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我收养他们

易飞跟着师娘进了厨房。

他想给师娘帮忙。

今天的人比较多,师娘一个人做饭要做很久的。

他进屋后才发出食材都在饭店处理得差不多了。

他也没啥可帮忙的。

师娘肯定想到了这一点,来之前已经让人处理好了。

直接炒就可以了。

易飞炒菜水平是不错,但比起师娘就差多了。

“师娘,在饭店还行吧?”

师娘喜欢做饭,也和冯爷爷学了不少。

但她没有在饭店当过厨师,不一定能适应。

“还行!很不错。”

李小爱先拌几个凉菜,“我以前还担心,去了才知道,除了我,还有七八个厨师,加上打杂的,一二十个人呢。有两个厨师,还在省城的饭店干过呢。”

赵总说她是厨师长。

其实她不知道厨师长要干什么,那两个厨师便认真的教她。

他们一开始是不服李小爱。

可是尝了李小爱做的菜后,就再也没有啥意见。

一心一意得教李小爱饭店的后厨怎么运作。

两个厨师都认为,他们一辈子也炒不出那样好吃的菜。

能在李小爱身边工作,是他们的荣幸。

何况,赵总开出的工资,是他们原来的两倍。

他们本来就是临东人,在家门口工作,挣钱更多,当然愿意。

李小爱现在也明白了每天要做什么,怎么做。

易飞说道:“那就行,别太累了。”

厨师的活不轻松,一天下来的工作量可不低。

“累不着,我和几个厨师商量了一下,就是有婚宴,准备几十桌都没有问题,平时更没事,不可能大家都同时来吃饭。”

李小爱说道:“我觉得比在机械厂当车间副主任强多了,有意思多了。”

只要师娘喜欢就好。

几十桌菜怎么同时做出来,易飞不知道,也不关心。

前世他参加的婚宴,六七十桌的也有。

饭店也能做到几乎同时上菜。

李小爱低声说:“易飞,我听你师父说,到阳历年的时候,要把你青姑姑他们接过来?”

陈一凡跟她说的时候略微有点激动。

他就这么一个妹妹。

从小相依为命也不放心她在乡下。

以前是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

现在易飞要将他们搬到城里,李小爱也非常激动。

陈青是个好姑娘。

每次他们回去,都给他们准备棉布床单,农村的一些特产。

却从没有给他们提过任何要求。

陈一凡有时候会给他们几十块钱,他们都坚决拒绝。

陈青说,他们市里连喝口水都得花钱,更需要钱。

对陈青。

李小爱甚至比对李小国还好。

妹夫林海是个老实八脚的农民。

他会木工活,给人打家具赚点零花钱。

陈青有两个女儿。

家里最大的开销就是计划生育罚款。

总体上生活也还过得去。

“袜厂那边有一排房子,赵总给装修成三个小院了,等完全装修好了,比师娘家还好。”

易飞说道:“一个院给江晓寒家住,一个院子给青姑姑他们住,咱蔬菜基地反正也要雇人,青姑姑和姑父也不愁没活干。如果他们包一个棚,一年的收入还是不错的。”

一个阴阳棚青姑姑和姑夫种正合适。

多了他们也种不过来。

收了菜和蘑菇,也不用他们去卖,直接按批发价收走。

李小爱摇摇头,“别搞特殊,他们干活拿工资就行,省得到时候别人有意见。”

易飞那里的工资又不低,两人都有收入的话,生活还是不错的。

就算补贴他们。

也不能让易飞出钱,更不能让丽飞公司出钱。

她现在工资可不低,分红不说,光工资就有一千多块。

家里也没啥花钱的地方,朵朵都跑到这里搭伙了。

“师娘,那两百多个大棚有一百多个是我的,我想给谁就给谁,谁还能有意见?”

