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恩科结束

听到郭浩要他出去,那士子脸色微变,强行镇定道:“大人这是何意!”

郭浩闻言不屑道:“装,还在那装,你根本不是张体会,张体会是河东人,怎么可能不食醋?

而且你说你在汴梁长大,那就应该是汴梁人,你的户籍上没有标注,你吃的食物也不对!”

郭浩好似包公俯身,三言两语就说出士子身上的疑点:“再加上你刚刚说错了姓氏,说明你在替别人考试,本官如果这还看不出来,那我这个主考官也别做了!”

士子听了瘫坐在椅子上,郭浩见状摇了摇头,真是防不胜防,他已经盯的很仔细了,没想到这个时候竟然是有“枪手”!

殊不知早在李唐时期,就有这样的人,其中一个人还很出名,其神乎其技般的作弊手段甚至还被记载到史书中,堪称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作弊第一人。

而这个人的名字叫温庭筠。

温庭筠乃名门之后,而且才华横溢

他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代,可惜到了温庭筠的时候,其家世已衰微,他文思超捷,少年驰名,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

《旧唐书》中称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他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然而他虽然是个才子,在作风方面却有问题,所以风流才子,屡不及第。

温庭筠才华横溢,然而其年少时却行为浪荡,经常与那些世家无赖子弟厮混在一起,吃喝嫖赌样样精通,还把感受写成了“花间艳词”。

如此差的名声加之受当时唐朝政治斗争的牵连,导致温庭筠屡不及第。

温庭筠将近40岁时开始应举,从40岁到55岁的十五年间,数次参加应举考试,都屡败不中。

有如此才华,却数举进士屡败不中,让温庭筠心灰意冷,故而“游戏”考场,开始了枪手生涯。

当然,温庭筠也有成为枪手的资本。

相传温庭筠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有“温八叉”之称,可见其作文功底相当深厚,完全具备当一个优秀枪手的条件。

同时,屡败不中的遭遇,也让其积累了丰富的考试经验,并对考试的潜规则熟记在心,具备应对考场复杂形势的能力。

唐代的科举考试是相当严格的,考生进入考场时,不但要脱衣搜身,坐席之间还要设置隔离物,传卷子是很难做到的。

在这种复杂的考情之下,温庭筠如何在替考中大显身手,是一件难以想像的事儿,然而,人家做到了,并且做得很不错。

据《唐书》记载,由于温庭筠屡屡“为邻生假手”,还留下了“救数人”的绰号。

所以,唐宣宗大中十二年科考,考官特意安排他坐在帘前考试,由考官直接监视。

考试中,只见温庭筠奋笔疾书,不一会儿就交卷出场了。

但考官事后才知道,“私占授者已八人”,温庭筠在他的眼皮底下已经顺利帮八个人完成了试卷,由此看见,温庭筠的替考技艺堪称出神入化。

有这样的传奇人物,眼前这位也就见怪不怪了,郭浩让人把他撵出去,同时又核对了一遍姓名,又找出两个替考的,这才继续考试。

郭浩的严格监考,很快在城中传开,期间还有一个士子想要用飞鸽传书,结果被郭浩一弹弓打了下来,当着那考生的面给考了!

那个考生都快哭了,郭浩一边烤着鸽子,一边问道:“你们不会只准备一只吧,这也不够我们吃啊!”

其他考官听了强忍着笑意,但不是笑郭浩,他们对郭浩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考生们看到他都是战战兢兢。

状元楼内,几个明经士子谈论。

“哎,你们听说了么,这次进士考,可以说是百年不遇的严格,无论是什么手段,都逃不过郭阎王的法眼!”

此时陈林正在这里考察,想要学习一下,听到这话顿时把嘴里的茶水喷了出来,主要是那“郭阎王”三个字刺激到了他。

“谁说不是呢,明经考试他就盯上我了,吓得我都没敢乱动,听说有个和我一样用墨鱼墨的人被抓到了,当时我都快吓死了。”

说话的正是郭浩注意到的那个胖子,郭浩也没想到,即便他有“火眼金睛”,还是有大意的时候,这个胖子其实也作弊了,只不过他没发现。

“还好你没乱动,否则郭阎王肯定会察觉,看来这次考试咱们悬了,郭阎王说公平,这是真公平啊!”

几个人的声音不大,不过陈林就在旁边,所以听了个大概。

“哎,本来我也是想考进士的,还好我没去,否则不中还好说,被郭阎王抓到,下次再考恐怕难了。”

士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郭浩好,有的说郭浩有些过了,只要是考生,没有不希望监考松一点的。

奈何郭浩太厉害,闲着无聊喜欢观察,结果还真让他发现一些异常,让这次科考显得不那么无聊。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到了最后一场,也就是诗赋环节,郭浩出了“怀古”的题目,冯道又加了一个“咏春”,二者选一个就可以。

除了一开始的时务策,后面的试题还不算太难,留下来的都是凭本事答题的,所以速度很快。

当天晚上,官员们收回卷子,士子和考官们都如释重负,算是完成了一个任务,至于中与不中,过后再说。

出了贡院,郭浩就看到李芙和郭永宁再等他,这几天都在监考,二人生怕他吃不好睡不好,所以都来接他。

“你们怎么来了,在家等我就好了,干嘛还跑一趟。”

由于在大街上,周围还有不少士子,郭浩没敢左拥右抱,和冯道告别后,只是牵着二人的手,一起上了车。

“你这在里面一呆就是十多天,也没人照顾你,我们放心不下,就想着来接你了。”

“嘿嘿,我这不是好好的嘛,要说这些天,一开始确实有点无聊,不过后来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就不无聊了。”

二人听到有趣的事情,立刻来了兴趣,尤其是郭永宁,她最喜欢听郭浩讲故事,在车上就吵着让他讲。

郭浩拗不过她,李芙也想听,于是他就讲了如何吃火锅,馋的几个考生流哈喇子;如何和考生斗智斗勇,找出作弊者。

如何在考场“打猎”,从贡院上方飞过的鸽子几乎都被他打了下来;如何看那些考生愁眉苦脸的答题,而始作俑者,就是他这个主考官。

二人听的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已经回到了郭府,这几天由于郭浩不在,郭永宁都没去驸马府,整天在郭府待着,别人说起她也有理由。

进入了郭府,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三人都有些意外,那是一个贵妇人,正是董德妃。

“儿臣郭浩,见过母后。”

董德妃正在院里欣赏李芙养的几盆菊花,听到郭浩的声音,董德妃转身笑着问道:“这几盆菊花是谁养的,开的真好看。”

李芙闻言看了看郭浩,郭浩对她点点头,李芙于是施礼道:“回娘娘,这是妾身养的。”

董德妃闻言看向李芙,李芙低着头有些紧张,虽然郭浩告诉她董德妃可能会来,但也要等郭浩主持完恩科,然后去宫里接她。

没想到郭浩刚从贡院出来,董德妃自己就来了,这让三人都没有准备,尤其是李芙,她的身份有些尴尬。

“好标致的美人,难怪郭浩舍不得你,能养出这么好的菊花,可见你心思也是很细腻的,不用紧张,起来说话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