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同情赵炳的遭遇,而是觉得赵炳的思想配得上他的苦难。
这个世界的运行逻辑难道就靠着几本国家律法,还有几句祖宗训话不成?
若真如此,世人也太可悲了,永远要活在前人的阴影之下。
以赵鼎所见,什么公理、正义,统统是无用的废话,这世间唯一真理便是强权。
若没有强权的保证,法律、道德、制度,乃至社会与国家都会荡然无存。
赵炳可笑之处在于,他到死还天真的认为自己能做皇帝,靠的是自己的合法性。
其实不然,赵炳之所以能坐上皇帝,靠的乃是军队与官吏的效忠,还有百姓们的盲从。
如今自己发兵能击败赵炳,靠的仍然是这两样东西。
而自己所凭借的,无非是远超这个时代的先进技术,以及一个新生组织所拥有的强大生命力,否则要想击败赵炳,绝不是三年五年能做到的。
“赵炳,下令所有晋军投降吧。”
赵鼎义正言辞道。
战争进行到这个地步,可谓胜负已分,再打下去没有任何意义,只是徒增伤亡罢了。
赵鼎念及大家都是晋人,更是华夏子民,不忍多造杀孽,若是换成胡人、蛮人,恐怕赵鼎非要杀得全军刀口卷刃为止。
听到赵
鼎劝降的话语,赵炳全然没当回事,自嘲地笑了笑。
“我答应你能如何,我不答应你又能如何,难道你还能放我一条生路不成。”
面对这个问题,赵鼎沉默不语。
其实沉默就已经是一种回答了。
赵鼎和赵炳的竞争早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如今发动这么一场堪称灭国之战的战争,又岂会给对方留一条生路。
退一万步说,如果赵鼎真的给赵炳留了一条生路,无异于是给自己留下一颗绊脚石。
诚如赵炳所言,只要他存在,就会有人拿他的称帝合法性做文章,变着法地对付自己,所以赵鼎不可能允许赵炳继续活在这个世界上。
如果双方交换处境,恐怕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所以从一开始赵炳就不抱有任何生的希望。
既然赵炳不肯合作,那么多说无益,不如趁早解决掉对方。
“第一亲卫队下马,把他给我捉下来,就地处决。”
赵鼎一声令下,数十名武装到牙齿的大汉翻身下马,手持屠刀逼近赵炳。
赵炳脸上非但没有惧意,反而露出癫狂的笑容。
只见他掏出一枚火折子,将其点燃。
“赵鼎,你没资格审判我,谁也没资格杀我,只有我自己。去你娘的世道。”
说完,赵炳将手中的火折子扔到脚下,大火瞬间吞噬了整座瞭望塔,赵炳站在其上,仿佛一个从地狱走出来的魔鬼。
亲卫们慌了神,试图冲上去救火,好将赵炳抓出来,他们的行动却统统被赵鼎拦了下来。
“左右都是死,给他一个体面的死法未尝不可。”
赵鼎留下一队亲卫,吩咐他们看守好此处,等到火焰熄灭,便将赵炳的尸体捡拾起来。
吩咐完这一切,赵鼎仍没有放松,而是立马派出大批信使,将赵炳身死,晋军中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遍战场。
赵鼎不指望残存的晋军相信这一事实,只要能动摇他们的军心斗志便足以,安国军的铁骑将会紧随其后,将残存的晋军全部摧毁。
战争进行到这一步,所有人都很疲惫了,一些骑兵的坐骑甚至被活活累死。
可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兴奋的笑容,只恨不能多长出一颗心脏,好让自己有体力多战斗片刻。
在同骑兵们休息一会儿后,赵鼎与他们再次踏上了征程。
和以往不同,这一次的战斗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简单,甚至于马蹄声所到之处,晋军望风而降。
稍有斗志的晋军在捱上几百发铳子后,也立马俯首投降。
毕竟战场
的面积过于庞大,比整座京城以及附郭城镇的面积加一起还要大,而且晋军的总数也超过十五万。
因此战斗一直持续到了日落时分才堪堪宣告结束。
这一夜,安国军和所有晋军降兵不得不留在这片战场上就地宿营,与尸体共眠。
无论是安国军将士还是降兵,他们的体力都已经消耗到了极限,能够就地宿营已经难能可贵,若是强求离开战场宿营,恐怕立马就会有不少人暴毙而亡。
次日,赵鼎和他的幕僚们才来得及进行战后清点。
不清点不知道,一清点吓一跳,此次战役的收获大到了令赵鼎不敢置信的地步。
首先是降兵与俘虏兵的数量,包括底层士兵和各级军官在内,人数一共是九万三千有奇。
本来这个数字应该更高一些,可因为昨夜来不及收容和救治晋军伤兵,一晚上就有上万伤兵死去。
再加上有许多晋军做了逃兵,赵鼎最终得到这个数字也不足为怪了。
其次是金银财物方面,也许是为了在阵前激励将士,赵炳这次几乎是把皇宫大内和皇帝内帑的所有财物都带了出来。
光是金银器就有上千件,这些器皿个个都是能工巧匠倾注毕生心血造就,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再加上其他形式的财物,赵鼎一共获得了价值近二百万两白银的财物。
不过要说最令赵鼎喜出望外的还是赵炳随身携带的,包括皇帝冠冕、仪仗在内的全套物件。
有了这些东西,赵鼎若是想称帝都用不着前后麻烦,就地就能黄袍加身。
收获巨大的同时,赵鼎的损失也十分巨大。
出征时尚有八万兵将,如今尚存活者已经不足五万,而且大部分都带着伤。
如果不好好修整一段时间,他们不可能恢复到从前的战斗力。
但问题是,赵鼎马上还有一场京城攻防战要打。
夺取京城后又要立马面对楚军和赵岐的兵锋,他哪里有时间去修整呢。
晋军兵败的消息还没有传到京城,陈庆知兵团向西运动,征求赵炳意见的奏折却被赵鼎缴获了。
看到这封奏折,赵鼎忽然想起了那个长期戍守边关的大舅子。
也许陈庆知的到来能改变自己的处境,令自己获得宝贵的喘息之机。
但赵鼎没有急着联系对方,因为他知道陈庆知是不会因为两人的姻亲关系而听命于他。
要想指挥得动陈庆知,唯有自己取得皇权,利用国家大义的名分命令他。
因此,赵鼎仍然要马不停蹄地进攻下一个目标,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