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一唱一和

「确实是好事!但建设水库,需要对当地水利状况非常了解人,他们熟悉各种水道,知道哪里水多,哪里容易堵塞,来选址建造。然后配合加固河防、截弯取直、退田还湖、植树造林,多方并举,来实现解决江南水患的问题……」李云睿赶紧打蛇随杆上,说道,「此事若能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将惠及江南八府的万千百姓,到时候万民必将称颂陛下仁德!」

忽悠,接着忽悠!

李云睿总归要想办法把钱花出去,五十亿放在账面上就是纸,花出去才是钱,钱转起来了,无论是沉淀在固定资产中,还是散落到百姓的口袋中,都是好事!

读者身份证-伍陸彡彡陸伍

南京城的市场已经无法扩大了,李云睿扔出去的很多生意,都受到了制约。

打个比方来说,水果罐头在南京城中很流行,但是出了南京城,很少有人能消费的起,无他,百姓穷啊。如果只卖给外地那些富户,量小,运输成本都不够!

类似的例子,枚不胜举,李云睿不得不另寻他法。

因此李云睿瞄准了江南八府,江南八府的百姓,本来就相对富裕,能吃饱肚子,如果再有闲钱,拉动一波消费,问题不大!

江南的消费起来了,就能刺激红颜会、兄弟会的一些人,积极走出南京城去。

广阔的江南地区,可是大有作为,到时候商业的种子,就会到处传播。

至于北方和岭南,慢慢来呗!

李云睿嘴里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八个字,让朱棣心动不已。

朱棣篡位上台,得位不正是他的先天缺陷,未来史书中,这一「污点」是他无法洗刷掉的,要想让后世之人忘记或者忽略这个污点,唯有建立旷古烁今的功业!

什么功业旷古烁今?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下西洋、宣威海外算一个!编撰《文献大成》(即《永乐大典》,永乐五年定稿后,朱棣看了之后十分满意,亲自为序,赐名《永乐大典》)也算一个!这两个功业,都没有惠及百姓……

历朝历代,皇帝建立功业,要么文治,要么武功!除此之外,能拿得出手的功业,惠及百姓的事情,还真是屈指可数。

如今李云睿指出了一条路来,说朱棣不心动,那是骗人的……

李云睿看着朱棣犹豫的表情,扭头朝着朱高炽眨了眨眼。

朱高炽看到李云睿递来的信号后,抬头看向朱棣,开口说道,「父皇,云睿提得方案或可一试!历年来,朝廷每年用于治水、救灾的物资数以千万贯计,若能将这些钱用在水利建设上,避免灾害发生,无论是百姓还是朝廷,都将收益……」

朱高炽之所以愿意帮李云睿,并不是朱高炽也想搭救俞士吉和袁复两人。

作为朱高炽的两大政绩之一,应天府的三座水库已经初见成效,如果能借此机会,再主抓一批水库建设,辅以推广永乐薯,凭借两大两大政绩,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将稳如磐石,就是朱棣真起了废立太子之心,都要考虑一下百姓答不答应。

年初李云睿跟朱高炽讨论五年计划地时候,曾经跟朱高炽讨论过明年的永乐薯推广计划。

今年永乐薯能种六、七十万亩,至少能15亿斤,当地百姓肯定会拿出来卖,他们无法组织大规模、远距离的运输,只能就近贩卖,当地肯定无法消化。

到时候朱高炽出面,以三文钱一斤的价格收购,总共耗资不过三、四十万两银子,然后转运到江南等地,延续永乐薯当工资的方法,至少能调动几百万人当劳力,修建水库和整

修河道。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功劳肯定属于朱棣,但苦劳就属于朱高炽,到时候朱高炽把自己能力展示出来,一个「能」字,就会如影随形地烙在朱高炽的履历上,百官也会竖起大拇指赞叹一句,太子多贤德,实心用事。而百姓也会为此感激朱高炽,不让他们免费服徭役,又帮他们解决了水患……

这样既能解决永乐薯的销售问题,又能推广永乐薯,还能修建水库,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现在李云睿提出了解决江南水患的方案,里面要修建水库,朱高炽肯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朱高炽和李云睿两人一唱一和的表演之后,朱棣点了点头,这是多方得利的事,成了,朱棣的威名必将为千古传颂。

思索了半晌,朱棣开口说道,「我记得前些日子,右佥都御史俞士吉和大理寺丞袁复两人刚从江南治水归来,这两人应该熟悉江南的情况。只不过都察院的御史弹劾两人在江南治水之时,有索贿之举,朕已下旨锦衣卫查证,两人目前还是戴罪之身……」.br>

哦豁,皇帝居然自己提出来了……

李云睿心里十分开心,但表面上却是很平静,假装思索了一下,开口说道,「陛下,我是最痛恨贪官的人,如果给我这种官员,那还不如不给。治水所涉及的资金动辄百万贯起,万一他们起了歹心,上下其手,降低一下工程质量,就会引发大灾,还不如给我几个小吏或者干事的官……」

看李云睿这样说,朱棣淡淡一笑说道,「两人的罪证还在调查之中,如果确有其事,朕定会依律处置;这样,朕先下旨让两人辅助你制定江南水患方略……」

「遵旨!」李云睿赶紧躬身施礼,说道,「但是陛下,如果两人真有索贿之举,还望早点告知我一下,我好提前准备人手,接替这两个人,毕竟计划一旦完成,想要换人就不太方便了……」

朱棣听了李云睿的话,点了点头。

讨论群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三人又谈论了一会儿,朱高炽和李云睿就告辞,出了武英殿。

「殿下,刚才陛下说得两人,真索贿了吗?」李云睿跟在朱高炽身后,边走边问道,「朝廷中的官员都这么牛叉吗?敢赤果果索贿,那岂不是搞得天怒人怨?」

「本朝俸禄低,这是众人皆知地事,官员奉旨外出办事,沿途官员备一些礼品,是在所难免的事……」朱高炽知道俞士吉和袁复两人下狱的内幕,但他不能说给李云睿听,毕竟子不言父过,只能说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哦!这样啊!」李云睿假模假样地点了点头,说道,「说到底,还是朝廷太穷了,咱们得抓紧时间,想尽一切办法,让朝廷和百姓都富起来,到时候,朝廷可以适当提***员的待遇!」

朱高炽听了李云睿的话,点了点头,没有回应。要想提***员的待遇,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身为太子,这事不能由他挑头,这种事只能恩出于上。朱高炽在这事上,连个屁都不敢放,犯忌讳……

如果朱高炽开了这个口,让官员们知道了,到时候官员们拿着他的话,跟朱棣提涨工资的要求,无论朱棣涨不涨官员的俸禄,都捞不到好处。涨了,功劳是朱高炽的;不涨,锅得朱棣来背,因为最终决策权在朱棣手里。

身为太子,朱高炽很懂分寸,拿捏得极为到位。

朱高炽能在朱棣的怀疑下,稳坐太子之位二十余年,并非浪得虚名,着实是因为他的手腕厉害。

两人一起到了东宫,坐了下来,李云睿开始给朱高炽汇报起最近的工作来,「殿下,永平府遵化州的

大型钢厂已经开始建造,估计在年底之前,应该可以竣工,到时候钢厂可年产三十亿斤,足以支应陛下重建北京的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