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金风细雨红袖刀10

唐一菲观察了赵桓一段时间,发现这位小皇帝,无论是在政治手腕上,还是为人处世上,比赵佶还不如。

他初初登基,在明确知道未来的情况下,却还是将于社稷有大益的李纲给罢官去职,永不录用。

后来,又急于改革,却苦于无人可用,他没想着怎么去提拔人才,怎样将拧成一股绳的朝臣分而制之,却赖上了诸葛神侯。

自从诸葛神侯知道小皇帝那个‘梦’,他就成了小皇帝最看重的心腹。因着小皇帝耳根子软没主见,诸葛神侯不得不将无情调入宫中,负责皇帝的安危,也好在他六神无主,或自梦中惊醒时,有这么一个人在,也能给他一些安全感。

而在国朝大事上,罢了李纲官位的小皇帝,催着诸葛神侯,再次在朝上提起整改禁军一事。

诸葛神侯屹立朝堂多年,他自然不像没根基的李纲那般轻易,就被人逼下了台。

但这么些天以来,他的日子也过得颇为困难。动辄被言官弹劾,被百官为难。不过,幸而他手下有神侯府,有四大名捕,骂他骂的厉害了,他总能被动出招,令手下人去查查这些官员,是否也像他们自己标榜的那般,清廉如水,君子如风。

在诸葛神侯和一众朝臣撕的不可开交的情况下,小皇帝赵桓,对于改变大宋未来这一事情,还是一筹未展。

到目前为止,他还认为,只要他不做那三件事,大宋就不会面临绝境。不连金抗辽;就算金兵打进来,也不能赔偿给他们那么多金银财帛,牛羊布匹,以壮敌势;更不能自己亲自带人去金营中求和,再被人给扣在营中。

亲耳听赵桓说起过那个梦境的无情,此时也是醉醉的。就算是他这个只知办案,不怎么通政治的政治小白,他也知道,这些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即有了新的变故,后绪该当如何,皇帝至少也该做到心中有数。可赵桓心里是没数的。

明明离那一天还有近十年的时间,只要按神秘人送上来的‘革新三策’进行改革,大宋不仅能中兴,说不定还能趁势拿下金辽两国。

可赵桓却没那个胆子去改革,他唯一的渴求就是不要被金兵再给掳走。

所以,他没动庞大到泛滥的官员体制,只一心想着练好军队,打退欺上门来的敌人。

可纵是如此,在这件他大力支持的政策上,他也一样的没有作为。小皇帝任由听了他的话,上折子请求整顿禁军的世叔,被众多官员弹劾攻讦。

无情有时也会想,他世叔是不是也会落得李纲一样的下场。在新帝觉得事不可为时,坚持不下去时,就被他当成弃子,直接罢官去爵。

根据这些天的观察,无情认为这样的后续发展是最有可能出现的。

可他即说不动皇帝,实行‘革新三策’,也说不动皇帝在朝堂上为世叔撑腰。

虽然朝中所有人都知道,整顿禁军,是皇帝示意诸葛神侯去做的,可他们偏偏就当自己聋了瞎了,一心对付诸葛神侯。

对于赵佶父子,再不抱什么希望。

唐一菲也终于下定决定,怂恿苏梦枕,带着自己的势力去辽国当皇帝。

苏梦枕:……

他很想问问唐一菲,她是不是发烧了。大宋几十万大军攻西夏,都不曾得胜而回,而宋与辽之间的战争,也是败多胜少。

他们只用金风细雨楼三四万未经战阵的草莽,怎么可能拿得下辽国。

但想起她的诸多神异之处,最终千言万语、种种疑惑,也只化成了一句:“辽国虽内乱不止,又有金人作乱,可辽国毕竟有正规军在,我要怎样才能拿下辽国。”

唐一菲说的特别简单,也特别的理所当然:“只需搞个神兵天降,撒豆成兵,让辽国主耶律延禧自动让位,封他个安乐王,就可以了。”

沉默良久,看明白唐一菲没在开玩笑,是很认真地说占领辽国这件事,苏梦枕知其必是有大本事的人。才又问道:“那为何不令天兵天将降临大宋?也改变大宋积弱的根本。”

唐一菲叹了口气:“有两个原因:辽国马上就灭亡了,国内党争不断,各处都有农民起义,正是民不聊生的时候。你此时占领它,不仅不会受到辽国气运反噬,也不会受到朝臣和百姓的激烈反对。只要你治理好那片土地,给百姓们修养生息的时间,略略施恩,就能掌控辽国。宋虽已苟延残喘,却还有喘息之机,且大宋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还未到盼着旧朝灭亡,新朝建立的时候。

第二个原因,说来就要简单的多,我有位朋友,他也当过大宋的皇帝。我要一转身就用这样的方法去对付赵家人,夺了赵家的天下,以后可没脸去见他了。”

苏梦枕对唐一菲说的第一个原因深以为然。但他对第二个原因却十分好奇:“赵家的皇帝,是哪位官家?”

