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背道而行,剑指荆州

洪延仁想了想。

“想必是因为末将年纪轻,又是殿下身边幕僚出身,不会自恃才能,因而忽视殿下之命令。”

赵鼎摇了摇头。

“你太低估我的威望,以及我对这只军队的掌控能力了,只要我下命令,没有任何人敢阳奉阴违,更不敢拒绝服从。”

“我之所以要将你擢升为副总兵,并授予你指挥权,乃是为了培养你,期待有朝一日,你能成为国之柱石。”

洪延仁不敢想象,殿下竟然如此器重自己,脸上表现出受宠若惊的表情。

“殿下厚爱,延仁万死不能报答十分之一。”

不给洪延仁表忠心的机会,赵鼎又说起军队建设。

“延仁,像你这样既有军事指挥才能,又有文化的人实在太少,是我晋军最缺乏的人才。”

“靠着将士们的悍勇以及火器的犀利,晋军也许能征服天下,可必定要付出不小的代价。而且这份战斗力未必能保持多久,或许天下太平个几年,晋军就会变成老样子。”

赵鼎深知军队战斗力的建设十分困难,既要充足的物资供应,还要全军上下一心,向着一个目标前进。

而要将这份战斗力保持下去,令军队能保护国家百年,甚至千年,可谓难如登天。

赵鼎自然不希望自己辛苦建设起来的军队在和平和迅速失去战斗力,成为一群安享太平的少爷兵。

“要让晋军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并且保持下去,非得有更多你这样的文人不可。只有拥有了文化,将士们才会明白事理,才知从军不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更是为了天下乃至万世之太平。”

“如此一来,作战时就会更加勇猛、灵活。和平年代也不会迅速堕落。”

“总之,只有让文人从军,晋军才能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成为当世最强大的一只军队。”

赵鼎的言语铿锵有力,令人不禁感到心神振奋,可当内心的热血平息后,洪延仁才发觉一个巨大的问题。

殿下的理想恐怕很难实现。

“殿下,我晋国虽然厚养读书人百年,并且坚持科举从未中断,令全国上下充满了尊重读书人,向往科举功名的氛围。”

“可培养读书人不是件容易事,许多家庭倾尽全力能供养出一个童生已实属不易,遑论秀才、举人甚至进士。”

“百姓们培养子弟读书,为的是让他们考取功名做官,好光宗耀祖,让家族脱离农民阶层。如今殿下要他们把子弟送进军中,冒九死一生的风险搏取功名,谁能愿意?”

洪延仁之言句句在理,而且直指问题的核心,不愧是大晋举子。

赵鼎笑着点了点头。

“我岂会不知。“

“国家治理地方、朝廷选用管理、地方宣扬教化,处处都要用到读书人。国家对于读书人的需要,可谓是无穷无尽。”

“若是把眼光盯着那些自发读书参加科举的人身上,无论如何也是不够的。”

“因此我早就在军队中建立起了随军学堂,并且选用读书人做教习。将士们在军中待的时间长了,就会逐渐习得文化,而当他们离开军营回到家乡,又会把这些文化知识传授给后辈子弟。“

“就这样一传二,二传四,我晋国之国民就能普遍地接受教育。长此以往,国家中读书人越来越多,何愁无书生参军。”

听到这话,洪延仁瞬间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难怪殿下坚持要开班随军学堂,还要推行考试制度,原来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将军们的文化水平,还为了全国的教育。”

“殿下图谋甚大,实乃国家之福。”

今日打退楚军突围的攻势后,一连数日,楚军再没有尝试大规模出击,而是派出零星的小部队,试图逃出去。

不出意外地,这些小股楚军一出城便遭到了晋军神机营猛烈的炮击,数不清的炮弹砸过来,当场就让一只只小部队伤亡过半。

楚人发觉晋军火力凶猛,无法强行突围后,便暂时打消了突围的打算,而是守在城中从此沉寂。

但楚人毕竟不是傻子,他么明白困守在统卫城注定会灭亡,必须趁着粮草未尽,将士们尚有精力杀出去。

几日后,暮色降临,对垒了一整天的晋楚两军将士各自回到营房中休息。

石泉却将军中众将召集到自己身边,悄悄商议一件大事。

“这些天我们没有再发动突围,想必晋军一定变得懈怠,觉得我们认命了,因此,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

因为屡次作战失利,楼行远变得有些悲观。

“晋人长于军事,也许他们已经料到晋军会松懈,说不定在更远处安排了伏兵也不一定。”

“若真如此,咱们就算杀出一层包围,又有另外一层包围,仍然解不了被围困的死局。”

不止楼行远,许多将领也是这种态度。

石泉力排众议。

“你们真是糊涂啊,晋军兵力少于我方,在围城的同时,至多分出万余人马设埋伏,而且只能在一处设伏,如此一来,所谓的伏兵对我们而言威胁就不大了。”

“我军大营位于京城南郊,从统卫城突围后,晋人必定认为我们会向东进攻,因此,这股伏兵也必然在东部设置。”

“可若是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出城后向西进攻,不掉头,一直打到荆州,破坏晋军的后方,晋国就会失去大部分战争潜力,从而被迫与我国和谈。”

“而且,失去了荆州的军械生产基地,晋国人一定会感到肉疼,从而愿意向我们退让更多利益。”

听完了石泉的计划,包括楼行远在内的诸将忍不住为之叫好。

不愧是石相爷,果然才智超人,总能想出非同一般的点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战,楚人已经观察到,晋人的火器虽然犀利,却极度依赖后勤。

若能将荆州占领,阻止晋人获得火药,恐怕要不了多久晋人手中的火器就会成为烧火棍,再也不能显露威能。

众人如同吃了一颗定心丸似的,打定注意拥护石泉,跟着他一起向西进攻。

当晚,整个统卫城的楚军都行动起来,收拾行囊,准备上路。

另有一小部分将士留在城中布置陷阱、疑兵,用以迷惑晋军的视线,防止晋军全军追击。

随着石泉的传令兵进入楚军各部,近八万楚军残兵败将开始了艰难的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