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曾左不和

  清代有一种很有名的职业,叫师爷,也就是高级的幕僚。而最有名的师爷是“绍兴师爷”,因为浙江绍兴盛产师爷。可在晚清,当时全天下最牛的师爷,或者亦可说是史上最牛的师爷,并非来自绍兴,而是来自湖南。他的名字,叫左宗棠。

  左宗棠,最初不过是一个湖南师爷,但他与湘军的成立与发展其实是有着莫大的关系的,事实上,后来湘军各级将领也把左宗棠当成是湘军实际上的领袖之一。一般来说,较为通行的说法是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是湘军实际上的三个核心人物。

  但曾国藩、胡林翼作为湘军两大核心一般人容易理解,因为曾国藩一直是湘军实际上的统帅,而胡林翼则一直任湖北巡抚,为湘军提供人力与物力的支持,是湘军后方大本营的主要负责人,这两人一文一武,也被当时的人称为最理想的黄金搭档。

  可左宗棠很长时间内只不过是一个师爷,虽然他是一个很牛的师爷,甚至可以说是史上最牛的师爷,但再牛,也不过就是一个师爷而已,怎么能跟曾国藩、胡林翼并驾齐驱,成为湘军三大核心之一呢?

  其实,这个疑问的答案就在于曾国藩。可以说,是曾国藩刻意把左宗棠推上了湘军核心领导人的位置。

  但是这样一来,就又有了一个疑问,各种史料历来都说曾、左不和,两个人别别扭扭斗了大半辈子,左宗棠甚至到了晚年逢人便说曾国藩的不是,曾国藩对此也特别有意见。两个人这种关系,怎么可能并驾齐驱、同为湘军的核心呢?而曾国藩又怎么会一力把左宗棠从一个师爷的位置推到湘军核心领导人的位置上去呢?

  当然,要解答这个疑问,还得先从左宗棠那个最牛师爷的身份说起。

  左宗棠,字季高,自号湘上农人。

  他这个“湘上农人”的号比较有意思。他虽然中过举人,但考进士一直考不上,他也觉得很丢面子,所以后来索性连自己举人的身份也不好意思提,说我就是湖南的一个老农,所以叫湘上农人。你听他取这个号,好像还是挺谦虚的。但左宗棠根本就不是一个谦虚的人,他除了这个很自嘲的“湘上农人”的号,还给自己取过一个更有名的号。叫什么呢?叫——

  “今亮”。

  这“今亮”是什么意思呢?

  很多人乍一看、乍一听也都搞不清是什么意思。今天很亮?还是昨天很暗?

  其实不是这个意思。左宗棠这个“今亮”的号说起来简单之极。他为什么叫“今亮”呢?他的意思是——我左宗棠,就是当今的诸葛亮!

  你看,傲到这份上,那个“湘上农人”肯定也不是谦虚了。

  那么,左宗棠为什么这傲呢?

  有个成语是标准答案:恃才傲物。

  有才的人,他才傲。越是有才的人,就越傲。傲到左宗棠这个份上,那他的才学就不得了。

  果然,左宗棠的才学在当时足以称得上是惊世骇俗。说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就被一代名士、两江总督陶澍视为是“国士”,就是可以担当国家大任的栋梁之才。当时陶澍六十多岁,而左宗棠只有二十多岁,陶澍是两江总督、二品大员,左宗棠只是一个落魄的举人,连个一官半职也没有。可陶澍非要与左宗棠结为忘年交,甚至临终时把自己年幼的儿子托付给左宗棠,既让儿子认左宗棠为老师,又主动请求要与左宗棠联姻,让儿子将来长大要娶左宗棠的女儿为妻。因为陶澍是晚年得子,所以他死的时候儿子还很小。这样一来,陶澍的儿子既成了左宗棠的学生,又成了左宗棠的女婿。

  如果说陶澍对左宗棠的赏识还只是个孤证,那么另外一个人对左宗棠的器重就更能说明问题了。这个人就是最早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

