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针锋相对的太子

没错,陈绣有了身孕,自然是赵鼎的种。

但陈绣从未在信件里透露此事,既怕赵鼎整日担心,又怕自己和孩子会被有心人针对,以至于成为赵鼎的拖累。

至今赵鼎仍被蒙在鼓里,对此浑然不知。

两日后,缓慢移动的队伍终于来到了京城郊外。

上至太子、丞相,下至贩夫走卒,全都出城只为迎接赵鼎。

但太子赵炳的脸上始终不见一点笑容。

陈丞相见了,倒也不意外,仍旧向他汇报郊迎的工作。

“禀殿下,三牲、祭品已准备好了,城中道路也已清理完毕。”

陈丞相此行,只是将工作进度做一下汇报,这点小事根本用不着他操心。

赵炳的脸色十分阴沉。

“既然如此,那就安心等我们大英雄回来吧。”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太子殿下很不开心。

赵鼎的实力今非昔比,他的到来,势必会搅乱京城的局势,影响太子未来继承大统。

所以赵炳一改对赵鼎的友善态度,变得充满敌意。

当赵鼎来到京城郊外,第一眼见到赵炳那张臭脸后,就明白了这点。

但赵鼎心中反而很快活,你是太子又如何,你看我不爽又如何?我赵鼎还是回来了,而且要你亲自来迎接。

看我不爽也就罢了,若是敢对我动手,即便你贵为太子,我也要把你打得当满地找牙。

赵鼎骑着一匹红鬃烈马,走在队伍最前方,却一直没有下马的意思。

太子赵炳见了,只好硬着头皮走过去,举起手中的酒杯。

“九弟在外征战辛苦了,父皇时常称你劳苦功高,为兄敬你一杯酒。”

这是郊迎的重头戏,君主亲自敬酒,不仅展示君王礼贤下士的风范,更能搏得大将的好感。

按照以往的例子,赵鼎应该诚惶诚恐的接下这杯酒,用言语诉说心中的感激之情,最后一饮而尽。配合太子赵炳演完这一出君臣和谐的大戏。

但今天,赵鼎偏不给赵炳这个面子。

他抬起手,没有接过酒杯,反而向外推了推。

“喝酒就免了,我刚回到京师,要抓紧时间面见父皇。”

在太子赵炳的心中,赵鼎简直是目中无人,当众打他这个储君的脸。

赵炳阴沉着脸,低声说道。

“赵鼎,给你面子才让你喝这杯酒,若是不给你面子,你连回晋国的资格也没有。”

“今日本宫亲至,不喝了这杯酒,你休想进宫见父皇。”

太子乃是国之储君,地位仅在皇帝之下,在所有臣民面前,他也算是半个皇帝。

拥有如此超然的地位,赵炳岂能受得了赵鼎的羞辱。

但赵鼎很快就会用残酷的现实教他做人,有些时候,名义上的地位不能决定一切。

“我有紧急消息呈递给陛下,若是耽搁了军国大事,你担待得起吗?”赵鼎冰冷的声音令人不寒而栗。

太子赵炳怒火正盛,岂是三言两语就可以打发的,他针锋相对地说。

“你一个从楚国逃出来的丧家之犬,能有什么重要的消息。”

太子赵炳对赵鼎离开楚国的前后略知一二,却并不真切。

在他的想法里,赵鼎一定是在楚国遭人排挤,混不下去了,这才想着逃回晋国。

这也难怪,赵鼎放出风声,说他拥有白银三百万两的财富,谁听说了能不眼馋。

晋国人不回例外,楚国人自然更不回。

“关于楚国右相石泉,还有楚国准确的兵力数字,难道这还不够?”赵鼎阴沉道。

够,这可太够了。

陈丞相在心中惊呼。

他万万想不到,赵鼎竟然知道这些东西。

在战争中,敌军的兵力具体数字非常重要。

有了这个数字,晋国就可以针对楚国的情况,动用合适的力量打败他们。

甚至是判断出楚国的战争潜力。

“既然郑王殿下有重要消息呈递给陛下,那今日的郊迎就算了。”

“我带郑王殿下回宫,接下来的祭祀,还请太子殿下好生举行。”

陈丞相站出来,拦住了想要发怒的太子。

太子赵炳就这么,手捧着酒杯,眼睁睁地看着赵鼎一行人走进城中。

他站在原地,咬牙切齿道。

“看来是我小瞧了你。”

“别以为今天的事情就这么算了,我在京城根深蒂固,你是绝对斗不过我的。”

“只要我赵炳一天是太子,你就别想在京城过安生日子。”

这时,礼部官员颤颤巍巍走到身边。

“殿下,钦天监那边在催了,他们说再拖下去吉时就过了。”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每当发动战争,或是得胜归来,人们都会举行祭祀,祈求上天的保佑,而祭祀的时间则是重中之重。

太子赵炳恶狠狠地瞪了一眼。

“本宫身体不适,你代我去举行祭祀。”

听到这话,那名官员顿时松了一口气。

虽然被临时指派了一项差事,但总比在一旁伺候这位太子殿下要好。

盛大的郊迎草草结束,京城百官万民却没有感到扫兴。

谁会喜欢看枯燥无聊的官方盛典?大家抽时间过来,还不是为了瞻仰赵鼎这位传说中的人物。

赵鼎在岭南,用水攻的办法,一战消灭十数万蛮兵,水神在世,恐怕也不过如此。

“终于见到了郑王殿下,今天真是没白来。”

“征伐四方,为华夏开疆拓土,这才是我辈大丈夫之楷模。”

几个读书人站在街道上,兴奋地抒发心中感想。

当看到赵鼎鲜衣怒马少年郎的模样,他们甚至有了投笔从戎的冲动。

一个卖糖葫芦的小贩凑了过来,随口说了一句。

“那你们就去郑王府求见郑王殿下好了,说不定他一高兴,就把你收做幕僚呢。”

“即便做不了幕僚,能得到他的推荐,去军中做一参军也好。”

几个读书人听到这话,脑袋里瞬间闪过一道灵光。

好主意!

反正我们屡试不第,在京城干耗也不是办法,何不去投效郑王殿下呢?

“你这主意好。”

“这些钱拿好,你的糖葫芦我买了。”

一个读书人拿出几枚铜板,给同伴们一人买了一串,随即商量起了投效赵鼎的打算。

赵鼎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只是在京城出了一回风头,就有人才登门求见,若是说出去,恐怕能让大皇子和太子气得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