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羊皮卷之谜(14)

“鱼儿要是知道你们如此说他,恐怕会伤心的。”晋员外走了进来,吓得花辞镜和金市东当场站了起来:“官、官家……”

看两人不知所措的模样,晋员外自己先坐下,然后对两人道:“我是鱼儿的舅舅,你们把朕当成普通的长辈即可。”

花辞镜和金市东对视一眼,舅舅?什么意思!

晋员外见两人的样子,忍俊不禁,果然都是些年轻人,于是道:“元宵节琉璃灯的故事,你们可知?”

“知道!”花辞镜点头,金市东也挠了挠头:“就是灯谜不简单,我一个没猜中。”

“那个取灯的年轻人,就是鱼儿的父亲,故事里的公主,自然就是鱼儿的母亲。”晋员外蓦然发现,原来已经过去这么久了。

而金市东和花辞镜却听得如同雷击,那种神仙眷侣居然是柳素鳞的父母?

“你们似乎很惊讶?”晋员外端起馆驿里的下人递上来的茶,这茶味清雅中带了点苦,颇有种当下的心境。

金市东不太敢说,倒是花辞镜点了点头:“毕竟柳鱼儿总是一副冰山脸,面无表情的,而且生气起来特别凶。怎么看都不想故事里的人的孩子。”

晋员外看着花辞镜:“你不是他师妹吗?”

这是柳素鳞当时情急之下胡诌的!但是……现在肯定不能拆穿吧?

花辞镜脑子转的飞快,当即道:“对,但是……这中间有些小麻烦,其实我是柳鱼儿还俗,来汴京之后,观主才把我收下为徒的,所以要不是我来汴京看辛叔,只怕根本没机会认识柳鱼儿。”

花辞镜的解释确实说得通,而且辛吉和梅落风的关系非常好,花辞镜既然是辛吉的侄女,梅落风确实会给这个面子收她为徒。

说不定以梅落风的性格,还乐意拿两个徒儿寻开心。

“鱼儿小时候并不是这样。”晋员外脸上露出无奈的苦笑:“小小年纪又聪明又懂事还特别会哄人开心,那时候出了件事,负责翻译辽宋文书的人为了索贿,故意将文书中的措词乱用,差点酿成祸端。正好皇妹,也就是永安公主带鱼儿来王府,见朕心情不好,于是这孩子说,不过就是文书,他定会精通诸国文字,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事。”

原来在舍人院,柳鱼儿说精通契丹文是跟舅舅的约定,意思竟然是他小时候跟当朝官家的约定?难怪当时官家的心情都好了不少。

金市东微微皱眉,他一直都知道,柳素鳞其实是个很好的人,不过人好归人好,跟官家说的简直判若两人。而且现在柳素鳞这性子,若是在皇家,怎么可能受人待见?

“金捕快,有话可以直说。”晋员外面色和蔼:“毕竟,你现在也算鱼儿的左膀右臂了。”

金市东有些尴尬,毕竟自己什么忙都没帮上,还跟大内高手过招被擒,怎么看都不像个帮手,更多的像个拖后腿。但想到既然已经是这一步了,于是问:“那陛下可知,柳大人怎么成今天这样了?”

两人还没想到这后面是什么,晋员外站了起来,非常郑重:“我希望二位能多照顾鱼儿些,当年天下初定,朝廷和江湖纷争不断,而皇妹与驸马四处奔波,鱼儿八岁那年遇刺,为了他的安全,皇妹和驸马不得不送鱼儿回临安教养,这些大概都是鱼儿不愿回忆的。”

“原来是这样,我之前还奇怪,柳鱼儿既然是公主之子,又怎么会被送回临安教养,而且还拜了观主为师。”花辞镜跟金市东不一样,她倒是不怕晋员外:“我还以为是观主那性子,把柳鱼儿逼成现在这样呢。”

毕竟梅落风是当过朝臣的,于是道:“说不定观主也希望鱼儿能冷漠些吧。毕竟,鱼儿像他母亲,性子至纯至善,容易被人利用。”

这句至纯至善,可真是……不知道怎么形容。金市东当然知道柳素鳞是好人,但被利用就不好说了,怎么看,都是柳鱼儿更奸。

不过比起柳鱼儿,这位官家也真的是个好人呢,跟传说中冷酷无情的帝王,根本不像一个人。

只是几句聊天,那种对柳素鳞真切的关心,两人都能感觉到。不免感叹,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帝王家?大概这些帝王的心思,都是难以揣测的吧。

柳素鳞面圣的地方在御书房。

鉴于宫里特别派人来关照过,所以富长岳给柳素鳞提前备好了面圣的衣衫,毕竟是永安公主之子,真穿个八品小官的衣衫去御书房面圣,恐怕不太好。而穿得太隆重,也会很奇怪,毕竟柳素鳞并未承袭任何爵位。

好在这么多年在宫里当差的经验,富长岳的地位虽然不高,但规矩还是懂的。因此柳素鳞到御书房的时候,衣着还是得体的。

而御书房里,密信、秘籍都在。此时身在皇宫,晋员外也就是皇帝了,柳素鳞刚要依照规矩行礼。

不过皇帝还是屏退了左右:“今日家礼为重,朕希望你还是跟儿时一样。”

儿时一样……这种话听听就好,柳素鳞自然不会当真,所以该如何就如何:“遵命。昨日鱼儿无理之处,还请舅舅恕罪。”

“无妨,昭儿的事,确实是朕无心之失。”皇帝居然主动提起了柳素鳞昨天说的“昭表兄”。

昭皇子乃先帝之子,若非金匮之盟,先帝驾崩后,本应由昭皇子继承皇位。但是大宋天下初定,四邻不安,大宋绝对不可以重蹈后周柴氏的覆辙,主幼国疑,最终被人取而代之。

这天下经不清那样的动荡了。

昭皇子因为这件事,一直担惊受怕,如履薄冰。而五年前,官家御驾亲征,打算击溃辽国军队,换个长久的太平,结果却出师不利。当时的昭皇子似是预料到了这局面,在出兵前曾极力劝阻,然而官家不听,甚至一时气恼,说了句气话,出不出兵,等昭皇子到了官家的位置再说。

也就是这句话,将本就如履薄冰的昭皇子逼得寝食难安,听闻官家兵败后,更是在担惊受怕中自缢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