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流球的处置,封建制度

众臣齐聚尚贤宫,一时间将大殿挤得水泄不通,好不热闹。

赵鼎也为这份胜利感到喜悦,索性在尚贤宫中大摆宴席,让群臣都来高兴高兴,不仅如此,他还将太上皇也请了过来。

这样重大的场合,若是不将他请过来,总显得赵鼎没有人情味。

事实上,赵鼎也很想看看,这位血脉上的父亲,究竟会作何表现。

当太上皇步入殿内,侍者没有因他失权而狗眼看人低,反而十分殷勤地将他迎到最高的御座上。

其实不是没人想趁机落井下石,报复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只是一想到坐皇位的仍是他儿子,也就只好作罢。

屁股马上就要落在御座上,太上皇却一个激灵站了起来,走到赵鼎身边。

“老九,这座位应该由你来坐。”

“古之圣人言,为贤者宜在高位。流球国一役结束,看来我远不如你有贤德。”

在大晋,座位的次序象征着权力的分配。

谁能坐在高位,就证明谁有更大的权力,更高的地位。

今日太上皇能当众让位,看得出来,这场远赴数千里之外的拓地战争给了他很大影响。

赵鼎见太上皇如此恭敬,也不假模假样的谦让,而是很干脆地坐上了最高的御座。

“众爱卿,我晋国难得大胜一次,今日当好好庆贺,诸位务必不醉不归。”

此话一出,座位上的文武们纷纷冲赵鼎举起酒杯,就连曾经顶撞过赵鼎的国子监祭酒田让也在其中。

在饮酒的同时,赵鼎始终观察着群臣的表情,这一次他发现,臣子们对自己的感情有了明显的变化。

按照继承制度,自己本不应为储君,更遑论监国。因此,朝中大臣们多对自己有所不满,他们和吴家有着同样的想法,即便戾太子行事不当,也该让皇家嫡长孙来登基。

退一万步说,就算皇长孙不登基,也该择诸皇子中年长者继位,无论如何是轮不到他赵鼎的。

可现在,他们个个心悦诚服,毕恭毕敬地向自己敬酒,分明是认可了自己。

几杯酒下肚,许多人壮了胆子,竟来询问赵鼎,打算如何处置流球国的国土,以及流球国王室、贵族。

都察院监察御史黄仁薪跑过来谏言。

“天兵平定流球,自然要将流球纳入大晋版图,设民州、遣流官管理,施教化,行王道,如此才能令流球百姓归顺,永为我大晋臣民。”

其实这也是大多数文官的想法,一旦将流球设置为州郡,必然要增添许多官位,到时候天下的读书人做官的机会就多了几分。

虽然东海凶险,流球又距离遥远,可只要能做官,什么样的艰苦都不在话下。

文官们有想法,武将们自然也有他们的意见。

在骠骑将军童封看来,还是设置军府的好。

“陛下,流球列岛孤悬海外,极易遭到外敌攻击,若是设置民州,恐怕咱们大晋守不了几年。应该设置军府,派遣得力大将镇守才是。”

“如此,不仅能稳固我朝对流球的统治,还能扬天朝军威于海外,定东海八千里风波。”

童封这话刚一出口,许多反驳的声音便袭来。几个御史攥着酒杯走来,质问他是不是要穷兵黩武,将大晋拖入战争的泥潭。

军府是一种十分特殊的地方制度,专门应对战争而生。

童封此言很难不让文官们误会,武将集团是不是又想挑起新的战争了。

赵鼎拍了拍桌子,示意他们安静,于是文武全都围到赵鼎桌案前,静听他的高见。

“设立民州,那是守成的做法。流球国土连塞牙缝都不够,岂能让我大晋停下脚步。”

“至于军府,也不大合适。流球国如此遥远,从京城出发,少说也要半个月才能抵达。若是流球国内出现什么异动,等京城做出决策,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赵鼎既不设立民州,也不设立军府,那就只剩下一个选择了。

文武们相互对视,猜出了那个答案。

“殿下莫不是要将流球做为封地?”

“不错,不仅仅是琉球,以后大晋征服了遥远的疆土,若是不便管理或价值太低,都要册封藩王、国公镇守。”

“封邦建国,以封地来保护大晋,为大晋开疆拓土。”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流露出炽热的目光。

封邦建国,这意味着爵位从虚封变成实封,大晋贵族们不再困于府邸玩过家家的游戏,而是成为一国统治者,掌控成千上万人的生死。

太上皇终于按捺不住,起身询问赵鼎。

“你这么做,怎么保证我大晋江山稳固呢。”

太上皇毕竟姓赵,他可以容忍自己失去权力,却绝不允许赵家从皇位跌落。

封邦建国,在大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大家自然会引起重视。

赵鼎没有用自己的权威强行决定,而是耐心地解释。

“天下何其辽阔,神州一隅,连十分之一都不到。我们华夏人困在这片大陆太久,数百年来没有开辟过新的领土。”

“不开辟新的领土,如何能将国家富强。将来若是其他国家将天下土地占尽,咱们后悔也来不及。”

开疆拓土的重要性,几乎每一个人都明白,朝臣们自然也是如此。可前提是,这么做不会损失他们的利益,又能给国家带来新的财富、土地,否则官僚、贵族们宁愿永远困在这片土地上。

赵鼎又看向太上皇。

“陛下,封邦建国的确有可能引发内战,历史上有太多例子。可若是这些封国皆在大海之外,距离京师千万里之遥,又何须担心呢?”

“如果有封国作乱,只怕万里迢迢赶来,还没有和官军作战,就已经因水土不服、粮草不济而死伤大半了。即便真能登陆,也肯定敌不过我朝大军。”

“况且,不可能所有封国同时叛乱,只要有一国叛乱,朝廷可发令其他封国围攻。也许不需要朝廷出一兵一卒,而叛乱已经被平定了。”

从军事上讲,赵鼎有信心应对可能的封国叛乱。

更不要说,他还有政治、经济、文化的手段来控制封国,防止作乱。

“为了防止叛乱,朝廷可以派遣或选择合适的人充当封国的丞相,主管封国日常军政大事。就连封国的继承人,也当由朝廷来选择。若是封国的君主无道,就令其子、侄继位。若仍旧无道,便直接除国。”

“在经济上,封国的税收要先上缴朝廷,然后才可自用。此外国君们必须每隔三年朝贡一次,向朝廷贡献稀世珍宝、金银铜铁,若是朝贡不足,便是不敬,应当施以惩罚。”

“在文化上,封国不准开科制举,在封国中设立的国学,应由朝廷直接管理,派遣太学博士负责教化。”

“此外…………。”

赵鼎一连说了许多,几乎将有关封建制度的一切都说了清楚。

即便最为博学,对朝政理解最为透彻的老臣,此刻也拿不出主意,到底该不该支持赵鼎,施行封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