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也算是最后半天,王守仁亲自承认道:“老爹承认,是我帮故意帮有些你购买了良田三百亩,也给了那些大夫弹劾我的名义,抢占民田;用这些还交换了个乡试中获得了第二名,也算得上是,徇私舞弊。”
“爹知道,你呢却也受到连累,被人嘲笑,仕途不得意不说,还只能忍受这许多不公。而你应该也知道老爹我做这一切的原因,仅仅是为了给寒门登上仕途的后辈官员们当一个坏的榜样,让他们一朝得意,寒门可以出贵子,却不要胡作非为,以自己的下场作为警戒。”
王居中笑了笑摇了摇头道:“这算什么,先帝所创下的杀伐大业,让这座天下不宁,从父亲登上天子堂的时候,恐怕就料定了这一切。”
“这天下急需一个人站出来,民生、压豪强、削藩、巩固边防、整顿吏治、限制武将......涉及了王朝的方方面面,父亲不仅仅是守成,还要打造出一个强盛的帝国,为长治久安而雷厉风行地布局,同时也需要这个人,牺牲一切。”
“不过呢,也正应了那句话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风雨来临,这一日世家门阀网罗十大罪状,联名上奏,弹劾王守仁。
王守仁,咱也清楚了,这朝堂之上,已然没有没有任何人才会帮自己,如今的这一切,都只不过是意料之中罢了。
不过让他颇感意外的是,濂溪先生之徒,这个臭名远扬的帝师,居然没有和其他大臣一样,如同墙头草一般,弹劾王守仁,只不过这些并不重要了。
领头的老本世家站出来,手中握着一本厚重的奏折,颇为愤懑道:“陛下,内阁首辅王守仁,常年在先帝身旁蛊惑帝王,实乃奸臣罪臣,为此,臣下列出此人十大罪状。”
“其一,谋逆作乱;
其二,蛊惑民心;
其三,玷污王道;
其四,暴.政虐民;
其五,刑及公室贵族,动摇国家根基;
其六,无视先君,欺凌国公;
其七,任用私人,结党乱政;
其八,军前私刑,蔑视国法;
其九,私调大军,威胁帝都;
其十,重婚公主,玷污王室。”
“陛下,此罪随便拿出一个皆是死罪,近日,王守仁还曾贿赂官员,为其子孙大开学子之路,此罪亦是死罪啊!陛下。”
朝堂之上,呼啦啦的满朝文武皆是跪下,除了魏玄,还有崔澹,剩下的皆是大声控诉着王守仁的种种“罪行”。
站在高位的永宁帝,虽然是心知肚明,这一切不过是诬陷罢了,但是帝王终究是帝王,为了皇权的稳固,毫无办法。
王守仁面对这一切,不过是笑了笑,臃肿的内阁首辅官服,此刻却显出无限的威严。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两不相欠。我王守仁,不曾欠天下一丝一毫,天下也不欠我的一丝一毫。”
永宁帝皱了皱眉头,脸色颇为不悦道:“王守仁,你可知罪?”这次连认罪都不是直接是知罪。
王守仁点了点头,笑道:“臣知罪,臣今日也无话可说,承认是臣,故意帮有些痴傻的长子购买了良田三百亩。”
闻言,御史大夫立刻上奏道:“陛下,事情可没有那么简单,乃是王守仁抢占民田;王守仁的长子还在乡试中获得了第六名,其中更是有徇私舞弊。”
这一次,他王守仁不得不死,那大宁的那些世家权贵恨他入骨,既然盛世已经造就,死他一个小小的王守仁,让大宁世家权贵出一口恶气,又有何不可?
不久,陛下下旨,“抄家,诛族!”
飞雪之下,微笑赴死。
临终前最后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无酒,甚悲...”
次日,王守仁一家子都被拉上大街,忍受着天下人的唾弃,还有些许感激,赴死!
崔澹冷眼旁观了这一切,紧了紧衣着。
武圣呵呵一笑道:“这人可以啊,儒家寒门学子的骨气实在不凡。不过这些年,老夫都未曾听说过,听说你崔澹这些年来一直在著作大宁本纪,可又把这人加进去啊?”
崔澹微微一笑道:“青史留名,自然著书最好。”
随后回到客栈奋笔疾书:“王守仁,乃寒士出生,拜师前朝首辅,自诩是林老门下走狗,被其精心雕刻三十年,而他也极有耐心,不骄不躁,三十年翰林院生涯,对庙堂政事冷眼旁观,只看只听,唯独不说。
一出翰林便成龙,两年内,王守仁连升十一级,顶上老首辅的空位,甚至权位犹有过之,成为大宁真正能与崔澹扳手腕的文臣之首。
王守仁手执权柄后整顿吏治,第一个目标就是身处已久的翰林院,他以八段文考究经义来筛选儒生,亲手给读书人竖起了一道龙门,替寒门士子谋了条坦途,动摇豪阀门第的根基。
而这,只是他大刀阔斧改革一部分。
他的改革,他的做法,他都知道后果会如何,一旦皇帝支持不再,恩宠消失,那些豪阀大族势必会激愤迸发,生前大恩于离阳王朝,死后祸及家人,何其悲凉?然而他这位王朝的第一栋梁始终执意而为,无非二字,天下或众生。
以一人之身败名裂,换来万世太平!
新帝登基,改年号为永宁,老皇不放心他,新皇也不放心他,王守仁自知死局已定。
永宁三年,御史台和六科给事中联名弹劾张巨鹿,永宁帝下旨,诛九族。
王守仁无愧于天下,却独独愧对家人,他是治世之能臣,却不是一位好父亲,好爷爷。
他竖起一道龙门,令寒门士子有出头之日,可是,一步登天,德不配位,寒门士子的吃相或许会比豪阀氏族更难看。他利用自己的儿子,不顾家人性命,就是要给后世跻身朝堂的寒士公卿警惕,哪怕是他张巨鹿,也会因子孙舞弊贪墨而身败名裂,那么他们呢?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寒士跃龙门。”
崔澹,亲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