易飞笑了,“又不是国营单位,姑姑那人你又不是不知道,她才不在乎呢。”

光打工才能挣几个钱。

又不能打破工资结构。

自己给他们钱,他们指定不要。

“那也不能搞特殊,赵老师是没问题,还有很多人呢,你那么做,会让人觉得亲疏有别。”

李小爱抹了下眼睛,“易飞,你不知道,你师父和你青姑姑小时候不容易,这几天,他嘴上不说,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

——————

陈一凡老家在三山县的一个山村里。

村名叫陈庄。

他六岁,妹妹陈青刚出生两个月,父亲因病去世了。

他八岁、妹妹两岁的那年冬天。

抑郁成疾的母亲也永远离开了他们。

师父和他差不多,小时候也算孤儿。

他有陈青,易飞有毛毛。

在乡亲的帮助下,安葬了母亲后。

他和妹妹被姑姑接走了。

三个月后。

陈一凡背着刚刚三岁的妹妹,步行了三十多里的山路又回到了陈庄。

他受不了姑父无休止的漫骂。

更受不了妹妹每天恐惧害怕的眼神。

刚去的时候,姑姑还稍好点,慢慢的姑姑也对他们开始打骂。

陈一凡不怨恨他姑姑。

那年代家家都揭不开锅。

突然多了两张嘴,自然心里不舒服。

几个表兄妹本来就吃不饱,现在要分出去两份,当然也不会给他们好脸色。

陈一凡兄妹俩回来了。

村长陈长山在他家那几乎废弃的院子里召开村民大会。

讨论他兄妹俩以后生活的问题。

他们兄妹是陈庄人,是陈姓血脉,不能不管他们。

陈长山希望有人能收留他们两个。

毕竟陈一凡才八岁,两个孩子没独立生活能力。

那年月。

家家都有几个孩子,再多两张嘴也养不活啊。

再说了。

真收养在家里,打打不得,骂骂不得。

否则,都能被村民的口水淹死。

陈一凡的几个堂伯、堂叔都没吱声。

其它的人都低着头。

收养两个孩子不是容易的事,不是一年半年的事。

陈一凡抱着刚满三岁的妹妹。

躲在角落里默默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没人收养他们,他就带着妹妹独自生活。

反正不再回到姑姑家里。

怎么活下去,他没有想,想也想不出。

村民们商量来商量去。

都愿意分给他们一个大人的口粮,甚至两个大人的口粮都行。

领养还是算了吧。

铁匠陈三叔想说什么,被陈三婶紧紧拉住。

陈三叔和陈一凡的父亲,从小交好。

看到好友的孩子无依无靠,他心如刀绞。

陈三婶也可怜这两个孩子。

可是家里还有五个孩子呢。

最大的也才十四岁,最少的才一岁多。

就算兄妹俩有口粮。

可孩子小,三天两头打架怎么办。

稍微做的不好点,就会被人骂偏心。

陈长山叹了口气。

他是村长,看来只有他领走了。

分给他们口粮,两个孩子也不一定能做熟。

这时候,三道长出现在院子门口。

三道长住在后山离村子大约五六里的一个破旧道观里。

他真名叫什么,没人知道。

也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

十多年前就住那个破道观里。

刚开始的时候,他几乎没有和任何人说过一句话。

大家都以为他是流浪过来的傻子。

也不知道从哪天开始,从谁开始。

大家开始叫他三道长。

没人在意他,那道观早就废弃,又在深山沟里,他愿意住就住。

两三年后,三道长开始给村民治病。

慢慢的,周边十多里范围内村民都开始找他治病。

他不收钱,你带两碗粮食他也不拒绝。

你啥也不带,他也认真给你看病。

三道长在道观周边开辟了不少空地。

种上庄稼、青菜和常用的药草。

他扩展了后院,在里面养一些鸡、羊,生活倒也富足。

村民们去看病的时候,通常带点吃的,带点在山上随手采的草药。

他的医术相当不错。

镇的卫生院多次想请他出山,他都拒绝了。

三道长站在院门口,“我收养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