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章 鄱阳湖剿匪(三)

鸽子清晨带着收复南昌的消息出发,赵太尉当天下午就看到了消息。收复南昌的战斗如此顺利,赵太尉并没有特别奇怪。

当年奥斯曼土耳其攻破君士坦丁堡,据说也是有个小门没关,让奥斯曼大军终于找到了突破口。然而归根结底,还是东罗马人已经到了油枯灯灭的时候。就如明教的造反本来就不可能成功一样。造反的三万明教若是都在城内,他们会因为缺粮而被饿死。如果他们不守城,南昌就会被很轻松的攻破。

所以赵太尉的思路就转到了江西当地的土改问题上。江西多山,平原地区集中在鄱阳湖周边。若能够趁机一举解决土地问题,江西局面就可以大定。到底应该让谁来负责此事,赵太尉第一个念头就是让江西本地的文天祥来办。然而赵嘉仁很快就否决了自己的想法,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么做都不合适。

就在赵太尉考虑此事之时,侍从进来禀报,“太尉,熊裳求见。”

赵嘉仁一愣,他和熊裳并不熟,更没有公务安排。所以赵嘉仁问道:“他来何事?”

“熊裳说,他来谈制科之事。”侍从答道。

虽然皱了眉头,赵嘉仁最后还是让熊裳进来。一见面,熊裳立刻说道:“太尉,难倒你真的要年年开制科么?”

“对。”赵嘉仁回答的非常干脆。高考已经是新中国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赵嘉仁认为科举存在无疑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且没有高考的话,新式学校的存在意义就大打折扣,没有高考的话哪里有那么多政府公务员的来源。

熊裳见赵嘉仁态度坚定,他情绪饱满地问道:“若是太尉如此做,那置科举于何处?”

哦!赵嘉仁对熊裳的评价立刻因为这句话而提高了一点。高考当然有非常多的建设性作用,高考同样有摧毁的作用。想淘汰科举的办法不是禁止科举,而是让人民自己放弃科举。高考是个系统,获得相应的学历证明之后,可以考公务员,可以进国营企业,可以当教师。有这么多吃财政饭的机会。

科举三年一次,每次进士就是那么百十号人。除非特别有信心的人,或者是特别偏执之辈,正常人都会选择制科考试而不是科举考试。谋生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并不轻松。

赵嘉仁并不想激化矛盾,更不想挑起对立。他笑道:“制科考试主要是取吏,和科举本就不是一回事。”

见赵嘉仁如此推诿,熊裳更怒。他说道:“太尉,科举是万里挑一。哪怕制科是百里挑一,按照太尉的劣币驱逐良币之说,十年不到,科举就没人会去考啦。”

噗哧,赵嘉仁忍不住被‘劣币驱逐良币’给逗乐了。必须得说,熊裳对于这个理论的应用还挺准确。说明进士们的确是当时智力以及水平比较高的一部分人。

“太尉!你是不是看不起我们进士?”熊裳的声音里面怒气更重。

赵嘉仁眼睛一亮,他发现熊裳点出了他以前有感觉却没能抓住要害的思维盲区。赵嘉仁自己虽然是进士,但是进士只是他试图谋求权力的手段。赵嘉仁对于进士本身并没有特别的敬意。如熊裳所讲,赵嘉仁的确看不起进士。

见到赵嘉仁的表情,熊裳稳定了一下情绪才继续说道:“太尉。临安投降之时,进士们的确没奋战到底。太尉能大展拳脚靠的也不是进士,而是那些地方上的人员。所以太尉对进士心有不满,我觉得不稀奇。可太尉此时已经掌权,便当心怀天下,有容人之量。若是只记得进士不中用的地方,那太尉不妨就直接废了进士科,这还显得太尉心怀坦荡。”

进士们在要求别人的时候很能说会道,熊裳的话让赵嘉仁觉得‘这很大宋’。他笑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在左丞相的位置上,当然要心怀坦荡。不过诸位进士公们又该如何呢?蒙古尚在,灭国危机还没过去,难倒进士公们就要反攻倒算不成?”

听了赵嘉仁的大实话,熊裳慨然说道:“太尉若是担心这些,我有一计可让太尉安心。”

“哦?”赵嘉仁应了一句。

“太尉可下令,若是那些被罢官的进士想重新起复,就先考上制科。”熊裳大声说出了他的想法。

听到这话,赵嘉仁差点被自己的口水给呛到。喘匀了气,赵嘉仁心中也挺有波动。大宋进士们为了能够跟上形势,他们的反应还真的不得了呢。熊裳的图谋其实很简单,他就是想反攻倒算,希望朝堂上能够再次充斥那些进士。

赵嘉仁现在能大权在握,靠的不仅是他手里的财力与军力。只靠这个的话,赵嘉仁就是一个五代的大军头而已。大唐时代开始,各种弑君杀兄,甚至是杀父夺位,在五代就变成了‘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现在赵太尉能够有如此权势,是因为他淘汰掉了大宋的大部分进士官员。而且淘汰他们的理由也非常冠冕堂皇。大宋养士三百年,到了关键时刻这帮士人们并没有誓死效忠。既然士人靠不住,那么身为赵家人同时挽救大宋赵嘉仁自然就应该掌握大权。

如果事情按照熊裳的建议发展,那么第一件事就是对大票‘不坚定份子’的一次赦免。也许赵嘉仁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赞许’,但是与掌握权力相比,赵嘉仁觉得这种赞许大大有害。

既然熊裳如此率直,赵嘉仁也觉得应该有对等的尊重,他答道:“那些人不可能再次为官。”

熊裳见赵嘉仁如此坚定,他脸色惨淡的告辞。看着熊裳的背影,赵嘉仁本来想心有所感,然而他却突然想到了另外一件事。如果熊裳是某种代表人物的话,他对于制科考试的看法与赵嘉仁的安排之间貌似有很大的差别。对这个时代而言,赵嘉仁觉得也许熊裳的看法更有普遍性。

忍住把熊裳叫回来的冲动,赵嘉仁低下头看向桌上的公文。再次看着江西战局的飞鸽传书,赵嘉仁觉得江西土改的人选需要更加认真才行。旧时代的反攻倒算可比赵嘉仁想的要更早。