唐一菲:“赵煦。”

苏梦枕:“先帝,你竟与先帝也有旧。”

唐一菲:“以前也和你说过,我从另一个世界而来。在那里我与赵煦处的还不错。我来的时候,大宋在他的改革下,吏治清明、海清河晏、兵强马壮、繁荣昌盛,他正准备对外用兵呢。

因着他的关系,我几次好心提点赵佶,赵桓,可这对父子,就是那扶不上墙的烂泥。给他们写好的‘革新三策’,大的那个只看一眼就倒吸一口凉气,不敢再看,说好的会好好研究,直到退位,他也没能看完。

小的这个在得了此‘三策’后,倒是欣喜若狂全看完了,可高兴过后,他却又当那份策略是天方夜谭。将上个世界赵煦走过的光明大道弃如敝屣。还自以为只要不联金灭辽,大宋就不会有危机。小皇帝这般目光短浅,懦弱无能,还软耳朵没主见,我真不知该说他什么好了。”

苏梦枕哪怕早就知道,唐一菲来历神秘,时常凭空消失。也没想到,她竟几次三番为两代帝王献策,天家那父子二人,竟还看不上她的策略。

看着唐一菲略显委屈的小表情,苏梦枕不禁笑道:“我若得辽国,你可为国师。”

唐一菲:“好啊。不过你要答应我两件事。”

苏梦枕:“你说。”

唐一菲:“不主动侵略中原,宋不挑衅,绝不开战。待日后统一中原,要善待赵家子孙。”

苏梦枕:“可以,第二件呢。”他自己本就是中原人。再说以那种手段得了大辽,他要想将整个大辽掌握在手中,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若他真得了中原,像对待大辽国主那般对待赵家皇帝,也就可以了。

唐一菲:“第二件事,就比较笼统了。”她想了想,自袖中抽出一卷丝绸绣成的书轴,递给苏梦枕:“你自己看吧。”

苏梦枕接过丝卷展开,大气磅礴的字迹扑面而来,令他精神一振。

‘国内所有人统一纳税,皇室宗亲以及皇帝要为万民做表率,不可逃税。

改革科举制度,科考要加算学、格物、各部实务……,只取对朝廷有用的人才,不再以诗词文章取士。

文武科举并行。历来文武并重,不可像宋朝以文压武,将武人说的一钱不值,将他们的权利交到文人手上。亦不可像唐时,武将权柄过重。自朕改革以来,从京师到地方,财权、政权、军权,都要三权分立,不可付与一人之手。

开启民智,兴办义学。得了文、武科举功名的人,无论是秀才、举人、进士,都非朝廷官员。朝廷不可像宋朝一样予他们虚职,为他们发放俸禄。秀才、举人、进士,每月可从朝廷领二两、五两、十两银。凡领取银两者,必须在各地义学任职,教导五至十岁男女童习文练武或一技之长。任满五年者,朝廷选拔人才时,优先录用‘教育者’为地方官员。

所有官员每年有一次不定时考核、考试。视考试及考核成绩,定官员升迁,罢免。

清查田亩,实行均田……

注重商税、海关,海外贸易……

鼓励民众创造发明,改革农具,工具,兵器……

建立医学院,全民普及卫生知识,谨防瘟疫发生……

建立科学院,主攻武器革新换代……

防黄河决堤三法……

……’

苏梦枕越看眼睛越亮,待将这一卷全部看完,他不舍的抚摸着这卷珍贵的书卷。郑重问道:“却不知这般治国良策,是出自何人之手。”

唐一菲:“哲宗赵煦。这与送给赵佶父子的‘革新三策’中的内容有部分是重合的。这是我破碎虚空前,赵煦送给我的。他说,若我日后到了其他世界,还是大宋朝,可将‘革新三策’赠予当时的皇帝,若他们看得下去,愿意改革,再将这卷书送给他们。”

苏梦枕:“可惜了。苏梦枕得此天书,日后必厚待赵家子孙。”

唐一菲:“很好,那咱们就出发吧。”

苏梦枕愕然:“现在?”

唐一菲:“不现在,还等什么呢。你可以让杨无邪统计下金风细雨楼的人手、物资,让他们都到金风细雨楼来,到时候,我们连这个山头一块搬走,等你定都析津府,再找个适合的位置落下来,就可以了。”

苏梦枕心说,还可以这样做,怪道她这么有信心,可以令辽国主让位于他呢。

他倒也不再多问,直接令杨无邪去召集楼中帮众,愿意跟他们走的,尽快带家小过来。不愿意离京的,发些银两下去,让他们自己散去吧。

若是以前,他还要担心这些帮众留在京中,会受六分半堂的坑害。现在六分半堂在京中的人手,也已不足三分之二。听说,他们还在继续往边关转移。

唐姑娘的手段真是了得。不过一面之缘,六分半堂的处事风格与以前已大不相同,他们竟还生了保家卫国,护一方百姓的善心。

本来,金风细雨楼与六分半堂的争斗,虽因一山难容二虎之故,也有两方理念严重不合的原因在。

现在,他与雷损、狄飞惊都可以坐在一起喝茶谈天了。自然不怕留下来的人,再受到六分半堂的刁难。

唐一菲:“杨无邪都去干活了,我们也要走了。”

苏梦枕:“就我们二人?”

唐一菲:“就我们俩就够了,等你得了皇位,改了国号,平定国内叛乱,施恩于百姓,再来接其他人过去。开个恩科,令他们参加科考,以后还可以继续为你效力。”

苏梦枕虽不知唐一菲到底有多大的能耐,但他这个人若信一个人,就绝不会无故疑心。是已,虽然在正常人听来,像是在开玩笑的事情。他却非常严肃的通知杨无邪,他要去辽国走一遭,等心愿得偿再回来。然后,他就跟着唐一菲走了。

杨无邪:……

他有一瞬间的当机,又呆呆望着唐一菲与苏梦枕驾云飞远,他不可置信,狠狠在自己大腿上掐了一把,这才倒吸一口冷气,知道他家楼主,真的去辽国完成他的毕生心愿,为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去了。

他怎么也不敢想,他家楼主和副楼主,两人就这般,打算去辽国踹了人家的天子,自己做皇帝!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见

家园升到7级,再往上就不好升了~需要太多家园币,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