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舍身犯险,统卫城

这一刻,石泉明白自己大势已去,再战下去只能徒增楚军的伤亡,索性将早先派出去的预备队一只一只撤下来。

至于战场上的溃兵,只能任由他们向后逃窜了,等他们逃到安全的后方,再派军队把他们控制起来。

普通兵将稍加训斥,然后重归建制,至于各级将军,则一律处斩,以震慑三军。

石泉这么自有他的道理,身为将领不能力战到最后,更不能约束部众坚持作战,反而与兵将一同溃败。这样的人做将军,对得起楚国给的官爵和俸禄吗?

当日楚军撤回营地,石泉仔细盘点一下,己方竟伤亡超三万,算是与陈庆知交战的伤亡,总计超过了五万。

他不由得心中惊骇,要是照这个速度杀下去,恐怕不出一个月时间,他这只倾尽楚国全力打造出的军队就要消失了。

好在总归有些好消息能够令石泉感到宽慰,那就是晋军的总伤亡也在三万以上。

自己还有许多底牌可用,而赵鼎已经渐渐无计可施了。

赵鼎的心态与石泉有些类似,同样是惊骇。

今日晋楚一战,分为两处战场,分别是赵鼎所率安国军与陈庆知兵团,而这两处战场的伤亡

数字都超出了赵鼎的预期。

安国军的伤亡不算大,满打满算也不到一万人,而且许多是仅是受伤,修养一段时间就能恢复战斗力。

而陈庆知兵团的伤亡数字就很惊人了,两万多人伤亡,战场上血流漂橹。为了给阵亡将士们立个牌位,陈庆知兵团几乎把营地周围的树木砍光了。

唯一能令赵鼎感到欣慰的是,其中伤亡的绝大部分乃是陈庆知手下的新军,而非边军老兵。

如此一来,晋军精华尚在,仍有力量扭转局势打败楚人。

但赵鼎明白,采用旧有的战争方式是绝对不可能获胜的。于是他亲自赶赴陈庆知营中,与他一见。

当赵鼎抵达陈庆知的军营时,他正在处理军务,批阅几个将军要求拨付武器、盔甲、补充兵的申请。

当赵鼎陡然出现在面前,他显得十分意外。

“郑王殿下,您怎么来了?”

赵鼎毫不客气地搬来一把椅子,坐到陈庆知的面前。

“我自然是为了国事而来。”

“今日一战,咱们可谓战绩出彩,以两万人的代价杀伤敌人五六万之多,若是战争持续进行下去,我们未必没有大胜的希望。”

“可你扪心自问,这种胜

利是你想要的吗?”

“诸夏子民内斗,杀到了血流漂橹,国力大减的程度,将来四面八方的蛮夷如果生出不臣之心,我们该如何面对?难道要让百姓们以天灵盖对抗胡虏的弯道?”

陈庆知放下手中纸笔,耐心听取赵鼎的话。

“殿下所言甚有道理,末将也清楚明白。只是晋楚之间的战争乃是为了争夺天下,这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杀到一方彻底落败,恐怕两国之间的战争永远也不能结束。”

“末将虽然也不忍心看到诸夏子民惨死与兵刃之下,可俗话说的好:长痛不如短痛。今天我们打完这一场战争,就能结束分裂,让百姓享受数百年的统一。为了后世之民,我们应当作出这些牺牲。”

也许是赵鼎的变化太大,经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陈庆知渐渐改变了对赵鼎的观念和态度。

他从心态上将赵鼎置于自己之上,将他视为自己的君主,而非一个普通的王爷,更不是自己的妹夫。

陈庆知就是一个这样守旧,重视秩序的人。

赵鼎忽然起身,走到营帐书架旁拿起一卷地图册。

“我的目的就是既要天下一统,又要减少伤亡。”

“你看,

京城西南部这座统卫城,本是京城诸卫所集中办事之处,随着卫所田土被民间侵占,各卫所只好将军营迁至此处集中训练、生活,渐渐就形成了一座军事城池。”

“此城规模不大,随着国家历次动兵,城中几乎没有什么人口。而且城池四周有护城河环绕,又处于山谷之中,地形限制颇大。”

“如果我们能把楚军引入其中,再出动重兵将楚军围困到里面,日久天长,楚军就会失去斗志,主动向我们投降。”

“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不耗费太大代价,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接过赵鼎递来的地图,陈庆知沉思片刻,少顷作出回复。

“殿下的奇思妙想令末将佩服,可楚人毕竟不是蠢猪,他们怎么可能一头扎进这么明显的陷阱里呢?”

赵鼎露出自信的笑容。

“自然是本王以身试法,上演一出请君入瓮的好戏了。”

听到这话,陈庆知立马表示反对。

“不可!”

“殿下万金之躯,又是诸皇子中最为贤明者,此前陛下立誓,许诺立殿下为帝。过不了多久殿下就会成为我大晋的君主,岂有令君主以身犯险,而让臣子置身事外的道理?”

“如果殿下非要这么做,就请让我陈庆知去吧。”

看到陈庆知的表现,赵鼎莫名地觉得感动。

在封建社会,如此忠诚的将领是万金也买不到的。

只可惜陈庆知的忠诚是愚昧地忠诚于君主,他不忠诚于某个具体的人,甚至可以不忠诚于国家,但他一定要忠诚于金銮殿上的御座。

赵鼎在心中暗自想到,如果陈庆知有野心,有改变天下的意图,兴许他能成为晋国的护国公克伦威尔,只可惜那样一来就没有自己向上攀登,大展宏图的机会了。

赵鼎上前拍了拍陈庆知的肩膀,示意他不要这么激动。

“你虽然是盛名在外的大将,可对楚人而言毕竟没多大价值,即便把你抓了,难道能令你麾下的这只军团立刻向楚国投降吗?”

陈庆知沉默了,他长期在军中宣扬忠君爱国的思想,他很清楚自己的部下不可能因为自己而立马转投敌国,也许有一小部分人会这么做,但绝不可能是全部。

见他沉默,赵鼎又补充道。

“所以说,你在楚人眼里并没有多大价值,自然不可能因为你舍身犯险而上钩。想要让楚人钻进我们设置的陷阱里,还需要让我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