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要到了,怀安县官田里面,赵知县带着一众下属在官田里面查看,只见一堆堆的粪土堆满了官田的一块地,旁边一直负责此事的农官激动的说道:“大人,属下用多年种地的经验保证,这个粪极好,就是吃肥的玉米和水稻都可以。”
“而且就像那农书说的一样,只要牲口的一半不到就可以发酵,我们试了,牲口的粪少放,叶子多放一点,时间多几天,也能成,差别不大。”
赵知县说道:“好啊,此事太好了。”
李师爷连忙恭喜赵知县道:“恭喜大人,有了这肥料,咱们这引进多年的玉米产量终于可以增加了,咱们怀安县人穷地贫,不比他们其他地方的玉米产量”
赵知县接口道:“玉米和水稻收成多了,肥料,其他的也丰收,这百姓的日子就过去了了,就富裕了。怀安县交通不便,水路不通,我一直想修路修码头可惜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本官不忍心增他们衙役啊!”
旁边的王县丞不以为然但是却接口道:“万事以百姓为重,只要百姓吃饱饭,做什么才能行。”
听了王县丞的这话的口气,赵知县大喜,赵知县原本乃是前几年的进士,只可惜考了一个同进士,去不了好岗位。
赵知县年轻气盛,不愿意在京城蹉跎岁月,就请求外放到了济州下怀安县来当知县,刚一上任,就雄心壮志,想要大刀阔斧的做出一番事业来,尤其是想修路,想修码头。
但是赵知县的这一番行动,最大的阻碍就是王县丞,王县丞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根基深厚,赵知县做其他可以,一旦要有什么大动作,王县丞就为首积极反对。
原来,怀安县穷山恶水,地广人稀,县衙里面根本就没钱,没钱想修这些工程,就是要将压力压在百姓身上。
王县丞为官多年,又是怀安县本地土生土长的人,他深知,不可逼民太过,逼得太多就会逆反,对于赵知县的想法,他从来都是反对的。
此时见赵知县情绪激动,王县丞连忙补上一句,“有了这肥料,明年收成应该会好,要看明年的收成如何,再确定后年。”
赵知县:“只要肥料到位,收成肯定好,百姓就能吃饱穿暖了,就富起来了。”
李师爷打圆场道:“月前,下面各里正已经将这方法传下去了,这几天都来报说成了,就是几处没成的也是因为没有把握时间,烧过了,都问题不大。”
李师爷接着道:“此事能成,刘先生的弟子谢继宁家功不可没。”
赵知县和王县丞都知道,这是问要给他家什么奖励,不说别的,就看他老师也不敢昧下奖励,观一书院给怀安县带来的东西太多了。
赵知县一沉吟,问道:“那谢家一族多少人。”
县主簿回答道:“之前谢继宁考试之时属下看过,那谢家乃是外迁来的人,谢继宁才是第五代,一共才七房人。”
“那就奖励谢继宁家一些银子,族里免除两次的徭役吧!”
王县丞表示赞同,于是谢家人就收到了这个好消息,谢像贤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惊呆了,忙叫家里人准备好茶好饭招待来传递消息的差役和里正。
同时让人去叫谢老三来,谢老三正在家里忙着,就听到侄子来叫自己,慌忙火急的就往谢象贤家去了。
只听到那吃完了饭的差役道:“恭喜老丈了,大人体恤你一家人,奖励你们一家人到处教人积肥方法,特地免除你们谢家湾的谢氏一族两次徭役,同时奖励你家纹银30两。”
谢老三高兴得都说不出话来了,他想着大人安排不敢不听,没想到还有奖励,忙高高兴兴的接过银子。
谢象贤连忙拿出2两银子打算递给差役打点,只见差役摇头道:“饭我就吃了,银子就不要了,我家也是种地的。”
说完就出门骑着骡子走了。
几人连忙送出去,目送人远去。里正羡慕的说道:“谢族长,你们谢家要起来了,大人竟然让你家免除两次衙役,还有银子奖励。”
谢象贤道:“托大人的恩德,”
周里正心里酸酸的,却不好多说什么了,只能笑着恭喜,然后回家了。
回家路上,周里正想着,这上面的人下来,那次不是又吃又拿,就算什么都没有,也要拎一只鸡带着走,这次谢老三家的银子都不要,还笑嘻嘻的,想来谢家人在县令大老爷那里也有些面子。
谢象贤高兴的问道:“宁哥儿呢?还没回家吗?”
