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下大势

第二,说大理国没有军力向别的地方攻掠,这不是事实。

从国内、国外有关的史籍记载可知,大理国军队曾经先后远涉后世贵州西部、越南北部以及缅甸北部诸地,说明大理是有力量进行域外作战的。

而且,从元初鬓贫军被蒙古倚重东征西讨、所向克捷来看,大理国常备军的战斗力绝对不弱。

第三,大理国没有对宋朝发动军事行动,是双方相互克制的理想结果,与军事力量的强弱没有关系。

所以郭浩想动大理,不会太容易,历史上赵匡胤鉴于唐朝的失败,以玉斧划大渡河为界,说“此外非吾有也”,大理才得以保全。

所谓唐朝的失败,就是唐朝和南诏国打的两仗,结果都失败了,要知道,当时的大唐乃是鼎盛时期,对西南的霸权之战却损失惨重,可见南诏国不简单。

要厘清这段公案,还得从头说起。

唐玄宗天宝九载,时任剑南节度使为鲜于仲通,此人“褊急寡谋”并无将才,靠结交佞臣杨国忠得此重任。

此人一贯敌视南诏,其属吏云南太守张虔陀是贪婪之辈,时常横征暴敛,甚至污辱南诏王族妻女。

南诏首领云南王阁逻凤不堪忍受,于天宝十载起兵攻杀张虔陀,随后南诏军就势横扫大唐附庸部族,连续攻取三十余座羁縻州府。

鲜于仲通闻讯率军八万征讨,阁逻凤派人请罪求和,表示愿意归还先前掳掠的人口财富。

鲜于仲通骄傲自大不予接受,继续进军,在泸水南岸遭遇南诏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鲜于仲通仅以身免。

南诏击败唐军后,正式叛离唐朝,转而依附吐蕃,接受吐蕃赞普册封并改元建号,改天宝十一载为赞普钟元年。

天宝十二载,在杨国忠推动下,唐玄宗命侍御史李宓为帅,动员关中、河洛兵十余万大举讨伐南诏。

唐军长驱直入,进抵南诏都城太和城,遗址位于后世南省大理市境内,但长途跋涉人困马乏,不敌以逸待劳的南诏军,大军伤亡殆尽,李宓战死。

这可是鼎盛时期的唐朝,面对南诏这个小国却两战两败,差不多二十万大军就此灰飞烟灭。

此后杨国忠掩盖败报,继续动员军队,企图再行远征复仇,只是天宝十四载安禄山起兵反叛,计划中的更大规模南征只得取消。

这场战争,缘起于唐朝边将贪暴,肆意欺凌依附部族,以致遭到报复。

事发后朝廷边镇不思反省,反而倚势凌人,轻率用兵征伐,这种非正义战争名不正言不顺,毫不意外的遭致惨败。

很多人认为,大唐朝廷立国之本府兵,正是在这场战争中伤亡殆尽,以至于内地空虚,给了安禄山可乘之机,终于酿成安史之乱惨祸。

所以赵匡胤不打大理,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宋初的情况和唐时差不多多少,大理是南诏之后,实力对比不再多说。

……

大理之北,便是吐蕃诸部,那个唐朝时中原最强大的对手,此时虽然分崩离析,情况却更为复杂。

吐蕃虽然不再强大,可想要统治绝不容易,国家需要大量资源援助,否则当地百姓根本无法自足,统治无法稳固。

百姓无法生存,自然要想办法活下去,恶劣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民族,所以郭浩想要维持统治,就必须想办法,甚至有些吃力不讨好。

可是郭浩不得不去做,因为吐蕃也是华夏的一部分,最重要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党项李氏现在还在,如果他不摆平一切,百年之后西夏也许还会出现!

所以郭浩要赶在西夏出现之前,收复他的族人,让他失去根据地,也就没有崛起的力量。

至于在往北的回鹘,日后也是大宋的目标,现在还顾不上它。

而在这三个国家的北面,就是强大的辽国,辽强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沟河。

如此大的疆域,比大宋有过之而无不及,辽朝的军队,平时约在二十万至三十万左右。

而契丹部族全民皆兵,辽所能动员的兵力在总人口当中,比例很高,大概在一百五十万以上。

如此多的军队,如果遇到一个厉害的皇帝,那么天下谁能与之抗衡!

除了契丹以外,类似西夏的隐患还有三个,东北的女真,成长为强大的金国,是几个国家共同的敌人。

北方的蒙古,在一点点壮大,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直接占据中原,马踏欧亚大陆,建立华夏历史最大的王朝——元!

白山黑水间的生女真,慢慢演化了建州三卫,也是满族的前身,成为后世的大清王朝。

如此复杂的成员,共同组建成辽国,由契丹人统领着,构成一个强大的帝国。

而郭浩要面对的,将是一个全盛时期的辽国,耶律贤此时已经做好了准备,只等时机成熟,就谋权篡位。

耶律贤是辽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而他的皇后萧绰,也就是历史上的萧太后,更是大宋最大的敌人!

如此强大的敌人,让郭浩哪里高兴起来,统一“天下”是必然的,此时郭浩已经可以和秦皇汉武媲美。

可郭浩要不不仅仅是“天下”,而是华夏大地,所以这三个国家,迟早要有一战。

如今一个小小的南汉,实在没什么可高兴的,郭浩费尽心思全面发展,为的就是快速增强大宋的国力,争取在他有生之年,完成他的心愿。

南汉的地盘,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整顿,一些顽固分子还需要管理,有些政策需要推行,要让岭南的百姓,尽快知道大宋的好。

……

这些事情,都有专门的人去做,此时正是正月,大过年的,郭浩把孩子们都叫了回来。

几个月不见,郭致尧和郭致舜黑了不少,也壮了不少,而郭致禹成熟了许多,变得更加沉默。

郭妱梅和郭雁菡二人,经过了军中的洗礼,少了几分娇弱,多了几分英气。

秋南、李芙坐在郭浩旁边,周围抱着郭致启坐在顺位,秋南的旁边,而李芙的旁边还有个空位,所有人都知道那个位置是郭永宁的。

人都到齐了,郭浩看着空着的位置,说道:“过年了,去吧容妃叫过来吧,这段时间她应该长记性了,过完年让她回去住吧。”

郭致禹和郭雁菡闻言大喜,立刻站起来道谢:“多谢父皇!”

郭浩摆了摆手,看着二人道:“别急着谢我,你们的母妃可以回来,不过你们就别回来了,我看你们在外面生活的也不错,说明你们都长大了。”

“是。”

母亲得到了饶恕,兄妹二人也没什么可担心的了,至于另外两个皇子,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感情貌似好了许多。

“尧儿和舜儿,军校虽然放假了,但是你们不能闲着,休沐两日继续去六部,什么时候把该学的都学会了,朕就让你们进内阁!”

兄弟二人闻言大喜,所有人都知道内阁的地位,那是大宋的权利中心,除了郭浩,话语权最大的机构。

“多谢父皇!”

就在这时,有宫女把郭永宁带来,只见她一身素服,脸色有些发白,看到儿女有些激动,顾不上行礼就直奔儿女。

“禹儿,菡儿,你们还好么……快让娘看看……”

“母亲,你怎么变成这样,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你快告诉我!”

这个时候,一向柔弱的郭雁菡,胆子竟然大了起来,听她说的意思,好像是要为郭永宁报仇。

“菡儿,娘没事,只是想你们了,如今见你们都没事,娘也就放心了……”

更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