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赵鼎做出答复,他身边的将士们已经用雷鸣般的怒吼证明了自己坚强的意志。
“江宁铁骑,宁死不退。”
听到这样的答复,姚充颇感惋惜,碍于两国处于交战中,他不能心慈手软。
“万箭齐放,抗拒不降者立斩不赦。”
楚军将士纷纷取出背负着的弓弩,弯弓搭建,向江宁铁骑的方向射去。
姚充不在乎赵鼎的安慰,在他看来,方才晋人那番言语,不过是给自己壮胆罢了。
将领们用欺瞒的方式稳固军心,这种手段他也没少做。
顷刻间,成千上万支箭矢射来,彻底将黯淡的月光遮蔽住。
好在江宁铁骑们全都身穿板甲,可谓武装到牙齿,抵挡区区箭矢不在话下。
可他们胯下的战马就没这么好运了,战马身上只覆盖了一层皮革做的马甲,在重要部位覆盖了铁片。
这样的防御水平显然是不足以抵挡万千支箭矢的射击。
可这不能怪赵鼎和将领们考虑不周,更不能怪他们小气,实在是战马负重能力有限,能够驮着骑士们冲锋战斗已经实属不易,又如何能再装备一套厚重的钢铁铠甲呢。
虽然盔甲挡住了致命的伤害,但所有江宁铁骑都知道,自己命不久矣。
刚才击败山岳骑兵的战斗消耗了他们太多体力,他们毕竟不是铁人。
战斗继续下去,结果一定是力气耗尽的江宁铁骑被楚人从盔甲里扒出来,用一根短小的匕首轻易了结性命。
一些悲壮的言论在军中横行。
“咱们纵横南北,跟随殿下打了几十场战斗,今日竟然要被区区楚人杀死,真是可惜啊。”
“不知我这大好头颅叫要被谁摘掉,也许凭着咱们这一身盔甲就能让那个走运的小子换个官当当。”
“不知来时还有没有机会再从军了,即便从军,恐怕也没有打仗的机会了吧。”
此时,江宁铁骑们忽然看到前方有无数个散发着火焰的光点,又汇聚在一起成为一条魁梧的火龙。
“这是哪里来的人马?”
晋军疑惑之际,姚充身边的将士给出了答案。
“姚将军,西方有一只晋军杀了过来,不知有多少万人马,已经将楼都督的先锋部队杀退了。”
“相爷命你尽快解决掉这只楚军,然后去前线顶上。”
听到这些话,姚充顿时感到头皮发麻。
江宁铁骑什么战斗力,相爷又不是不知道,要求自己速战速决,简直是强人所难。
转念一想,相爷何等人也,不可能考虑不到这一点,忽然下达这样的命令,恐怕是被前线的压力逼得病急乱投医了。
而处于围困中的江宁铁骑得知这一消息后则是士气大振,如今东有安国军,西又有一只未知的晋军。
只要己方坚持下去,很快就能脱困。
到时候生者不必赴死,伤者将得到妥善的照料,死者也能被料理好后事,如此一来将士们再无担忧。
几个江宁铁骑中的高级将领凑到赵鼎身边恭维起来。
“殿下料事如神,竟然提前安排了这样一只军队,今日楚人一定插翅难逃。”
“消灭了这只楚军后,殿下再无敌手,大可渡江南下,吞灭楚国了。”
赵鼎一时半会却是摸不着头脑,自己何尝安排过这样一只军队。
“必是周炳了。”
在赵鼎攻入京城后,天下传檄而定,曾经被视为硬骨头的梁州、并州等地瞬间成了忠顺之地,官民上表称贺,百姓请求减免税负,似乎这片土地本就该由赵鼎统治。
于是乎继续令周炳、彭健打下去就显得意义不大了,倒不如将他们调到中原战场上,以便对付楚人。
只是赵鼎没有想到,周炳的速度竟然如此迅速,这么快就赶了过来。
既然一只新军加入战场,令己方的实力大大增强,那么战役目的也应该做出调整,赵鼎一边稳固军心、军阵,一边派遣传令兵突围到后方,催促步军快速加入战场。
在东西夹击下,楚军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而死伤者也越来越众,最后竟到了不得不已友军尸体为屏障,阻碍晋军攻击的地步。
饶是战斗惨烈到这种地步,楚军仍然没想过放弃。
他们虽比不上赵鼎亲自操练出的军队那么精锐,可好歹也是楚国的正规军,心高气傲,不把他们彻底打服是不可能投降的。
拂晓时分,晋军步卒终于赶到赵鼎身旁,一边就地设置拒马,摆出防御阵型,一边将赵鼎等人护送至后方。
而在此之前,晋军步卒已经接连击溃五只楚军,并且斩杀近万敌军。
所以晋军步卒行至此处后没有力气再战,只能就地防御,待体力恢复后再向楚人发动进攻。
而周炳处情况也相近,不管士兵的斗志、士气都么高昂,体力终究是有限的,而不管任何时代的战斗,都必须把将士们的体力放在第一位考虑。
因此,周炳同样采取了防御阵型,一边防备着楚人的反扑,一边给将士们恢复体力的时机。
对于这种做法,赵鼎自然是乐于见到。
毕竟他不缺时间,而楚人已经被困在了这处山谷中,己方能多减少一些伤亡还是尽量减少一些为好。
可赵鼎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一场战役竟然接连持续四五日,始终不见大的进展。
为此,赵鼎特意召来周炳、洪延仁等将领询问,究其原因,乃是楚人有了防备,设置营垒后防御力大大提升。
晋军虽有神机营火炮助战,可楚人在长期的挨打中学聪明了,利用大量泥土修筑起又厚又宽的壁垒,又挖掘壕沟作为士兵藏身之所,令炮击的效果大大折扣。
而若是派遣大量步卒上阵,则战场又将成为血腥的绞肉机,白白消耗晋军的精兵、老卒,这不是周炳、赵鼎乃至任何一人愿意见到的。
因此,战事的节奏放缓了。
而赵鼎虽说不缺时间,可那只是相对于一场战斗而言。
事实上,他迫切地需要尽快结束这场晋楚战争,以让晋国大地恢复春耕,避免今年中出现大面积的饥荒,这将极大地动摇赵鼎的统治,即便有太上皇的威望也不无济于事。
为此,赵鼎不得不想出一个办法加速结束这场战役。
而在赵鼎看来,关键就在于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