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阵前劝降,形势大逆转

偃王赵岐会有这样的举动并不奇怪,他作为庶长子,在诸皇子中年纪最大,虽不受宠,却更加珍惜自己和太上皇之间的感情。

子孙承欢膝下,这种人伦之乐自古难得。

且不说太子赵炳的上位乃是动用刀兵,就算是太上皇心甘情愿的禅位,赵岐也不会迁怒于他的。

因此,赵岐很不希望太上皇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更不希望他在战争中受到伤害。

赵岐明白,他背不起那样的骂名。

于是赵岐急忙命令全军不要轻举妄动,在得到他的命令之前,一枪一箭也不许放。

战争中难得见到这样的奇景,双发加在一起十数万人,战线绵延数十里,相距不过几百步,却不约而同地选择停火对峙。

此举正和赵鼎之意,如果战场上炮火连天、箭矢横飞,他也不敢把太上皇送到前线。

这可是自己手中最大一张底牌,甚至比什么传世千年的传国玉玺还要宝贵。

只要有太上皇在,晋国人就会安于接受赵鼎的统治,认为世道仍然如常。

从江宁铁骑中点选八百名力能扛鼎,着甲健步如飞的猛士,赵鼎与他们一起护卫太上皇,踏上了阵前劝降的道路。

当太上皇的玉撵

行至两军阵前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晋军将士上下心乱如麻,生怕太上皇和自家殿下受到危险。

而偃王军将士则手足无措,站在阵型中无所适从的样子。

他们本是朝廷官军,甚至是世代效忠晋室的将门世家,如今却追随偃王赵岐和太上皇站在了对立面,这是他们从未想过,甚至祖宗八代也不敢想象的一幕。

太上皇毕竟是统治这个国家三十载,至高无上的君主,即便面对无边无际,犹如黑色大海一样的敌军,仍然面无表情,看不出一丝恐惧。

在宦官的搀扶下,他从玉撵上站了起来,又命人将头顶的车盖去掉,好让战场上所有人都能看清自己。

“将士们,你们可认得朕?你们心中可还有朕?”

太上皇的面前是一个与他齐高的铁喇叭,这是赵鼎的别出心裁,能将声音放大三倍,足够太上皇的声音传到对面敌军的耳朵里。

听到太上皇的声音,偃王军将士们顿时慌了,不知如何回答。将军们怕生出乱子,又严令所有人不得出声。

太上皇见无人应答,再次开口。

“难道不出声就能装作不存在吗,不要掩耳盗铃了,你们今日追随赵岐与朕

为敌,即便千秋万世以后,天下人也会唾骂你们是乱臣贼子。”

“现在我大晋风雨飘摇,正是最危险的时候,国家养你们多年,尔等不思报效君恩也就罢了,竟敢与楚贼结盟,对自己的君主拔刀相向,你们心中还有一点礼义廉耻吗?”

“朕不怕死,只怕死的没有价值,被一群蝼蚁般的乱臣贼子所杀。朕这样的皇帝,就算死,也应该死在与楚贼交战的战场上,尔等武夫难道不是更应该如此吗?”

太上皇的话清楚地传到大部分偃王军士卒的耳朵里,一言一语都宛如尖刀在剖心割腹,令人心中滴血,眼眶垂泪。

忽然,站在最前排的偃王军士卒不约而同地将手中武器放下,哗啦啦跪倒一大片。

“陛下,我等非乱臣贼子,实为偃王裹挟尔。”

“我等情愿为陛下前驱,与楚贼交战。惟愿不负陛下,陛下也能不负末将,免去我等家人罪过。”

依照晋律,对皇帝动刀动枪乃是十恶不赦罪中的谋大逆,不仅本人应当处以车裂或凌迟的极刑,三族也当连坐受罚。

这些偃王军士卒本就不愿对太上皇动武,也担心最终不能战胜赵鼎,反而落得全家受死的下场

因此,他们宁愿当场背叛赵岐,再次效忠自己的君主。

行此举,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更不担心事后会遭到某些报复。

这是因为在晋国这样的封建社会中,名义上的君主只有皇帝、太上皇帝、皇太后、储君几人,向他们效忠合乎绝大部分人的价值观。

而赵岐虽地位崇高,已经达到人臣的极限,可终究不是君主,他们这些军兵不过是暂时归他指挥罢了。

看到这一幕,偃王赵岐大惊失色,他怎么也想不到,被迫幽居深宫数月的父皇竟然还有这样强大的号召力,三言两语就能让自己的士兵放下武器。

此时此刻,赵岐不禁感到后悔,自己还是动手慢了。

如果自己抢先一步打进京城,俘获太上皇,将他作为招降纳叛的工具,恐怕今日攻守之势就会逆转,对面的安国军才会大范围地放下武器。

事实上,赵岐这是在做白日梦。

赵鼎与他对军队的掌控权力来源不同,成分也不尽相同。

偃王军中多是朝廷凑出来的平叛军,这些人本就忠于皇帝,如今太上皇亲至,岂有不放下武器的道理。

而安国军是以赵鼎在楚国建立的银枪效节军以及

垣国军队为主,这些人与晋国没什么关系,对于晋国皇帝更是毫不在意。

如果今日形势逆转,太上皇站在偃王军中劝降,只怕这些安国军将士会一铳打爆他的脑袋。

可不管局势到底恶化到了什么程度,要赵岐认命是不可能的,他千辛万苦离开京城,获得统领一方大军的机会。平定了花莲教之乱,又与楚人联盟逼退了陈庆知兵团。

好不容易打到京城,马上就会得到最终的胜利,要他放弃,除非他赵岐神魂俱灭。

“出动军法队,胆敢放下武器者全都视为逃兵,就地处决。”

军法队出动后,赵岐紧接着面对三军将士发表言论,试图安稳人心。

“将士们,陛下被赵鼎这乱臣贼子利用了,大家不要相信他的话,只要杀了赵鼎,我等仍然是陛下的忠臣。”

“我们从来就不是乱臣贼子,与楚人结盟只是为了清君侧,只要除掉赵鼎,楚人自然会退兵,还我大晋一个太平。”

赵岐的言论稍微起了作用,这个年代底层士兵大多没有文化,很容易被人蛊惑。

可赵岐忘了,赵鼎也在此,他可不会坐视赵岐努力挽回局势,否则太上皇这张底牌不就是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