将监军的职务重新调整,监察之权还有,但再想像以前一样,对着领军将领大呼小叫,不听话就上折子告状,动辄说某某有谋反之心。等真打仗的时候,又自诩孔明在世,就喜欢横插一杠,当一回军师的隐。每每领军大将说全力进攻,他们非说敌军势大,快撤退。或者将军说进攻,他们认为进攻时机不对,以监军之责非压着将领出不得大营。更有甚者,认为己方将领不够光明正大,开战前没通知敌国,说出一大堆‘仁义礼智信’,要让四方蛮夷都知道大宋是礼义之国的屁话。那是再不可能了。

大宋的武将,终于迎来了他们的春天,再不用受监军的窝囊气了。

而各地的监军们,在换了一茬又一茬,因各种以往在他们看来理所当然的事件,监军该尽的义务,而统统罢官后。文官们终于明白,监军一职再不是什么香饽饽了。

想像以前一样,以文压武也不可能了。

无论去哪里当监军,首先要与将领处好关系,还不能将领说什么就是什么。不然,万一这将领造反了,那监军一样是抄家灭族的祸事。

监军即是朝廷的眼睛和耳朵,又不能干预将领行事。只要将领不造反,不吃空饷,不欠发士卒俸禄,就没监军的事。至于打仗的时候,他们也只需负责记录战役得失,其他的,都不归他们管。

当派出去的第三批监军再次被罢官后,文官们的心情非常的不好,以往那些仰他们鼻息的军中莽汉,这时候也敢在他们跟前,显摆自己的官位了。

文官不痛快,但经历过先前那次考核,留在朝中为官的官员,至少还知道官家不好惹,为了官位,他们不敢太出格。

但那些太学生们,却没有这些顾虑,他们开始聚众闹事,四处散播限制监军权利的危害,到处说大唐就是亡在军权过大,再这般下去,大宋灭亡不远矣。

赵煦只是听听,并不以为意。他全然不将这些言论放在心上,他又不傻,唐时那不叫军权过大,而是军政财权集于一身,才引起那么大的乱子。

可到了宋朝呢,将军别说政权、财权了,连本来就该属于他们自己的将领权、指挥权都要没了。

就像元明清说的那般,这样的军队能打胜仗就怪了。

太学生们见谣言动摇不了官家,又聚集大批太学生,于皇宫前静坐。可惜,赵煦也不是好欺负的,他直接派出嘴炮技能满级的元明清,与这些太学生的十位代表,在皇宫前展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辩论。

元明清舌战群儒,一战成名。在他出发前,赵煦给了他一个拥有地图喊话功能的玉牌,他虽只有一人,却可以将声音传遍整个汴京城。

很快,爱看热闹的人们纷纷自四面八方而来,就算离得远的,不方便来的人,也开始侧耳倾听,他们有幸目睹了一场‘诸葛骂死王朗’的大场面。

一个个自以为学富五车的太学生上场,又被骂得灰头土脸,以袖掩面而去。

元明清毕竟从后世而来,他见识过太多辩论名场面,他也非常清楚,怎么才能将话题引向对自己有利的一方。

无论你想跟他辩什么,最终都会落入到他的陷阱中。就算有那侥幸不中计的,他也会以非常无赖的‘高声压制法’‘抠字眼法’‘以偏概全法’‘以点论面法’等等方法,将那些太学生们一个个给说的哑口无言。

就算偶尔有一二言辞激烈,或他自己都听不太明白对方说的是啥,太学生们却纷纷叫好的。元明清这个心黑脸皮厚的人,才不管这人说的是什么意思,只管大声说自己的论点。反正他手里有个能声传全城的大喇叭,对面那文弱书生哪怕喊哑了嗓子,能传进百人耳中就不错了,且他们那文绉绉的话,除了他们自己能听明白,百姓有几个知道是啥意思的?

