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一次的金銮议事再次召开。
不同于养心殿仅限于朝廷大员参与的小议事,金銮议事被称为大议事,一般在京七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
会有礼部的官员一一核对,若无故缺席,轻则罚银,重则打板子,革职。当然,对于一些缺席大户,礼部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比如燕苏。
这一次的金銮大议事最显眼的无疑是一袭飞鱼服的新任礼部尚书周立了。飞鱼服啊!只有得宠的朝廷大员才会被女帝被赐予,整个大周能够穿飞鱼服的屈指可数。
不过大伙儿羡慕中又有些鄙夷,周立到燕家送礼的消息已经不是秘密了,谁都知道他这个礼部尚书是怎么来的!
鄙夷归鄙夷,大家并没有太大的抵触,毕竟周立的阅历、威望和人脉摆在这里,谁都说不出什么。
只是女帝的一反常态让一些人被打得措手不及,之前女帝对于填补实缺都是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没想到这次却雷厉风行,让本该选出尚书之位的这次金銮议事成为了周立的炫耀大会。
“大宗伯,恭喜啊!”
终于还是有人上前打招呼了,是太保万山。
“太保大人客气了。”
两人对望一眼,有种知己相见恨晚的感觉。
如今的周立,就是曾经的万山;现在的万山,就是以后的周立。两人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是所谓的帝党。
一声大喝:“陛下驾到!”
百官连忙各归其位:“参见陛下!”
一袭大红龙袍的女帝挥袖:“众卿平身。”
“谢陛下。”
“众卿有事启奏!”
一个工部的郎中当即站出来,表示东城墙有一段年久失修,需要修缮。户部二话不说就哭穷。双方你来我往,象征性地吵一架,刷一波存在感。
最后女帝裁决:修!并表示,帝都城墙关乎社稷,再苦再难都要修缮。众卿山呼陛下圣明,海啸大周万岁。
然后又有一个兵部郎中站出来,说东军拖欠军饷已有半月,请速速拨款。户部不管三七二十一,换个人站出来继续哭穷。双方开始引经据典,愉快地刷着存在感。
资历怎么来的?就是这么来的啊!
女帝裁决:拔款!再苦再难,也能苦了在前线的将士们。为了节省开支,朕决定,每顿少吃一个菜!众卿齐齐落泪,高呼陛下贤明,社稷之幸,天下之福。
这差不多就是金銮议事的样子了。
一般来说不会有什么大事,因为大事都在养心殿的小议事上讨论。当然,如果有人存心发难除外。
一连处理了十几个奏报,金銮殿上安静了下来。按照惯例,该退朝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但女帝没有挪屁股的意思,反而一扫之前的兴致乏乏,一脸期盼。
周立站了出来:“陛下,臣有事启奏!”
女帝和蔼道:“爱卿请说!”
周立缓缓道:“臣就任国子监祭酒数十年,常常感慨大周的教学系统实在太落后!偌大的一个大周,竟只有一个国子监。这显然不能满足朝廷的需求,不利于为国选才。”
“如今朝廷多个侍郎、副都御使空缺,无人可用就反映了这个弊端!”
百官齐齐翻白眼,多个侍郎、副都御使空缺,那是无人可用吗?那是陛下不乐意册封啊!你这老头能不能别睁着眼睛说瞎话?
女帝心虚道:“大宗伯所言甚是啊!朕也觉得大周的教学系统实在太糟糕!不,不能说是糟糕,因为根本就没有!”
周立拱手:“臣身为礼部尚书,负责大周的礼教,有必要为陛下建立一套全新的教学系统!让大周以后有才可用,保证朝廷的安稳运行。”
女帝大喜:“具体如何?大宗伯快快道来!”
百官互相对望,都只有一个念头:新官上任三把火啊!且看看你这老头能有什么作为!
“陛下,臣建议在各地建立官府学堂!在乡一级设立小学,在县一级设立中学,在州一级设立大学,在帝都设立太学,由国子监管理。”
“小学四年启蒙,中学三年广而授之,大学三年精修一门,太学集中大周精英,接受最顶级的教育。”
女帝拍案:“这个官府学堂很好啊!帝都、各州、各县、各乡都覆盖到了,天下英才,尽入朕彀也!”
“陛下说得不错!”
“这小学启蒙朕明白,这中学的广而授之和大学的精修一门是什么意思?”
“陛下,这每个人生下来,各有各的天赋,有的对诗词文章有天赋,有的对兵法打仗有天赋,有的对算术有天赋,有的对律法有天赋,还有的对锻造有天赋。”
“但是,这种天赋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所以,中学的广而授之就是让学子学习文章、兵法、算术、律法、锻造等多门学业,找到他们最擅长的那一门。”
“大学就针对这一门来精修,达到学有所成的效果。从大学毕业之后,精通诗词文章的去考礼部、精通兵法打仗的去考兵部、精通算术的就去考户部、精通律法的就去考刑部,精通锻造的就去考工部。”
“如此一来,才能发挥每个人的天赋,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职位上发光发热,办起事来自然得心应手,毫无阻碍。这样,大周还怕没有人才用吗?”
“啪啪啪!”女帝激动鼓掌:“大宗伯说得好啊!这个广而授之和精修一门实在是妙啊!这就是术业有专攻吧?”
“陛下英明!”
女帝皱眉:“可是,要建起官府学堂,恐怕需要一大批各行各业的教师啊!这到哪里去找呢?”
周立再奏:“臣奏请组织一次大规模的科考,挑选出一批各行各业的官员来,按照成绩分别授予九品的教谕、八品的讲郎、七品的学士和六品的博士。教谕授小学,讲郎授中学,学士授大学,博士授太学。”
“这次的科考不需要推举,只要身家清白都可以报名!”
“不需要推举?”
“是的!陛下,推举会把大量的人才拒之门外!大周想要获得大量人才,唯才是举,不问出身是唯一选择。”
女帝点头赞同:“不错!好吧,那以后科考就不需要推举了!这次的科考还是由礼部来主持,爱卿尽快拿出一个章程来。”
“是,陛下!”
眼看君臣之间一问一答,就要把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确定下来。
户部尚书单季第一个急了,高呼道:“陛下,臣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