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素鳞被苏明道拉走时,她想跟上去看看,但刚跨出舍人院半步,就想起,金市东没回来。要是她走了,金市东怎么办。
不管盈盈怎么说,金市东总不是坏人。
柳素鳞派金市东去保护万正奇,结果万正奇失踪了,金市东也没回来,绝对是发生了什么。万一金市东想要来求助,连个帮忙的都没有,那可怎么办。
花辞镜很好奇,但她必须告诉自己分清轻重缓急,等人虽说枯燥,不过柳素鳞不是住这儿么,而且也没说不准她碰什么,那不是正好,所谓没有禁止就是可以干,自己不如乘机调查一下。
柳素鳞平时待的最多的就是书房,花辞镜就决定从那里开始。
可能是身为司直的原因,柳素鳞的书房跟一般人家的书房不大一样。进入书房,第一眼就能看到柳素鳞的书案,上面左边是他带回来处理的公文,右边这是笔墨纸砚。
不过那个砚台,除非有人帮他研墨,一般这个闲的人是金市东,花辞镜也曾经因为好奇,像看看柳素鳞怎么处理公文,故意用研墨为借口,留下来观察。
而柳素鳞自己,根本就不用。
在砚台的旁边,有个用砚石制成的石臼和石杵,柳素鳞会非常简单粗暴,甚至堪称有辱斯文地将墨条直接捣碎,然后把碎成灰的墨粉倒入一只水晶的瓶子,再将水倒入水晶瓶,摁上瓶塞,直接把墨粉和水摇成墨汁,再用行囊笔直接蘸取使用。
花辞镜看过柳素鳞捣墨条,简直就跟他炼丹捣药时一模一样,熟练得让花辞镜惊讶。
你说,柳素鳞在用墨方面已经粗残至此,但他用来装墨汁的水晶瓶,还有那只行囊笔,却非常精致。
装墨汁的水晶瓶,被雕成了高三寸的鱼篓,而塞子自然就被雕成了鱼篓的盖子,墨汁装满时,整个水晶瓶呈现出纯黑色,又因为水晶壁的透明,呈现出柔和的光,晶莹剔透。
至于柳素鳞的那支行囊笔,笔杆竟然是汝窑瓷!
不知道是什么工匠,给柳素鳞制作了中空的鱼竿笔杆,那笔杆上了墨色的釉,烧制得极为精良,柳素鳞用的时候,那笔杆宛如拿在人手中的一支墨竹。
柳素鳞平时要是写秃了笔头,就会将那个秃笔头扯下来,换上新笔头。
花辞镜曾经看过那笔头,竟然是上等狼毫,整个汴梁都找不到卖的。
当时花辞镜看这行囊笔和墨汁瓶子甚是有趣,也因省了研墨的麻烦,感觉可以直接贩卖,赚上一笔。就问柳素鳞,他的笔墨是在哪儿买的。
然而柳素鳞却很平静地告诉她,想从中赚钱是不可能的。
花辞镜不懂,这么方便的东西,怎么就不能赚钱。
然而柳素鳞却反问花辞镜,是否知道为何要有砚台。
当时花辞镜脑子一懵,不就是个写字都要用的东西吗,没有砚台怎么研墨?
柳素鳞却跟她说了段话。
古时,伐竹编书,笔即刀也,书文作句,就是以刀刻竹,留人之所思,亦是刀竹争锋,锋锐毕露,不合自然之道。所谓自然之道,如水之道,上善若水,至柔可克至刚。
隽永之道,即自然之道,因此笔墨纸砚替代了刀笔伐竹。
砚至刚,水至柔,刚柔何以并济?以墨调之。
因此,墨和砚断不可分开。正如这世间的道理,需得辗转反侧,历经磨难才能懂。墨砚不可分,千研万研方能成书写之墨,正如纸上载的圣人言,若非历经万劫,怎能字字玑珠?
花辞镜当时听得有些茫然,虽然这些话有道理,但是她就是不懂,既然笔墨纸砚这么重要,为何柳素鳞不用?
柳素鳞当时竟然只是跟她说,大道至简,悟道这种事,只有靠自己。
花辞镜放下了柳素鳞的笔墨,想起当时柳素鳞的表情,现在她感觉有些不高兴,分明就是懒,还要找这么多借口来搪塞。
后来花辞镜才知道,那鱼篓墨汁瓶、行囊笔、石臼、石杵,都是江舟刻多年寻访能工巧匠制作后送他的,至于平日替换的笔头,则是临安秋妍斋的老板娘专门给他特制的。
所以柳素鳞根本不是求什么大道至简,只是觉得研墨麻烦而已。
在书桌的后面,是一个架子,那上面按照分类,放着各种奇怪的书,诸如列国的说文、解字、山川地理志、水文地理、草本书、炼丹集等等,柳素鳞平素办案时要查阅的工具,都在这一排。
而在书房的右侧,是分门别类放置的药材柜子,那里面放着各种炼丹的药材,还有成品药材,那柜子前,有个平台,柳素鳞平时处理丹药,就在这里。现在那些工具都被整齐地放置在平台下的柜子里。
最后就是书房的左侧,那里是一排排书架,柳素鳞处理过的案子,他都留了札记,那些札记就放在这些书架上。除了札记,就是各种道藏、闲书。
花辞镜游走在这些书架间,还看到了些不认识的文字,柳素鳞说,那些是在汴梁认识的商人,出海时给他带来的趣闻。
花辞镜算过,柳素鳞的舍人院,最值钱的就是这书房了。
京中官员都喜欢买些文玩雅物,但柳素鳞对这些东西却没什么兴趣,几乎大部分的俸禄都用来炼丹了。而那些制成的丹药,花辞镜也不知道柳素鳞要用来干嘛。
不过……似乎总在需要的时候,柳素鳞都能拿出有用的丹药。
根本就是汴京子弟中的奇怪家伙嘛!
花辞镜在书房转了一圈,实在没看出什么门道。于是决定去换个地方看看。
老实说,柳素鳞睡的地方除了必要的被子之类,梳洗之物,简单的家具,一个放衣服的大箱子,就没任何东西了。
唯一亮眼的,只有妆台上放了个雕工极为精巧的玛瑙环佩。
花辞镜平时从未见柳素鳞带过,但是看到这环佩的第一眼,就有个直觉,这是柳素鳞的父母所赠吧。不然为何会有大鱼带小鱼,还一家人生活在这么漂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