他的话就完全不同了,他说的都是大白话,还可以传进千家万户。只要他说的话通顺有理,是站在为国为民的大义上,就没人能奈何得了他。

……

经此一事,赵煦对于元明清的认识更深刻了几分,他越发觉得唐仙人有识人之明。同时,他也有些自得,像元明清这样的祸害,他都能变废为宝,可见他赵煦已深谙用人之道。

面对笑得一脸自得的赵煦。元明清再次叹气,他知道只要唐一菲还在这个世界,他就不可能逃得了。为了能过得松快些,不再被塞进纸人里,夹在书页间。面对赵煦分给他的杂活,他总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

就像这次‘舌战群儒’,他就曾与赵煦说过‘若非看在官家面上,给他们留些颜面。在第一个说出大唐亡于将领权利过重时,他就会问他们王莽是怎么篡了汉家王朝的?再告诉他们,如今的天下,皇帝与其防备那些‘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将军,还不如去防备这些整日将忠君爱国挂在嘴上的士大夫,架空天子的权利。’

赵煦听后,只给了元明清一句话‘你就是看不得文臣得意,武将受欺。’

元明清暗暗点头,总算有个明白他的人了。他的确就是见不得那些文臣太过得意,怎么说,他也是天策府出身,怎么可以让这些只知拿俸禄的禄虫给压在头上。

话说,当初,刚来这个世界时,他也没想着要复唐,还不是在守了一段时间雁门关后,他才知道这个世界里的监军有多坑,将军有多不容易。

从那时候起,他对监军的恶感越来越深,随着时间的增长,就渐渐有了要复唐灭宋的念头。直到五年前,雁门关的监军看上了外出游玩的康敏,还敢向他出言讨要。

他在弄死了那位监军之后,也彻底将心中那不成形的念头化为实质,只可惜,他雄起的时间还是太晚了,没容得他细细筹谋,就意外遇到了来自辽国的美人,他将计就计,想用辽国的间谍,成就自己的大业。

一切都按他的谋划进行着,然而,辽国的大军还是未能攻破雁门关,宋军的援军反而要到了。他不得不以正义的形象,再次出现在雁门关下,带人堵在城门洞中,亲自抵挡住辽军最后的进攻。

此事过后,先是有甘清密报朝廷,他的小妾通辽叛国,他好不容易将此事压下去,没过多久,竟然又有修仙者降临。

虽然,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贪花好色,喜爱一切美好的东西,又嫉妒某个书中的主角,看不惯他的好运气,想抢了他的金手指,看他的笑话。

可如果没有唐一菲的出现,待几年后,赵煦一死,那个只会写字画画不通朝政的端王继位,他也一定能夺得大宋天下。

毕竟大宋的武将们过得实在太过凄惨,他们的忠心度自然也不会太高,稍加威胁就能收为己用。

可惜了他的一番筹谋啊!

他想得太过入神,却没发现,赵煦在认真打量他。

赵煦:“元明清,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不就是觉得仙人的出现,坏了你的计划。怎么,还不甘心?”

元明清摆手:“别,官家,你可别这么说。我就是个贪花好色、小富即安、还想扮英雄的小老百姓,要不是雁门关监军看上我老婆,还直接找我要人,你以为我可能放着香车美人不爱,却去搞什么复唐大业。”

赵煦:“五年前雁门关是有个监军死的不明不白,查来查去也没能查出来他的死因,看来是你下的手了。可你若没有争天下的心,为何三十年来,不曾将良种拿出来推广,造福一下天下百姓。”

元明清苦笑道:“官家,你真当我有良种啊。我是知道哪里有良种,却没办法去取,只得等有实力了,再派人造可以在海上航行的大船,去西洋寻找良种。”

赵煦冷笑:“仙人说过,你有玉米、红薯,别想在此事骗朕了。”

元明清:“我是有这两样,可它们都种不活啊。再说就算它们能种得活,只有那两块红薯,一根玉米棒子,什么时候才能推广开啊?再说了,我若有那心机有那想法,我不早就成了仙人口中的‘万家生佛’了,还能将这样大好的事往外推。”

对于他这一大通话,赵煦只听到三个字:“种不活?”

元明清垂头丧气道:“仙人告诉我了,我的种子根本就不会发芽。”

赵煦心说活该:“限你一个时辰内,再给朕想个赚钱的好主意。否则,我会告诉仙人,你复唐之心不死,还对仙人心存怨念。”

元明清:……

这世上还有比他这个穿越者,更苦逼的穿越人士么。

一个反贼跟在皇帝身边当谋士,他当初若帮助辽军攻雁门,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罢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他还是给皇帝陛下想新的赚钱的法子吧。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