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挖科举墙角

李云睿没有看到想看的场景,很是失望,站起身来准备闪人时,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朝着李桑海招了招手,然后耳语了一番。

李桑海听完之后,噔噔噔地下了楼,很快跑到贡院榜棚下面,大声喊了起来,“各位各位,大明银行的东家要招人了,包吃包住,做五休二,月俸五到十两,有意者可以到朱雀大街大明银行总部报名。大明银行的东家招人了,包吃包住……”

李云睿在楼上看着李桑海在榜棚下,如复读机一般地喊着,脸色露出了笑容。李云睿这是在明目张胆的挖墙脚,挖大明官僚体系后备军的墙角。

这个时代的士子,思想还是非常开放的,因为八股文还没成型。

永乐年间,科举考试只是对制度、文体有了明确要求,士子参加会试,分为经义、诏判表诰、策论三场,对写法或偶或散,并无定规。八股文的形成是在成化年间,经王鏊、谢迁、章懋等人提倡,对文体格式有了要求,经义考试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自此之后,八股就成了套在读书人头上的牢笼,。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专门研析八股文,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在科举制度的引导下,儒学逐渐僵化。读书人天天只知道斟字酌句地写文章,吟诗作对、引经据典绝对是一把好手,治国理政、牧守一方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明朝初期的时候,读书人还是非常重实务的,关键还有操守。

对于李云睿来说,楼下这些落选的士子中,能挖走一批人来帮自己打理生意,绝对是个好主意。这些人都是经过科举考试筛选出来的精英,首先从智力上就能碾压很多人。

读书多就了不起吗?当然了不起,至少证明这些人脑袋不笨,学东西就会很快。

玻璃是能赚钱,但能比得上大明银行吗?玻璃技术总有一天会烂大街,但银行肯定不会,后世银行可是金融帝国最稳固的基石,赚钱赚到手抽筋。

可以这么说,只要自己不作死,基本上银行就是一台稳定的印钞机。

提前招一批人培训起来,等玻璃卖钱了,就会有大量的钱,涌入大明银行。如果勋贵们不同意,李云睿就会想法忽悠他们……

好在大明银行现在的钱不多,李云睿就拿它当个试点,关于银行的运作,李云睿懂得也不多,但这并不妨碍李云睿办银行的决心。

十两相当于十石粮食,这个月俸相当于正六品官员的工资了,五两的薪俸是正九品的工资。一般落第的士子回乡之后,可以在当地的官府找一个吏员的工作,如果不算灰色收入的话,最多一个月也就是三两。

要知道,在明朝,皇帝钦点的状元,开局也只是从六品的翰林修撰;榜眼、探花是正七品的翰林编修;二甲赐进士出身的人,从七品,进六部观政,大多会留在京城,入职六部;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的人,正八品,入六部观政半年后,提上一到两级,出京任某地的知县。

李云睿想挖墙脚,尤其是有功名的读书人,至少在钱方面不能,不能亏待他们。

李桑海的喊声,引起了很多落第士子的注意,不屑者有之,更多的人是跃跃欲试。

下一次科举是三年之后,离家远的士子来回一趟就要半年,一路之上还得风餐露宿,舟车劳顿,万一出点事情,耽误了科考不说,还有可能丧命。

能在京城找一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不仅解决了温饱和赶考时间的问题,还能空出很多时间来读书,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榜上有名的人,三五成群,顺便约上一两个名妓,去谈情,哦,谈天说地,交流人生去了;榜上无名的人,则开始讨论起接下去的打算。

放完毒的李云睿带着人跑回了曹国公府。

账房孙先生被喊到了李云睿的跟前。

“孙先生,明天,鹤鸣楼,这五个人你去见一下。这是大明银行五万两借贷的单据,每人一万两作为启动资金!”李云睿说着,将几张纸放到孙先生眼前,“按照我们之前讨论的,煤矿、石英矿和石灰矿一定要拿下来。另外两人一个开古玩字画店,一个开陶瓷作坊!动作一定要快,遇到困难,用银子开路。”

孙先生拿起单据,看了两眼,放进了手袖,说道,“世子,这么多钱,风险是不是有点大?”

“不用怕,这些钱只是我们暂时垫付的,很快就会收回来!”李云睿笑着说道。

听李云睿这样说,孙先生点了点头,反正李云睿出钱,他怎么说,自己怎么做就是了。

“对了,孙先生,银行那边你上点心,这两天会有人来应聘,你识人能力强,挑三十个人出来,要求为人稳重,思路清晰就行了……”李云睿想了想之后,继续说道。

孙先生一听李云睿要招这么多人,有些不明白了,于是开口问道,“少爷,银行就那么大点地方,招那么多人……”

“孙先生,如果银行只在南京开,你这话我同意,但我的目标是把银行开遍整个大明。”李云睿知道孙先生想什么,所以直接打断了他的话,说道,“四十万两只是起步,以后会有四百万、四千万两,乃至更多。我们要提前把人培养好,把银行的各种流程进行优化、优化、再优化,检验、检验、再检验。争取我们开分行的时候,人可以直接用起来。”

四百万、四千万……

孙先生听了李云睿的豪言壮语后,有些颤抖。

整个大明,都没这么多钱,李云睿真能吹……

“孙先生,你要好好干,只要你能把银行打理好,我保证十年之内,你会成为六部尚书中的一员。”李云睿压低了声音,慢慢地说道。

六部尚书?六部尚书中的一员?孙先生听了之后,身子抖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