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忠义血性

  说到曾国藩对彭玉麟的器重,就要说到曾国藩识人、用人的人才观。

  曾国藩论人才,有段有名的论述。他说我曾国藩要用的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计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全集·家书》)然后他逐条详细解释了什么叫才堪治民,怎么样算不怕死,如何可以说是不计名利,怎么才叫耐受辛苦。在说了一大通具体标准之后,他突然话锋一转,把这费了半天劲才解释清楚的“用人四大基本原则”抛在了脑后,却说了一句比这个四个基本原则更重要的一个核心,一个中心。

  他说:“大抵有忠义血性者,则四者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全集·家书》)

  也就是说,我前面说了这么多,但还有一个最高的标准,就是最好的人才,最理想的人才,最高境界的人才,一定是有“忠义血性”的人。有“忠义血性”这四字内涵的,那这人不用问,那四条基本原则都肯定具备。否则的话,虽然就算貌似具备了这四个条件的人,也终究是靠不住的。

  这就可以看出曾国藩识人、用人最根本的一条原则了,这也是他用人的出发点,也可以说是用人的最高境界,那就是要用“忠义血性”之人,说白了是要用有信仰的人,而且要用有共同信仰的人!

  一般人评价曾国藩的“忠义血性”论,往往都从德才兼备的角度去评价,说他强调所谓人才不仅要有才,更关键的还要有德,说有德有才,是极品;有德无才,是次品;但有才无德,那就是危险品了。这么说当然没错,但个人感觉把曾国藩的“忠义血性”论只放在“德才兼备”的角度来考量,可能还是没吃透曾国藩人才观的精髓。

  他身处一个乱世,他心中有一种要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在乱世中的这种理想和在一个和平世道中有这种理想是不一样的。乱世中因为环境特别恶劣,所以能坚持理想的人往往对于追求更为极端,甚至是更为极至。曾国藩在当时希望能不鸣则已,一鸣则可惊天下、展抱负、救危亡,所以他当时几乎可以说是被困在衡阳,这时候他想出来的办法就是以儒家知识分子的理想和信仰来感召天下的知识分子,使他们聚拢到自己身边来,以形成属于自己的团队和力量。所以他这时候看重的根本不是什么“德”与“才”的问题,他看重的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自己团队中最坚实的核心。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曾氏团队中最理想的中坚与核心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跟曾国藩一样坚守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理想与信仰的人,而这种人的现世标准,曾国藩来总结,就是“忠义血性”。

  所以曾国藩曾经评价湘军初期的几位核心成员,像江忠源、罗泽南、彭玉麟,甚至后来跟他闹翻了的王錱,他评价这些人,要么说“忠勇”,要么说“血性”,要么就是“忠义血性”,说白了,这些人不论有什么样的优缺点,也不论有什么样的独特个性,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人生信仰上,都与曾国藩有着强烈的共鸣。所以,曾国藩也特别容易用这一点来感召他们。

  所以这就是曾国藩三顾茅庐最终能请出彭玉麟的法子了,他真的是像刘备请诸葛亮一样第三次再次亲自拜访,当然不像诸葛亮对刘备大谈什么隆中对,而是对彭玉麟剖肝沥胆,把自己也在为母亲守丧期间甘愿夺情出山的初衷,也就是他作为一个儒家知识分子对信仰的忠诚跟彭玉麟大谈一番。

  彭玉麟这样的人,我们从其一生的表现就知道,这就是最符合曾国藩所说的“忠义血性”的一个人。所以,所谓“交人交心,浇花浇根”,在曾国藩的信仰感召下,他终于放下包袱,应允出山。

  曾国藩看彭玉麟平常最喜欢的一本书叫《公瑾水战法》,传说是三国名将周瑜周公型瑾专门训练水军的兵书,就全权委托彭玉麟组建湘军水师。后来彭玉麟和湘军另一位名将杨载福就成为湘军水师的最核心人物。

  事实上湘军的步兵战斗力是远逊于太平军的,但就是因为彭玉麟训练的水师力量超强,远胜过太平军的水师,所以两方在长江中游到中下游一带长期鏖战,湘军才能获取最终的压倒性优势。所以,基本上可以说,是彭玉麟的水师为湘军战胜太平军奠定了最重要的军事基础。

  后来,平定太平天国起义之后,曾国藩开创洋务运动,首先希望能从水军改革开始,彭玉麟为此忠肝义胆,不计个人得失,为此呕心沥血,打造了中国最初意义上的海军。因此,彭玉麟也被公认为是中国近代海军的缔造者、创始人。

  这样一个功勋卓著的奇才,高官,最难能可贵的是一生品行高洁,深情重义,简直就是一个完人。晚清大学者俞樾,也就是俞平伯先生的曾祖父,章太炎和吴昌硕的老师,自言一生谁都不服,独服彭玉麟。他说彭玉麟是“咸丰、同治以来诸勋臣中始终餍服人心,无贤不肖交口称之,而无毫发遗憾者之唯一一人”。(《春在堂集》)那就是说,人们都说人无完人,但当时人们也都认同彭玉麟就是当世唯一的一个完人!

  你看他一生重情重义,画尽十万幅梅花以纪念梅姑。

  你看他从军数十年,作为水军将领,带兵期间,哪怕身受重伤,也要住在船上,从来不移住到岸上来。

  你看他屡次受高官厚禄,却从不为之心动。

  你看他一生节俭朴素,从不追求个人享受,到晚年却把一生上百万两白银的官俸捐出来修建学校,补充海军军费。

  你看他追随曾国藩,就因为一个共同的信仰,不论再艰难困苦,也从不抱怨,从不半途而废,永远都是那么坚定。

  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男人,这样一个奇男子、大丈夫,就算称之为完人,我想,或者也不以为过。

  所以,曾国藩用“忠义血性”四字来称彭玉麟,真是再也贴切不过;曾国藩用“忠义血性”四字来感召彭玉麟,真是再也聪明不过。也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曾国藩选择信仰的人才观,才最终有了这个近乎于完人的彭玉麟。

  可是,像彭玉麟这样的完人毕竟十分稀有,可谓凤毛麟角。对曾国藩来说,能发现并找到这样的人才也实属万幸了。

  只靠一个彭玉麟毕竟不能成事,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团队,还要有源源不断的人才。那么,曾国藩又会以怎样的智慧去打造属于他的人才盛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