  有一次林则徐经过湖南,指名要见这时候正隐居乡间的左宗棠。结果林则徐一见左宗棠,一番彻夜长谈之后,这时候也已经六十多岁的林则徐对三十多岁的左宗棠一样惊为天人。林则徐把自己多年来整理的有关山川地理的资料与地图全都交给了左宗棠,说将来光复山河,抵御外侮,乃至维护国家的安定,就要靠你左宗棠了。而且因为有你左宗棠在,我林则徐老则老矣,也死而无憾了。最后,林则徐临别之时,亲笔为左宗棠写了一幅对联,就是那句人尽皆知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以林则徐的识人之明,也如此推崇左宗棠,这说明左宗棠的才学真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

  后来太平天国起义,石达开率部经过湖南的时候,也曾经约见过左宗棠。但道不同不相为谋,左宗棠后来悄悄地溜走了。石达开知道之后,大呼可惜,说左宗棠这样的人,要是不能为我所用,也应该杀了他,不能让他走。他这一下蛟龙入海,猛虎入山,将来肯定是我们太平军的心腹大患。

  果然,左宗棠后来真的成了湘军的核心领导人之一,成了太平军最大的敌人。

  陶澍、林则徐、石达开,这几位都是参照系,他们就可以参照出左宗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所以左宗棠才学很大,这在当世,就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后来,公元1852年,太平军打到了湖南,湖南巡抚张亮基重礼聘请左宗棠出山,左宗棠入张亮基的幕府,成为张亮基最倚重的幕僚,由此开始了他史上最牛师爷的人生历程。

  左宗棠成为张亮基的师爷后,殚精竭虑,大包大揽,把湖南的军政大事全扛在自己的肩上。连曾国藩不愿出来办团练,他也想办法让曾国藩出山过。

  要说,左宗棠就是有才,在他的筹划下,太平军围攻长沙三个月也没打下来,结果西王萧朝贵还在长沙城下战死了。可以说,就是因为有左宗棠在,张亮基才勉强保住了湖南。这一下张亮基更是把左宗棠不是当“师爷”、而是当“爷”一样供着。当时湖南军政大事,全是左宗棠说了算,所以说他是最牛师爷一点儿也不过分。

  后来,张亮基调到湖北去了,骆秉章接任。张亮基交接的时候嘱咐骆秉章,说我别的都没什么好交待的,左宗棠是大才,一定要倚重他,这是唯一重要的事儿。

  骆秉章谨记在心,一上任,亲自接触之后,发现左宗棠果然不得了,于是也像张亮基一样什么事全听左宗棠的。这一下左宗棠名义上只是一个师爷,但他的地位在当时的湖南,是巡抚之下,一人而已。

  左宗棠是有才,而且不是一般的有才,要不然也不会成为史上最牛的师爷。但才学大的人,也有一个毛病,就是恃才傲物。就是因为恃才傲物,左宗棠才自称“今亮”,以当世的诸葛孔明自负;就是因为恃才傲物,左宗棠才一直都不把曾国藩放在眼里。

  民间流传着很多左宗棠与曾国藩之间的那些不愉快的小插曲,最有名的是两个楹联故事。

  一次是左宗棠在看小妾洗脚,刚好被曾国藩碰到,他就嘲笑左宗棠,出了个上联,叫“看如夫人洗脚”,意思是说左宗棠掉份儿,这么大一位英雄豪杰,居然喜欢看小妾洗脚。

  左宗棠也不客气,针锋相对地回了曾国藩一句:“赐同进士出身”,也揭了曾国藩了老底,说他原来考进士的时候成绩不好,只混了个赐同进士出身,这也一直是曾国藩的一个心病。

  还有一次,曾国藩对于左宗棠经常跟他找别扭感到十分别扭,就出了个上联,说:“季子才高,与吾意见常相左。”左宗棠字季高,这个上联巧妙地嵌进了“左季高”三个字。

  左宗棠才学惊人,当即出口成章,立刻又针锋相对地回了个下联:“藩侯当国,问他经济又何曾?”也把“曾国藩”三个字嵌了进去,而且意思更辛辣。

  曾国藩说你不是才高吗,怎么老喜欢跟我找别扭呢?那意思是说真正有才的人不应该这样。左宗棠立刻给曾国藩找回了别扭,他回答说,你都封侯拜相了,按理说就像你的名字一样是国之藩篱了吧,可问你国家大事,所谓经济天下,振兴邦国,你曾国藩又懂什么呢?

