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一战楚军

太上皇心有所想,竟拉住赵鼎的手臂,一脸认真地说到。

“老九,朕放心把江山交给你,可你万不能辜负朕,务必要将晋国的赤旗插遍天涯海角,让四夷都入京为奴为婢。”

“如果能见到那么一天的实现,朕就算死了也心甘情愿。”

虽不知太上皇何出此言,可对方态度好转许多总是个好消息。

“陛下失言了,您是大晋国的君主,是全国臣民的主心骨,怎么能轻言生死。”

赵鼎虽然对太上皇没有什么好感,却也不愿见到他的死亡,只因赵鼎在与赵炳的较量中见到了太上皇的重要作用。

只要太上皇活着,在皇宫里住着,那么天下绝大部分人就会安于朝廷的统治,不去想起义、叛乱之事。

赵鼎虽然没学过高深的政治知识,却也知道这太上皇的存在代表着政治上的安定,只要政局稳固,即便国家不会走向富强,总不至于太快堕入混乱。

“现在谈论天下和四夷的臣服还为时尚早,虽然赵岐身死,他的军队也瓦解。可楚人已经在京城南面完成了集结,马上就会对京师发起猛攻。”

“若能应付下这次楚人的进攻还好,我们还有机会匡扶社稷。若是不能挡住楚人的兵锋,恐怕

我晋国就要遭遇国破家亡的惨剧了。”

虽然赵岐被解决,令赵鼎信心倍增,可他还没有自大到认为必胜的程度。

太上皇拍了拍赵鼎布满伤疤的手掌,慈眉善目的样子。

“我相信你,你一定会战胜楚人。等你得胜归来,朕就亲自主持典礼,让你登基,成为我大晋朝的第六位君主。”

听到“登基”二字,饶是赵鼎两世为人的心性也难以做到心态如平常。

在封建社会,登基意味着一个人的身份从凡人到神人的升华,意味着一个人获得了凌驾一切众生的资格,意味着天下将成为他掌中的玩物。

赵鼎很快平静下来,开始分析太上皇这句话的内涵与用意。

“成为第六位君主”,看来他是不打算承认赵炳了。

这也难怪,赵炳发动兵变包围万寿寺,用武力逼迫太上皇禅位,太上皇自然不会对他有什么好感。

而太上皇在这个节骨眼上许诺自己登基,恐怕他也不想见到京城百年繁华毁于一旦,更不想背上国都沦陷的骂名。

总之,有了太上皇的许诺,赵鼎对待接下来的战事更加上心几分。

即使他明白楚军的最高统帅乃是自己的妻子之一,项敏,也不能阻碍他对于战争全力以赴。

别忘了赵鼎早已不是孤身一人,如今的他乃是银安效节军、垣国军、江宁铁骑、乃至无数晋军的统帅,还是周炳、彭健、邹静云等人的主公,更是天下晋人未来的君主。

赵鼎不能为了儿女私情而轻视国事,就算一头猪坐上他的位置也不会这样做。

在战场打扫完毕后,赵鼎向陈庆知修书一封,命他移师至楚军正东方向,而自己则将率领大军移师楚军正北方向。

两军通力合作,给楚军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迫使楚军向后退却,甚至是离开京畿地区。

赵鼎这么做是为了增加战争的胜算。

如果战场过于靠近京城,万一己方战败,便会疯狂涌入京城,令城门洞开,届时楚军就会长驱直入,趁势占领整座京城。

那样,赵鼎就输了第一场。

反之,如果战场远离京城,即便战败,赵鼎也有机会在野外收容溃兵、重整军队,或进驻京城,或在城外再次交战,总能给自己增添几分获胜的希望。

陈庆知不愧是军中老将,立刻领会了赵鼎的战略意图,不仅将军队移至楚军正东方向,还派出大股骑兵拖曳树枝制造扬尘,佯装出己方人多势众的样子。

就在赵鼎到达楚军正北方向,与陈庆

知形成两面夹击的态势后,楚人果然感受到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右相石泉在营中来回踱步,脸上愁眉不展。

“这个赵岐到底怎么搞的,到达约定的时间,不仅没有派人或信鸽传信,就连烽火也没点燃,他到底在做什么?”

由于两军相距太远,中间又有陈庆知兵团阻隔,因此右相石泉掌握的消息并不及时。此时此刻,他还不知道赵岐身死,整个偃王军或死或降。

项敏拔出宝剑,用力地斩断桌角。

“不管赵岐在搞什么鬼,我楚军已经行至此处,就绝没有退却的道理。”

“我大楚三十万披甲之士,就算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淹死他们。”

听到项敏这话石泉也终于拿定主意。

“好,出兵。”

楚军大部浩浩荡荡地拔营出征,将士们每走一步,都如同地动山摇,常人若听了定会肝胆俱裂。

这股黑色的海啸蔓延数十里,完全超出了这个时代的指挥能力,因此项敏和石泉只能将战场指挥权下方到普通将军们的手中,令他们便宜行事。

一部分楚军很快便与赵鼎的安国军接触上,他们试图一鼓作气冲垮安国军的防线,却被一阵铳子打得灰头土脸。

好在楚军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

因此他们个个怀有必胜的信心,并未因这小小的挫折而变得颓废。

没过多久,楚军再次组织兵力进行冲锋,千万颗人头攒动,争先上前杀敌,这等勇武,就算赵鼎见了也不由得感到敬佩。

安国军将士手中的火铳一刻不停地击发,很快变得通红,这说明铳管过热,必须停止射击,否则就会炸膛。

但安国军将士们并未放弃,而是抽出刀枪与敌人近身肉搏,战争从绞肉机升格为更加残酷的绞肉机,鲜血与白骨交织成了一副地狱景象。

令人费解的是,正是如此,双方却无不热血上涌,甚至恨不得用牙齿咬断敌人的喉管。

战斗开始两刻钟的时间,楚军与晋军双方便有了值得称道的战果,楚军杀伤晋军共计万余人,而晋军的杀敌数字却是楚军的两倍以上。

石泉不在乎这些楚兵的生死,楚国作为一个与晋国平分天下的大国,人口数以千万计,几万人的损失根本不放在眼里。

可赵鼎却不得不感到心痛,这些士兵或是他慢慢培养起来的,或是晋军中的精锐。

他们生命的价值本应在保家卫国的沙场上显现,而不是争夺天下的内战中。

因此,赵鼎觉得自己有必要想尽办法以减少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