谢老三说道:“还在他师父家里呢,家里正打算接他回家过腊八和过年。”
谢象贤道:“接他回来,咱们好好的准备一下,今年好好的祭拜一下老祖宗,感谢老祖宗保佑。”
谢老三高兴的答应:“明天就去,明天就去接回来,今年我家出大头,有银子了。”
谢象贤忙阻止道:“到不用如此,这是我们一族的喜事,免除徭役两次,祖宗保佑啊!我这就将这个消息告诉其他人去。”说完脚步矫健的往其他家走去。
谢老三揣着银子高高兴兴的回家,大老远的就叫道:“老太婆,喜事啊,咱们家又有喜事了。”
一家人都从院子里面走出来,等着谢老三说喜事。
听谢老三把事情一说完,都高兴极了,这三十两银子简直可以说是意外之喜,衙门里叫做事情,还供吃供住的,那里想到做完事情之后会有奖励。
谢老三畅想道:“我这就去接宁哥儿回来过年,然后去县城里面买一些东西去,咱家发财了,今年好好过。今年的猪肉就不卖了,杀一头猪过年。”
听到谢老三这句话,家里人一阵欢呼,尤其是小孩子,高兴极了。
之前的猪肉都是几家一起杀一头,然后分,平时都没有有吃的,只有干重体力活或者过年过节日的时候,家里才会吃一点肉。
今年真的太好了,同时家里的大人们都还在惦记着谢继宁让人来拉的那些盆栽,那么多,总能有一些钱的。
家里人都大胆猜想,只有谢如方隐隐约约的知道,不只是一点点钱,是很多钱,那一堆堆树根,宁哥儿先生那样见过世面的人都喜欢,肯定能卖出大价钱。
晚上,谢老三和李杏花正在堂屋烤火,只见三个儿媳妇你推我推你的走了进来,最终还是李麦穗胆子大先开口。
“爹,娘,我们好久没有见宁哥儿了,想去看看宁哥儿。”
杨氏和孙氏也跟在后面捧哏道:“是啊,爹,娘,快过年了,我们也想去县城赶集。”
要换在以前,她们可不敢想这样的事情,还是今年,家里的条件眼看着一天天变好,能吃得上饭了,就有了其他想头了。
李杏花对她们也不苛刻,小家庭存的有私房钱,钱是人的胆,三人就大胆的开口想去县城了。
谢老三看像老伴,儿媳妇的事情他一向不管,想让老伴拒绝,结果没想到李杏花也开口道:
“我也想去,之前宁哥儿说有机会就带我去县城,这会儿宁哥儿不在家,正好我去接他。”
谢老三见老伴忽然有这个想法,正想说什么,还没开口;
李杏花接着说道:“我嫁给你这么些年,生儿育女,上山下地,从来没有过一天好日子,这辈子也从来没有出过远门,这次我非得去不可。”
李杏花本来就为人泼辣,只是她话少,不像谢老三那样喜欢吹牛;平时她一贯听谢老三的,她一旦泼起来,谢老三都得让着她。
谢老三唉声叹气,想不同意,但是又不知道如何说,于是就大声的叫儿子:“老大,老二老三,你们来一下”
没想到话音刚落,就见三个儿子带着孙子就进来了,显然一早就在外面了。
显然在来找老两口之前,三个儿媳妇已经在自己小家闹过一通了,然后谢家三兄弟都败下阵来,所以才放出话了,老两口同意,他们就同意。
谢老三看着三个不成器的儿子,又看来抱着自己腿闹的孙子,半天,问出一句:“孩子怎么办,天又冷。”
李麦穗连忙说:“我可以请大堂嫂子帮忙,或者送去给她外婆,请她带两天,正好我弟弟的孩子才刚刚满月,弟媳妇有奶。”
孙氏也连忙点头,显然她也想好了孩子的安排,见全家人都盯着自己看,谢老三终于扛不住了,点头同意了这件事。
李麦穗连忙回房,赶紧将唯一一套好点的衣服找出来,这还是之前谢继宁拜师的时候带回来的布做的全家人每人都有。
李麦穗衣服找出来放好,又拿出儿子之前卖的银簪子,还有女儿的头花,放好,然后满怀期待的等待明天的到来。
一家人怀着兴奋的心情入睡,第二天一大早,两辆牛车一早就准备好了,牛老早早的就喂了,车也打理得干干净净的。
谢如方谢如伯都将小的那个请了堂嫂子带,这几天天晴,路好,决定除了奶娃娃,其他的孩子都一起去县城,然后奢侈一次,去住客栈,今天去,明天回来。
李杏花将淘换来的干菌,竹笋老母鸡等提上牛车,小孩子上牛车一路就往县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