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黑矿场,真的很黑

“卖田产?不行!绝对不行!”

李肆虽然有了计划,可还需要起步资金,只是荷包干瘪,不得不把脑筋动在自家那十亩水田的田皮上。而关凤生误解为他只想着卖田交皇粮,很坚决地摇头。

这会两人正朝矿场走去,李肆的计划就得从这开始。这座矿场是凤田村诸人找钟老爷租的山场,租子是上交四分之一冶炼出来的生铁。

但跟租田还是有区别,康熙年间,民间开矿总体是一个禁字,却依旧拦不住私采,他们这矿,就是后世的黑矿场。钟老爷虽然把山场租给了他们,经营管理却是他的人在负责,比如说冶炼出来的生铁,只能由钟老爷联系的商人承买。硐长就是那赖一品,名义上硐长只负责管理挖矿的矿丁,赖一品实际上却是钟老爷派到矿场上的监工。除了赖一品,负责常务管理的客长,银钱往来的课长,都是钟老爷的人,还养着十来号护卫,而这些人的薪水全都计在他们这些承租人的身上。

这矿场其实就是钟老爷的产业,说是一个“租”,不过是在官员查禁的时候,方便钟老爷脱身的一个名义。

“关叔,你不也没田产了吗?别担心,我不是靠田产来交皇粮,不然今年交了,明年怎么办?我是需要一些钱作些营生,顺便帮着你们把这矿场弄起来。”

李肆这话,关凤生苦笑不已。

“这矿场有什么好弄的?铁炼得多,钟老爷就压低收价,炼得少,见着咱们喘不过气来,就提点价好让咱们活着,不至于散了摊。说是咱们租他的山场,其实咱们都是钟老爷的雇工。”

整个矿场有两三百号人,就一座炉子,每日能出一千来斤生铁。

“我本业是铁匠,只是父祖也传了一些炼铁的把式,才跟钟老爷谈下了这个矿场,炼出来的生铁也勉强凑合着能卖。这两年下来,又悟了一些窍门,总算能带着大伙靠这矿场活下来。”

听着关凤生的介绍,李肆对这座矿场的情况也渐渐有了更深的了解。转过了山梁,整个矿场就落在了李肆眼中,记忆里的凌乱景象,此刻在眼前真切而有序地呈现。

山头被刨去了一小截,露出一道光秃秃的干土截面和一座四五米深,数百平米宽的大坑。一个黑黢黢的洞口朝山肚子里延伸,叮当敲打声在洞里一直响着。李肆隐约记得,这矿洞有上百米深。

山头百米外就是一条宽有三四十米的大河,河岸边停着一长串的木排小船。河岸之上一字排开几个大坑,每个坑边都立着一根高大的十字木杵,那该是粉碎矿石的选矿坑。远处山脚下有一排低矮的砖窑,木柴堆得满满的,该是炭窑。而在炭窑不远处,依稀看到一座冶铁炉的炉顶冒了出来。

这是个熙熙攘攘的所在。碾矿的、烧炭的、背运矿石的,上百人在这里来来往往,炭窑冶铁炉在山壁下的大坑一侧,另一侧的坑顶则密密麻麻搭着数十座草棚。和草棚对着的河岸边,一排十来间木屋规整洁净多了。几个护卫靠在木屋边,警惕地看着所有人,似乎每个人的屁股里都夹着一片矿石似的。

看着那片草棚,贾狗子和吴石头的面孔骤然跳出脑海,李肆微微叹气。记忆告诉他,住在这片草棚里的人,都是村里那些失了田产宅地的破落户,贾狗子和吴石头的家也在这,他们就只靠着这座矿场而活。而对面那排整齐木屋,则是客长课长一类管理人员,还有那些护卫们住的地方。

去年这矿场总共出铁四十万斤,听起来数字挺可观的,可商人给的价,每百斤只有一两二钱银子,市面上的价则是一两六钱【1】。原因不仅是钟老爷的“调控”,还在于炼出的生铁质地不佳,不过这也是这种黑矿场的普遍水平。

李肆粗粗一算,这矿场的年产值居然也有5000两白银……

可再一细算,四分之一被钟老爷生生拿走,剩下三千多两,二百来号劳力,连饭食带薪水,就按每年十两银子计算,这就是2000两。赖一品和客长、课长,以及那群护卫,又要分走1000两。关凤生和田大由,以及炭头、锅头这些“中层”,外加二三十号炉工,薪水一算,没了。

这还只是人工,生产成本呢?矿石不算钱,炭火什么的不要钱?

