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四年十月十九日夜

    星期日(十七)出去玩了一天。上午到博物馆去看古画,看商周战国的铜器等等;下午到文化俱乐部(即从前的法国总会,兰心斜对面)参观华东参加全国美展的作品预展。结果看得连阿敏都频频摇头,连喊吃不消。大半是月份牌式,其幼稚还不如好的厂告画。漫画木刻之幼稚,不在话下。其余的几个老辈画家,也是轧时髦,涂抹一些光光滑滑的,大幅的着色明信片,长至丈余,远看也像舞台布景,近看毫无笔墨。

    柯子歧送来奥艾斯脱拉①与奥勃林②的FrancK[法朗克]③Sonata[朔拿大,奏鸣曲],借给我们听。第一个印象是太火暴,不够Franck[法朗克]味。volume[音量]太大,而melody[旋律]应付得太粗糙。第三章不够神秘味儿;第四章violin[小提琴]转弯处显然出了角,不圆润,连我都听得很清楚。piano[钢琴]也有一个地方,tone[声音,音质]的变化与上面不调和。后来又拿出Thibaud一Cortot[狄博一柯尔托]①来一比,更显出这两人的修养与了解。有许多句子结尾很轻(指小提琴部分)很短,但有一种特别的气韵,我认为便是法朗克的“隐忍”与“舍弃”精神的表现。这一点在俄国演奏家中就完全没有。我又回想起你和韦前年弄的时候,大家听过好几遍Thibaud-Cortot[狄博-柯尔托]的唱片,都觉得没有什么可学的;现在才知道那是我们的程度不够,体会不出那种深湛、含蓄、内在的美。而回忆之下,你的pianopart[钢琴演奏部分]也弹得大大的过于romantic[浪漫底克]。T.C.②的演奏还有一妙,是两样乐器很平衡。苏联的是violin[小提琴]压例Piano[钢琴],不但volume[音量]如此,连music[音乐]也是被小提琴独占了。我从这一回听的感觉来说,似乎奥艾斯脱拉的tone[声音,音质]太粗豪,不宜于拉十分细腻的曲子。

    ①奥艾斯脱拉(DavidOistrakh,1908—1974),苏联著名小提琴家。②奥勃林(NikolayevichOborin,1907——1974),苏联钢琴家。③法朗克(1822—1890),比利时作曲家。①狄博(1880—1953),法国著名提琴家。柯尔托(1877—1962),法国著名钢琴家。②T。C即狄博与柯尔托两人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