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激励制度,民夫运输队

遇上这样的情况,邹静云没什么好的办法,只能尽己所能,为驸马殿下解决后勤上的问题,令他可以安心作战。

石林郡城外,各式物资堆积如山,杂乱无章。

这些物资都是由辎重营和南征军民夫所运输,他们从镇南关出发,沿着渊江一路南下。

虽然路程不远,可赵鼎在时间上卡的相当严格。

两天时间,要走完将近一百六七十里的路程。

若是延误了期限,运输队的长官要接受惩罚,轻则免除职务,重则当场拿下问罪。

所以当这些人抵达石林郡城后,懒得将东西整整齐齐码放好,索性一股脑地丢在城外,交给前线的人接收。

而今日,邹静云就要解决这种乱象。

来到城外,只见许多刚刚结束运输任务的运输队员,正懒散地躲在树荫下休息。

邹静云背着手走来,怒斥道。

“这些物资皆是大军所需,岂能随意堆叠。”

“若是因此有所损坏,你们岂能担待得起。”

运输物资的民夫们一路上劳累不堪,心中早就憋着怨气,听到他这话,更加气愤。

许多名民夫当即站了出来,指着邹静云的鼻子怒骂道。

“我们不比你们这些官老爷,动动嘴皮子就能把这些物资码放整齐。”

“连一钱银子的报酬也没有,却要离家千里为朝廷运输物资,能做到这个份上已经不错了。”

民夫和辎重营不同,在赵鼎的作用下,辎重营属于正规作战序列的辅兵,有粮饷拿,可以立功晋升。

而民夫则是地方官府征发来的劳力,官府只管他们的吃饭,却不会给他们更多报酬。

这还是看在他们背井离乡,为大军输送物资,也算对朝廷有微薄贡献的份上。

若是这些民夫在家乡被征发,去运输物资、修建河渠之类,官府甚至连饭都未必会给。

没有报酬,自然也就没有积极性。

见到邹静云和众人起了冲突,一位中年人急忙跑来。

“大人,我等一路上实在太过劳累,没有精力整理,因此先胡乱放在这里。”

“你是何人?”邹静云询问。

“小的汤民,是这只运输队的队正。”汤民恭敬道。

邹静云虽体谅这些民夫的辛苦,但这些物资皆为军用,若是不整理好,将来军兵们取用,又要费不少功夫。

所以邹静云不能就此罢休,他板起脸,训斥汤民。

“汤民,瞧你管的手下,难道你这队正就是这么当的吗?”

汤民虽不知邹静云的身份,但见他身上穿的锦衣华服,又曾见他跟随驸马殿下左右,定不是寻常人。

所以汤民很干脆地认错了。

“大人,小人知错。”

“你们几个,快过来对大人认错。”

“以下犯上,成何体统。”

几个民夫心不甘情不愿地走了过来,正要躬身行礼之际,却被邹静云拦下。

汤民诧异之际,邹静云做出了解释。

“我亦知诸位辛苦,刚才那番话,为的是朝廷利益。”

“你们身为民夫,承担着和辅兵一样的任务,却无任何报酬,心中难免会有怨气,这一切我和殿下都明白。”

听到这话,汤民和几名民夫心中难免感动。

邹静云和驸马殿下都是高高在上,犹如天人一般的人物,竟会记着他们这些贱民。

“楚军的后勤制度规定了输送物资,每一百里可以有百分之五的损耗,你们应该记得吧。”

对于邹静云这个问题,汤民不假思索地回答。

“记得。”

他何止记得这一点,他还记得若运输途中物资的损耗超过百分之五,整个运输队都要受罚。

轻则要求整个运输队赔偿超出比例的损耗,重则以贪墨军资的罪名全队皆斩。

所以,给楚军运送物资非但不是件美差,反而是件有很大风险掉头的差事。

但接下来,邹静云的一句话,竟把运输这件差事从杀头的差事变成了可以盈利的生意。

“汤民,若每百里损耗的物资不足百分之五,我可以做主,将其中的差额赏给你们,由队正负责在队伍中分配。”

“代价则是你们需要将物资运抵目的地后,配合官军清点物资,整理入库。”

“你认为这个办法如何?”

听到邹静云的提议,汤民楞了片刻,旋即反应过来,此中有巨大的利益。

百分之五的损耗,既是朝廷默许给运输队的好处,又是悬在运输队头上的一柄达摩克里斯之剑。

虽有护路官兵定期巡逻,清除运输队前面的危险,但对运输队而言,危险不仅仅来自人,更来自大自然。

如突遇河水上涨、洪水爆发,或是野兽袭击,都会导致运输物资的损耗大大增加。

而这些额外损耗的物资,全都要运输队员们来补上。

可现在邹静云却允许他们拿走百分之五的损耗,等于是将这件事摆在了明面上。

若损耗低于比例,他们就可以光明正大的从运输中获益。

若损耗高于比例,他们也可以将平日的收益拿出来弥补。

汤民就算再蠢,也知道这个提议比原来强太多。

“若能如此,自然是再好不过。”

汤民脸上的笑容转瞬即逝。

“可是您能说了算吗?”

一介民夫,竟然觉得自己说了不算,邹静云忽然笑出了声。

恍惚间,心底却出现失落之感。

人离乡贱,物离乡贵。

在晋国,自己是三甲同进士,王府长史官。家族的希望,家乡的荣耀,家人的补天石。

可来到了楚国,哪怕跟在赵鼎身边叱咤风云,纵横沙场,指挥千军万马又如何。

家人、同僚、同乡们看不到这一切,自己在岭南做出再大的事业,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邹静云忍不住在心中告诉自己,若有机会,一定要回家,哪怕放弃一切。

打起精神,邹静云回答汤民的问题。

“我是殿下身边最亲近的文官,我的话,自然有用。”

汤民虽仍有怀疑,却很快见到了邹静云的能耐。

不多时,十数名骑士跃马扬鞭,从郡城中离开,手中持着一张张盖上户部左侍郎大印的告示。

他们受了邹静云之命,将告示张贴在城外各处,宣告新的制度设立。

汤民和一众民夫忍不住上前凑热闹,来到城外公告栏处。

可惜汤民等人不认识字,只好请人来念出上面的内容。

“老哥,能帮我们念念上面的内容吗?”

汤民向一位头戴方巾,读书人模样的男子求助。

告示虽长,含义却很浅显,片刻的功夫,方巾男子便将上面的内容念完。

听完他的话,汤民楞了片刻。

这告示上面的内容竟和邹静云说的一模一样。

原来他真的是个大人物。

这一刻,汤民忽然有些后悔,没有好好巴结邹静云。

心中有想法的人不仅仅是汤民,见到这张告示后,方巾男子也心有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