  你看,真是针尖对麦芒,一物降一物。据说曾国藩那么大本事,碰到左宗棠就没辙儿,总是被他气得吹胡子瞪眼的。

  这些还是生活小事,曾国藩肚量大,还可以容忍左宗棠,但有些事,就算曾国藩肚量大,也难免耿耿于怀。这主要有三件事。

  第一件是曾国藩初次带湘军出征,结果他亲自带水师在靖港中了埋伏,当时被太平军杀得大败,曾国藩一时想不开,投水自杀,幸亏被手下救了起来。结果左宗棠到了船上来看曾国藩,不但不安慰他,还把曾国藩臭骂了一顿。王闿运《湘军志》记载说,左宗棠“责公事尚可为,速死非义。公瞋目不语。”就说你败了这么一小仗就要死要活的,实在是没出息透了,算我左宗棠看错了你曾国藩。曾国藩听了,只有干瞪眼的份儿。

  曾国藩也不是不知道左宗棠这是激将法,但别人都是安慰曾国藩,唯有左宗棠是骂他,所以他虽然并不忌恨左宗棠,也觉得这家伙嘴巴实在是太刁了。

  当然,左宗棠是为了曾国藩好,这一点曾国藩是知道的,所以这件事他也谈不上对左宗棠有意见。但第二件事他对左宗棠的意见就很大了。

  公元1857年,曾国藩率湘军在江西苦战,虽然仗打得很苦,但江西的地方官还对湘军处处掣肘,处处刁难,湘军一度连军饷、物资都供不上。但曾国藩没办法,因为咸丰一直防着他,一直不给他实权,只让他以一个前任兵部侍郎和团练大臣的名义带兵。曾国藩没权调物资、调军饷,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时候,曾国藩的父亲刚好去世了。曾国藩写了封辞职报告就回家了,那意思就是要挟咸丰皇帝,你不给我实权,我就不干了,看你这仗怎么打。刚好回家为父亲丁忧守丧,又是封建社会的定制,理由很充分,我啊,撂挑子不干了。

  对于曾国藩的这种做法,湘军内部的将领还都是理解的,但唯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就是左宗棠。

  咸丰还没发火呢,左宗棠就跳起来大骂曾国藩。骂他什么呢?说他表面上是守父子之孝,其实无视君臣大义,是个真正的不忠不孝的人。道理很简单,因为国家正在危亡的关头,你作为战场上的统帅,因为父亲死了,也不经朝廷批准,就擅离职守,就撂挑子不干,你这不是不忠不孝是什么?你再有什么理由,也说不过去!

  结果本来曾国藩回家奔丧,也还是有情可原的,但经左宗棠这么旗帜鲜明地一骂,天下士大夫都开始跟着左宗棠一起开骂,把曾国藩弄得十分狼狈。他本来死了爹就挺倒霉的,再加上要挟咸丰要实权就没要到,最后还被左宗棠引着天下读书人对自己一番痛骂,所以曾国藩心里窝火坏了。

  第三件事,左宗棠更是惹急了曾国藩,两个人因此公开交恶,从此断绝了私人关系。这是到了1864年,曾国藩率湘军终于攻下了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太平天国起义最终被扑灭。曾国藩攻下天京之后,向朝廷报功,说太平军方面基本上没有漏网之鱼,洪秀全自己在城破之前几个月就死了,洪秀全唯一的儿子洪天贵福也在城破之日被杀死了。因为洪秀全的儿子也死了,这样就彻底没有心腹之患了。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结果。

  可就在这时候,身为湘军在浙江方面的统帅左宗棠,给朝廷上了一本,又揭了曾国藩了老底,说曾国藩撒谎,谎报军情,因为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根本没死,而是在城破之日趁乱逃跑掉了。

  这一下,曾国藩可就有欺君瞒上的嫌疑,朝廷也因此狠狠痛责了曾国藩,不过是因为他剿灭太平天国有功,才没有治他的罪。

  这一下,曾国藩可是出离的愤怒了,说左宗棠你这不是拆台吗?连湘军的很多将领也不理解左宗棠,说你这不是胳膊肘向外拐——自己人难为自己人吗?

  曾国藩由此跟左宗棠彻底闹翻,两个人甚至断绝私交,曾国藩在公开场合都不愿跟左宗棠说话,而左宗棠也逢人就说曾国藩的不是,以至曾左不和,成了晚清有目共睹的一段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