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口

  第五是口到与口勤。

  我们上一讲讲过,曾国藩的明强挺经智慧里有一条叫“言多必失,做多必得”,所以他个人向来是强调“戒多言”的,怎么又会在“五到”与“五勤”里有“口到”与“口勤”呢?

  其实,曾国藩“口到”与“口勤”里的“言”并不是“戒多言”里的“言”,这里的“言”恰恰是“做”的一种。

  他自己在“五勤”里解释“口勤”是“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 (《曾国藩全集·家书》)。这里的规劝与训导正是曾国藩为人的可贵之处。我们讲过曾国藩是个在历史上争议很大的人物,章太炎说他“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通俗的说法就是——爱他的人爱得要命,恨他的人恨得要死!可虽然争议这么大,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却曾经说,不论恨他爱他的人,大家倒都承认曾国藩算得上一个标准的教育家!原因就在于他的“口到”与“口勤”,原因就在于他的“规劝”与“训导”。

  曾国藩的家书、家训不仅对曾家子女、子弟进行规劝与训导,他为了要办有主义的军队,也对自己的学生、对自己的幕府成员、对自己团队的所有成员进行“口勤”式的规劝与训导,这样一来他的家训就从家庭教育的范畴迈向了社会教育,所以曾国藩家训在中国传统家训中非常独特,就是因为它不仅具有家庭教育意义,更具有非凡的社会教育意义。

  当然,在洋务运动的过程中,他的这种“口勤”是与“身勤”结合在一起的,表现为一种独特的调查研究的方式。比如在安庆内军械所发展初期,他总要在繁忙的军事乃至公务之余,到军械所生产第一线去视察,去问询,去给那些科学家鼓劲、打气。后来他到了南京做两江总督,而江南制造局设在上海,虽然两地相隔甚远,他也异常繁忙,但他只要有可能总是要过问江南制造局的发展情况。李鸿章作为江苏巡抚,之所以在江南制造局上下那么大的工夫,也是因为那是他老师最关心的期望所在。

  说起来,曾国藩的死也与他的“口到”与“口勤”有关。他晚年在两江总督任上,虽然身体羸弱,却十分关心江南制造局的发展。1871年年底,他专门到上海的江南制造局视察,当时江南制造局的总工程师美国人科尔与傅兰雅接待了这位曾大人。后来在曾大人热情而细致的询问下,科尔与傅兰雅终于说出了对江南制造局的失望,他们说以江南制造局的条件,在国外像这样的工厂,它的效率一定能提高很多倍,而在当时的中国,这简直是浪费。曾国藩问为什么会这样,科尔直说,这是因为体制的问题!

  曾国藩一下子意识到,体制不变革,他的洋务运动,他的“徐图自强”,不过终将是浮云一场!

  曾国藩脸色阴沉,一言不发,再也没了视察的兴致。自上海回到南京后,一下就病倒了。这一病就没能再好,拖延了三个月后,一手开辟了洋务运动的曾国藩终于离开了人世,时年61岁!

  曾国藩在家训里曾有一句名言,他说:“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所以他的洋务运动虽然秉承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精神,但他喊出来的口号却是“徐图自强”。

  怎么才能“徐图自强”呢?

  曾国藩的答案也很明确:

  眼到!心到!身到!手到!口到!

  眼勤!心勤!身勤!手勤!口勤!

  五到、五勤说起来也就一句话——挺身入局的智慧!勇于实践的精神!

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