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下天边的火烧云通红一片,林杭升与李源二人在岸边走着。
此刻澎湖马公岛的环形的避风港口已经停靠了五十多艘海船。
大大小小的海船如同一只只蚂蚁一般挤在港口。
“这么多的海船,此番流求,一共有多少百姓?”李源问林杭升。
“跟随我的第一批有三万人,后续还有十万多巴蜀的百姓。”
李源听了诧异起来,“这么多的百姓可是要消耗不少的粮食。”
“是啊,一日下来可是要耗费不好啊粮食。”林杭升:“可这又有什么办法么,他们都是大宋的子民,我大宋总不能弃他们于不顾吧?哀民生之多艰,大宋现在也是没有办法了,各地能接济了一部分的灾民已经很不错了,可是还是有不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实在是让我痛心疾首啊”
李源听了默然不语。
次日一早林杭升在澎湖休整补给淡水等物资之后,就带着后续的船队驶离澎湖诸岛,朝着流求出发。
李源站在水寨的顶端目送他们远去。
二月中旬,船队已经进入淡水河流域,进入河流之后船的吃水线就成了问题,然后在半道上换了平底的船只。
巴蜀的百姓也是第一次踏上这块陌生的土地,一路上到现在他们大部分都在船上,看到的都是以前没有看到过的海水。但这海水看多了也是要晕船的,终于看到了一块土地,百姓们顿时沸腾起来。
能安稳地生活下来是他们现在最奢望的一件事,如果能在这里落地生根,总比要落在鞑子手里要好。
他们都在问林杭升关于目的地的一些问题。
“很快就到台北了,朝廷已经将所有的一切都安置好了,从今以后你们有房有田,有儿有女,你们有什么困难,朝廷能帮你们解决的,尽量会帮你们解决。”林杭升吩咐下面的官吏安稳这些百姓。
在进入内河之后,前方河道渐渐开阔,水流也减缓了,在河道两岸附近还有不少的村庄和水稻田地。
看着村庄都是人烟的样子,又看到那些稻田里面都插着秧苗,秧苗的高度都超过了膝盖,绿油油的一大片连接起来,看上去非常壮观,甚至还有在田地里面忙碌起来的百姓。
那些岸边的百姓看到船只之后停止劳作的动作,全部朝着船这边看来。
林杭升向他们打了个招呼,隔空高喊问百姓,林杭升知道差不多要到台北城了,此时离台北城外的港口还需要半日的工夫。
船上的百姓这才吃了一颗定心丸,翘首以待。
港口上,收到了前方的信函之后,李由、祝况之、刘一二、刘四五他们已经在港口翘首等候。
刘一二、刘四五这才认识到原来赵东家就是太子殿下,也打探到了临安的消息,想着当初为太子赵诵做的,现在想来觉得挺是值得做的。
而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百姓。
过了许久,远处淡水河上忽然出现了一大群船只。
紧接着林杭升的船只终于到港口了。
下船的一刻,林杭升实在是被港口上的情况吓了一跳。
“是钦差到了。”看到穿着大宋官服的林杭升之后,有人在人群中高喊。
港口上早就站着迎接的人群,在见到自己之后,点燃了连成一排的鞭炮。
轰的一声,突然就响了起来,噼噼剥剥的声音连成串,经久不绝于耳。
除了鞭炮声音之外,锣鼓齐天顿时间敲打起来,震耳欲聋,林杭升急忙捂着耳朵,对李由他们道:“太热闹了,现在看来要比过年还要热闹。”
李由道:“是啊,我们收到钦差的消息之后即开始准备,还请钦差过目。”
林杭升听了他们说的,忙问李由他们一些关键性的问题,“灾民住的地方怎么样了,吃的准备的怎么样了,还有其他穿的”
祝况之道:“一切都准备好了,现在就等百姓下船了,请钦差过目。”
林杭升听了点点头,然后就将皇帝赵竑的旨意传达给台北府的所有人。
“官家圣明,百姓有福。”
林杭升读完后就下令开始卸下船上的物资。
港口上,工人们开始帮忙卸料。
一辆接着一辆的马车开始往返运,然后到达制定的地方。
船上,巴蜀的百姓们也开始依次下船,这是他们离开泉州之后,第二次踏足的地方。
而这一次,他们清楚知道他们要在这里深深地扎根了,除非日后大宋能从鞑子手中收复故土。
看到台北这边的人有序地操作这一切,林杭升很是放心。
在李由他们的带领下,林杭升去了台北府,他想看看这座城池建造的如何了。
台北是新城,整座台北城正在建造之中。
这座城池是依靠河流以及当地的地势情况来建造的,因为这里石头比较多,所以城墙是用石块建造的,参照的是临安城。
林杭升去参观了一些地方。
比如粮仓,学堂、官府以及城中的屋舍、商铺等。
城中的房屋还在建造之中。
此刻,工人们正在抬着砍伐下来的树木,将之做成梁、拱、板、斗拱、榫卯结构等。
新建的街道上,马车正在运送这些木料。
地上还是毛地一块,泥泞的有些不太好走走了没几步,就看到远处已经已经建造而成的地方正开始营业之中。
这些基本上是一些市场。
有卖硫磺皂、香皂、肥皂这种新出来的,还有一些日常百货,琳琅满目,还有一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卖的价格很高,很是脱手的物件儿。
甚至在新城里面还出现了番邦的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林杭升不禁感慨起来。
那些异国服饰的人操着一口流利的大宋官话正在做着生意,问了李由他们才知道这些番邦人往返于各市场之间,拉着一车当地的货物,然后去港口。
林杭升点点头,继续在新城里面视察。
总的来说,林杭升觉得台北城能在短短一年发展成这幅样子,实在是很不错了。
回了安置的府邸之后,林杭升就开始伏案写奏疏了。
点了蜡烛以及灯油,林杭升用新造的狼毫笔开始记录白天看到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