“我们账上还都欠着钟老爷的,采淘矿石的工具,矿洞里的油灯、木镶,还有其他一大堆工具,特别是炭火,每年都得上千两银子。钟老爷说这山场是我们自己租的,所以这钱也得我们自己掏,只是钟老爷仁心,预先垫了这笔钱。我和你田叔每年虽然各有百来两银子,可大半都在填这些债。”

关凤生语带讽刺地说着,怪不得为了顶李家的皇粮,他都闭着眼睛卖女儿了,原来已经是负资产。

这钟老爷在矿场上,本质上也是靠着高利贷的手段在拴着关凤生他们,又是压榨佃农的地主,又是剥削工人的资本家,真是坏到头顶生疮了,李肆这么想着。

“可钟老爷也未必安生,每年那千多两银子,我估摸着能到手的不到三分之一吧。”

关凤生居然还在同情钟老爷,听他一说,李肆也觉得,还另有人脚底流脓。原来钟老爷还得一路孝敬,先不说手下这些矿场护卫都是来自金山汛的绿营兵,那么金山汛的汛守,据说是个姓萧的把总,也得笼络好,毕竟就在他的汛塘辖区里开黑矿,要装作不知道,也得要一定的代价。

县官老爷那也得分匀一份,更复杂的是,收购生铁的商人那,也有一套商会系统,每年的打点少不了,毕竟这是在收黑货,让官矿的人闹起来可不好。

据说钟老爷还抱住了谁的大腿,而他的矿场还不止这一处,甚至还有铁匠作坊,关凤生就只模糊地说了一下,似乎不愿让李肆牵扯得太深。

片刻间就到了冶铁炉那,眼下矿石到了,木炭还没齐活,一圈炉工正在坑里等着。见到李肆过来,炉工里的田青闷哼一声,扭开头不理他,李肆自然也懒得理会他,就瞧着这座大肚子冶铁炉发呆。

屈大均已经故去,他的《广东新语》正在流传,其中提到的佛山冶铁炉,“炉之状如瓶,其口上出,口广丈许,底厚三丈五尺,崇半之,身厚二尺有奇”,李肆还记得。眼前所见,尺寸小了许多,但结构大致不差,看来是这个时期通行的技术,只是鼓风木扇的尺寸小了许多,大略只有记载中“高五、六尺,宽四尺”的一半。

“关叔,你说……木炭是笔大开销?”

李肆早有了盘算,现在见了实情,心中更是有底,不过他不准备一下都拿出来,事情得一步步来。

“没错,这山头的树早被砍光了,买不起净炭,只好去其他山场买木柴自己烧炭。可即便这样,一炉铁也要花掉半两银子的木柴,每天六炉,就是三两银子。”

眼下木炭百斤大概一钱二三,木柴三四分。一炉出铁二百斤,就要花上千斤木柴,算起来光这部分成本就接近20%。

炉子置在坑里,好方便从炉顶加料,炉子下半部分用的是砖,上半部分是耐火泥,李肆仔细从炉顶看下去,内壁上还抹了一层厚厚的耐火泥。

熟读过太多穿越小说,对攀这冶铁工业科技树,李肆还很是熟悉,可他不是郑克臧,没有一个台湾给他折腾,现在只能先着眼在最小的事情上。

“什么?你能让每炉少烧三成木炭?四哥儿,这可不是写写画画的事,可不要信口开河。”

关凤生摇着脑袋,怎么也不信李肆,这话要能成真,柴火银子每年就能省三四百两。

“读书真读傻了,烧多少炭才能化多少铁,少烧?从哪里少啊?隔行如隔山,你就别来捣乱了。”

田青在一边冷嘲热讽地说着,话还蛮有道理的,一帮炉工们都纷纷应合。

“我这可是读书才读到的秘方……”

李肆并不动气,嘿嘿一笑,众人一呆,关凤生也怔住了。

“还有讲冶铁的书?吹吧你!”

田青扯起了嗓子,关凤生瞪了他一眼,有些急促地问:“什么书?”

李肆要搞的东西可是后世的技术,还真没这书,避开关凤生的问题,他微微笑道:“讲冶铁的书多了呢,佛山的铁厂你们知道吧,他们是怎么在冶铁炼钢的,我都知道。七八十年前,就有书说得一清二楚。”

关凤生喉咙里咕哝了一下,脸色也泛红了。

“四哥儿,你还知道怎么炼钢?”

【1:1724年法国萨凡利兄弟编纂出版的《世界商业大辞典》里提到广东生铁为每百斤1.6两白银,贩运到日本的价格是4.5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